钟晓毅1984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读在职研究生;1993年调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工作,现为所长与副研究所员。著有《走进这一方风景》、《穿过林子便是海》、《金庸传奇》、《在南方的阅读》等九部专著。曾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广东省第五届鲁迅文艺奖,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青年奖,广东省第六届鲁迅文艺奖,全国第八届优秀畅销书奖等十几项。
时间的风,藉着文字的魅力,让我们的思绪在三十年的历史辰光中洄游,时空的叠加常常让人感到滑稽和不可思议,但历史就是这么绕着圈往前走的,不知什么时候,我们便踩在了昨天的脚印上,正如今天再来看张弦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春头一年的短篇小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陌生感是有的,但假如宇宙有支点,我们跳离时间的长河,远远地观望,一定还可以看到在滚滚尘嚣中,存在过的人性荒芜以及爱情迷魅的历史云烟和在其中氤氲的各种酸涩的故事。
尤以爱情故事让人怅然,何况还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在情感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对爱情各自都有着自解的方式,无需局外人给出参考的答案,乃至已经摆脱了非此即彼二元对应的单向思维,而把人类的情感世界看作是一个复杂的演变的整体,来加以艺术地诠释和呈现,即便是当时同样的时段,张洁也已用她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呈现她的思考,说明世界上存在着,至少在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两性之间一辈子连手都没有碰过一下的精神恋爱,如果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那么反过来讲,没有婚姻的爱情该怎么看?美不美?……而张弦当年关注的问题,还在于在广大的农村,经过那些年不间断的运动,旧有的秩序、伦理、生产组织方式都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维系社会的旧道德被摧毁,而新的道德并未像新制度的推行者想象的那样建立起来,被人祸与天灾所摧残,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的“古风”依然大山一般沉重地压在青年男女的头上,让人性扭曲,使心灵枯竭,被爱情遗忘。
更为严重的是,当制度的错误得到纠正,当上天不再降下频仍的灾难,大地开始勃发生机,而人心依然在灾难的余悸中颤动,对此,张弦毫不讳言,一开篇即开宗明义:
尽管已经跨入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最后一年,在天堂公社的青年们心目中,爱情,还是个陌生的、神秘的、羞于出口的字眼。所以,在公社礼堂召开的“反对买卖婚姻”大会上,当报告人——新来的团委书记大声地说出这个名词的时候,听众都不约而同地一愣。接着,小伙子们调皮地相互挤眼,“呵呵呵”放声大笑起来;姑娘们则急忙垂下头,绯红了脸,吃吃地笑着,并偷偷地交换个羞涩的眼光。
接着出场的女主人公沈荒妹,对“爱情”这个她所不理解的词儿,更是避之如蛇蝎,因为这个词儿让她感到羞辱,感到哀伤,还感到一种难言的惶恐。这源于她的姐姐存妮和小豹子之间的一段“情事”,因不容于世俗,不容于礼教,从而葬送了青春的生命,给她的少女心灵刻下了难以磨灭的悲惨记忆。
那正是三十年前中国农村的现状:荒妹的形象,存妮的现象,乃至她的父母的形象,都是命运事先就在他们脸庞与腰身打下了烙印的乡村同胞的形象;生命刚刚展开,就显得异常艰难的形象;曾经抗争过命运,最后都不得不逆来顺受的形象,张弦并不高声大嗓地去疾呼,他只是为了不要轻易遗忘而默默书写,以作文学的见证,也是为了对未来抱有不灭的希望。
说实在的,用今天的丰富的爱情的含义来量度荒妹姐姐存妮和小豹子的“爱情”,似乎是不够分量的,用另一位作家韩浩月的话说:“爱”和“爱情”尚且不是一回事,“爱”是承诺、责任,是信赖、依靠,在不安定时让我们安定,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无处不在的渗透,包括做饭炒菜,洗衣打扫……而“爱情”则是喜悦、惆怅,风花、雪月,蜜语、鲜花,争吵、眼泪,让平凡的生活被激情充满,让普通的人物就如活在电视剧里……“爱”是一日三餐中的馒头、米饭,而“爱情”是让人丧失方向的毒药、迷香;“爱”是秋风莅临到果园,吹落满枝无用的枯叶,只剩下可供储藏的果实;而“爱情”是春满枝头盛开的鲜花,哪一个更有实用价值无需比较。“爱情”如果得到良好的成长,会升华为“爱”,只是,“爱”却很难回到起点,让那些绚烂像经典戏剧一样,每晚不停地上演。比照起来,荒妹姐姐存妮和小豹子的情愫,往哪边靠都不是很贴切,他们俩更多的是青春期的萌动,是人性本能中物质性的那一方面占了主导,对此,张弦也很坦率与坦然地描述:
就像出涧的野豹一样,小豹子猛扑上去,他完全失去了理智,不顾一切地紧紧搂住了她。姑娘大吃一惊,举起胳膊来阻挡。可是,当那灼热的、颤抖着的嘴唇一下子贴在自己湿润的唇上时,她感到一阵神秘的眩晕,眼睛一闭,伸出的胳膊瘫软了。一切反抗的企图都在这一瞬间烟消云散。一种原始的本能,烈火般地燃烧着这一对物质贫乏、精神荒芜,而体魄却十分强健的青年男女的血液。传统的礼教、理性的尊严、违法的危险以及少女的羞耻心,一切的一切,此刻全都烧成了灰烬……
张弦在这里所体察的是历史和人性的复杂内涵,此当其时,他仿佛是站在两个世界中间,也站在两种时间的接缝,用朴素的语言,直观的感觉,去收拾那些落满尘埃的乡村画面,把它们组织起来,告诉我们,这就是历史,当然也是现实。作为姐姐的存妮是那个普通而贫困的乡村家庭中本来是最幸运的头生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挣脱了买卖婚姻的父母情投意合孕育了她,恰好又遇上了1955年的丰收之年出生,年轻的父亲当时意气风发,刚好又开天辟地头一遭儿进银行存钱,取其顺当之意,就把她取名存妮,兆示着日子将越过越好,充满信心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谁知这个花一般的姑娘,真的在如花般的年华就被狂风暴雨吹落萎地了,青春荒原中的一场本能的烈焰,把两代人的心都变成了灰烬,父母亲固然变成了枯干的树桩,妹妹荒妹也成了一个忧郁的少女,满心都留下了无法摆脱的耻辱和恐惧,因为那最初来临的女性自尊,在她幼弱的心上还没有成形,因而也就格外地敏感,格外地容易挫伤。她过早地接过姐姐的桑木扁担,纤弱的身体不胜重负地挑起家庭的担子,稚嫩的心灵也不胜重负地承受着精神的重压。她害怕和憎恨所有青年男子,见了他们绝不交谈,远而避之。她甚至鄙视那些对小伙子并不害怕和憎恨的女伴们,成了一个难以接近的孤僻的姑娘。
张弦在描述这一切时,并不只是偏于情感表达而疏于理智概括,他两者兼而有之,以独到的语言突入事件和心理深处,作品中的色彩、声音、气味并未充分放大,却具有渗透性,在对荒妹的情绪天地作情感的缅怀与体贴的同时,也对现实作理性的追问和剥离,有用思想来感觉,让感觉穿上思想的外衣的阐述与叙述的努力,这就让他在直接介入当下生活并迅速作出反应的兴趣不减的时候,也未忘记对精神分析学的某些借鉴,所以,今天我们重读《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在传统的技法之外,还有丝丝缕缕的现代主义的创新,从而向读者展示了作者的笔墨的相对强大的适应能力,两代女性三个人(母亲菱花、大女儿存妮、二女儿荒妹)的情感际遇的连系与转换,虽然顺畅度不够,但其中的锥心刺骨的牵扯,却让人难忘,所以小说在一九八0年的第一期《上海文学》刊登后,反响热烈。它可归入“伤痕文学”,但和“伤痕文学”不一样的是,它见证和回望中国当代历史和中国当代现实的经度更广,不仅仅是“文革”十年,它还追溯到了建国之初,憧憬到了八十年代之后农民会越来越美好的日子。虽然因为是短篇,那种特别淋漓尽致的东西容纳不多,冲击力可不小,特别是一些隐喻性的象征词:诸如荒妹所处的“天堂九队”、“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还有各人因应时代境遇所起的名字:“沈山旺”、“存妮”、“荒妹”、“小豹子”、“荣树”等等,都代表着作者在见证和回望那个时代时的内心档案。
精彩的一笔尤在作品的后面,在母亲和荒妹的冲突之间。
峰回路转般的,在读者以为存妮的悲剧已是终点时,荒妹的不幸又接踵而至,而这次,是由母亲的无形之手准备推出:为了拯救贫困的家庭,母亲要把正值青春期的荒妹“买卖婚姻”出去。
当女儿荒妹激动地喊“你把女儿当东西卖……”
母亲顿时噎住了,她浑身无力,扶着半截土墙缓缓地坐倒在地上,“把女儿当东西卖!”这句话是那样刺伤了她的心,又是那样熟悉!是谁在女儿一样的年纪,含着女儿一样的激愤喊过?是谁——唉唉!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呀!……
她自己的反抗成功了,那是反封建的烈火已经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连同地主的地契债据一起烧毁了的年代。宣传婚姻的挂图在乡政府门口的墙上贴着,舞台上的刘巧儿和同村的童养媳都是菱花的榜样。憨厚、英俊的沈山旺捧着美好、幸福的前途在等待着她,菱花有的是冲破封建囚笼的勇气。
但是,为什么二十多年后,日子又过回头了?轮到女儿向她嚷出了相同的悲愤?
她的二十多年的艰辛和对她来说更加切身的残酷现实:贫苦、卑微、无告,面对这些,母亲的心中充满了悲哀,现实,就是这么残忍,残忍得让人无法面对,她有一种深刻的无力感。
张弦的反思力度和对那长达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实践与社会现实,特别是其中民众生存的批判力度也正在此,这样的批判这样的书写,在那个时代尤其珍贵,不失其职地显示文学应有的意义和尊严,它以一种相当特殊的构思方式对那三十年的中国历史、现实以及其中广大民众的精神、命运与生存作出了独特有力的个人化书写,即使他相信荒妹的爱情会比母亲和姐姐幸运,但他的冷峻思索以及源于他对中国社会的了解,他也不会盲目的乐观,看看他的小说结尾吧,用的全是疑问句:
三亩塘的水面上,吹来一阵轻柔的暖气,这正是大地回春的第一丝信息吧?它无声地抚慰着塘边的枯草,悄悄地拭干了急急走来的姑娘的泪。它终于真的来了吗,来到这被爱情遗忘了的角落?
这是三十年前的疑问,三十年后一样的让人触之如电闪雷鸣;相对于呼啸前行的时代,爱情今天也到处是“花里胡哨”的“繁荣”,但就是种种的喧闹与嘈杂中,爱情也常常陷入到虚无当中,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以另外的形式存在于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让人更加地叹息,令人更加地扼腕。固然爱情和婚姻都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每个时代的爱情都有自己的时代内涵,不仅有时代赋予的幸福指数和生命质量,也有着时代特有的难题和悖论,但像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还能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引起反思与讨论,也印证了一位老作家所说的:一部作品发表也许不难,发表时要引起轰动引起注意,那就不易了,而更难的是发表后引起轰动,还要流传下去,是如何的意味深长。总之,不好的作品各种各样,而好的作品只有一样:经得起时间的验证,好的作品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但总会有一样两样值得重读的品质赢得时间。时间是文学的恩师,比照着去看《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可证此言不虚。
责任编辑刘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