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昌
时势造英雄。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当下的境况,有目共睹: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中小企业已经或者正濒临破产,一些企业则压缩生产规模,使为数不少的人丢了赖以生息的饭碗;另一方面,每年新增的大量劳动力,也给就业形势增加了不小压力,以至连一些大学毕业生也陷入了择业难的尴尬境地。就业难矛盾,显而易见。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已经把就业问题提到议事日程,想方设法鼓励企业不裁员,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特别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推出各种有力举措。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社会力量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固然重要。但是,提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亦不失为一个办法。
四年前,笔者曾就当年江苏省24万大学毕业生中只有56人(占万分之二点三)走自主创业道路的情况作过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自主创业首先要有经济实力支撑。但是,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走出校门之际,手里除了学历、学位证书外,几乎就没有什么了,尤其在财力上更是“一无所有”。与此同时,他们完全是以独立的姿态——不仅仅是独立的人格,还包括经济上完全摆脱父母供给的独立,走向社会、考量社会并开始设计自己的事业走向。他们不愿意为自主创业继续向父母伸手,即便家庭经济条件许可,他们也不愿意做一个没有出息的“现成老板”;=是自主创业还得有经营知识和经验的支撑。经营是一门“知”与“行”的大学问,而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有的只是书本知识,缺少的恰恰是实际经验。他们对自主创业持谨慎态度,“风险意识”使他们拒绝盲目。
广东省高等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的《2005年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报告》,印证了笔者上述分析。该调查显示:有选择自己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占2.6%;在没有打算创业的被调查者中,认为“缺乏经济基础”的占62.6%,认为“缺乏实践经验”的占25%。因此,八成大学生认同“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三部曲”。
今天,就业的社会背景与就业形势与四年前比较,有着明显的不同。正是这一现状,更加突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实意义。近有媒体报道:北大三位学子从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得到启示,去年创办了“阿基米米”网上商城,瞄准了大学市场。目前,他们不仅已在全国200多所高校拥有近千名学生代理。“精准的高校市场定位,使网站发展找到了良好的支点。”这就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那么,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这个“支点”又在哪里呢?不妨从上述两个“支撑”上寻找出路:首先,对学校来说,可以在大学生的三四年级阶段,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有关经营理念、经营技巧、经营策略、经营心理、经营风险等辅导性课程,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企业家、自主创业成功人士的讲座,为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经营实习机会,为他们日后的自主创业打好基础;其次,政府部门应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在某个自主创业方案得到可行性论证之后,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视规模和发展前景给予5至10万元的无息贷款,给予创业初始阶段免税优惠等,从财力上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帮助他们从财力不济的困境中走出来。
当然,大学生自主创业毕竟是“初试锋芒”,不妨从小打小闹做起,这样既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逐步积累,逐步发展壮大,又可以减少自主创业的风险。再说,许多成功企业家当年不就是从“小打小闹”开始的吗?
今天,出一千个“大学生老板”不算少,出一万个“大学生老板”也不算多。这不仅有效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更为重要的是,说不定明天会从中冒出一批成功企业家来,为经济复苏和下一轮经济腾飞堆积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