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烦
摘 要 钢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原则与环节,对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至关重要。文章从教学气氛的创设、作品的讲解、曲目示范、练习指导等几个重要环节入手,通过理论阐述与教学实践的分析来论述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特点与方法,力求在教学中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 钢琴 课堂教学 重要环节
钢琴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钢琴课上,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弹琴的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作品,生动地表现音乐作品的内容,将技术和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艺术。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努力掌握钢琴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钢琴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总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
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钢琴教学的首要环节。由于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教师创设
问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情绪感染力强,音乐形象鲜明的乐曲来营造课堂的氛围和问题的情境,迅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教师可将音响、画面、语言等进行组合设计,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引起兴趣。
当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情绪被感染,兴趣被激发以后,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或结合教科书的提示,有时还可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如查找有关音乐家的资料等。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并让各组组员合作进行一些尝试性练习,即让学生自己先找一找(资料),唱一唱(主题),奏一奏(旋律),讲一讲有关音乐家的故事等,对所要演奏的练习曲和乐曲进行充分的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时教师要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参与学生讨论,倾听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指导。这样的教学既创设了教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又使学生学到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使学生“乐在学中”。
二、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
要上好一堂钢琴课,生动形象的讲解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在学习一首乐曲之前,首先要为学生对乐曲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有关情况、作品风格与结构进行讲解.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先行演奏经验的储备,教师要认真专研作品,从某种意义和深度上说,要有懂、透、化三个层次:懂——就是对作品的基本思想、概念都弄清楚,有把握。透——要求透彻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技巧重点、技术难点和关键,并知道适应精选什么辅助教材来补充教学内容。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和作品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溶化在一起。其次,教师要用准确、精练、生动的语言来给学生讲授乐曲演奏中的作品处理以及乐曲的各种弹奏方法和怎样克服技巧上的各种疑难问题等。比如,在讲授连奏和断奏时,可以运用一些简洁明了的比喻,常能使一些繁琐的理论易于理解,连奏如同人走路,手指尖要有重心转移的感觉,手指断奏如同“小鸡啄米”快而轻巧,弹休止符时要强调一种空间的紧张感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趣,在讲授乐曲不同的收尾时,强收是斩钉截铁般的刚毅,弱收要慢慢消失。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丰富想象,开阔思路,激发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准确、启发性的示范
著名钢琴教育家朱工一说过,示范关键在于准确,、准确的判断力。在钢琴课堂教学中,启发性的、准确的示范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示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模仿学生某些不正确,不合适的演奏;二是示范比较合适的好的演奏,从而让学生清楚看到、听到自己不合适的演奏及错误的弹奏法,掌握正确弹法,这样学生更易理解,对所存在的问题更易改正,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准确的示范要求示范者必须熟悉、了解各个时期作曲家独特、千变万化的声音色彩,才能准确地诠释作曲家地创作风格。如弹奏巴洛克时期作品音色的主要特点是清晰、集中、非连音多、力度不太强,所以运用手掌以下的手指触键。在弹奏维也纳古典时期作品时,声音要透明纯净、颗粒性强、典雅要于表情,而力度变化大于巴洛克时期,但主要运用手指与手腕,很少运用肘部与全身力量。而演奏肖邦作品的歌唱性乐段时,需要运用手指的肉垫来触键,触键要有准备,从肩部到指尖,包括手臂、手腕和手内在全部放松,要把旋律弹深,每一个旋律音都要听到它的余音,前后音都有内在的联系,把内心的感觉融进声音里,弹奏出不同层次的力度,使声音具有歌唱性。。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是我国创作的第一首钢琴作品,具有卡农型、浓郁的乡土风味,教师在示范第一段和第三段合适的弹奏方法时,左、右手音色要富于变化,形成对比,犹如一近一远两人对唱,虚实相生,在示范不合适的弹奏方法时两手音色毫无变化,强弱不分,其弹奏出来的音响混浊,旋律线条模糊,浑然没有两个顽皮牧童欢快对唱、自得其乐的悠然情景。如此对比,使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将正确的概念与实际音响感觉、动作结合起来理解、认识,这样便于学生对乐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四、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练琴
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练琴,让学生学会有效率地练琴,这是钢琴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练习一首曲子前言不搭后语,语不成句,疙疙瘩瘩,如果让他们重练,经常是从头到尾不加思考的一遍一遍地重复,练琴效率极低。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练习,使学生面对一首全新的乐谱知道从哪入手,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提高学生完成曲子的质量和效率。
(一)练习前的准备
面对一首全新的曲子,在练习前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通览全谱,查阅谱面上的各种术语,音乐术语是作曲家对乐曲的说明与提示,有的是作曲本身性格的说明,如“如歌的行板”、有的是对演奏法的提示如“有表情”有的用字母(大都是意大利文)如Allegro、有的用缩写如rall.有的用文字如”欢快活泼地”.平时教学中经常有学生演奏不分快慢、强弱、缓急,不讲是非曲直,不讲起承转合,把一首曲子演奏的支离破碎,面目全非,这些都是因为没重视乐曲要求。弄清这些术语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内涵,为成功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正确地划分句子、乐段有助于我们剖析乐曲的结构、了解乐曲的句法,保障演奏顺利进行。
第三,正确的指法是连接音符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指法能使繁多的音符有序化,为乐曲的顺利演奏提供了保障。指法一般有顺指、缩指、扩指同音换指等形式,指法的变化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避免频繁换指,指法以简单为原则。黑、白键交替使用时尽可能避免用一指和五指弹奏黑键子。不要用同一个手指弹奏不同的音符。
(二)练习的实施
练习可以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两方面,在课堂上直接指导学生练习弹奏,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具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强调学生练习时要有明确目的,要避免机械的重复和错误的动作,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和错误的动作,及时调整练习的内容和方法,要将正面引导和必要的纠正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课后练琴,无论是练习曲还是乐曲练习应从小到大、由易到难、分段分句练。首先应划分乐句、乐段,这样整个曲子的结构会一目了然。练习时应从音乐的最小单位乐音开始再扩展到动机、乐节、乐句、乐段、乐章以至全曲。逐句逐段地进行练习。练琴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练琴精力要高度集中,要用心、用头脑来指挥练琴,机械式练习,是解决不了钢琴演奏的技术问题的,学生练琴时要用脑去思考,全神贯注,认真琢磨。2.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练习时间.一般来说,练习一个小时以上就应当休息一下,散散步或适当做一些体育运动。3.在钢琴课堂教学中,重视慢练的问题,这很关键。练习时,只有慢练才有足够的时间来动脑筋、仔细倾听自己的演奏,一切技术困难只有通过慢练才可能解决。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练习过程中,我们还应根据乐曲开头的提示选择相应的速度、力度、声音、表情等进行练习。
(三)练习完成后的注意事项
弹熟乐谱后也就等于完成了相应的技术熟练阶段,接下来必须对乐曲进行一些有效的组织,赋予音乐活力及丰富的内涵。这时要学会分析作品,处理好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乐章与乐章的关系,合理布局,层次分明,有感情的表现音乐。
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经常集中学生相互观摩学习或鼓励他们上台表演,让他们互相欣赏,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创造出一种表演和竞争的学习气氛。学生弹奏完后,指出不足,更重要的是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体会一种成功的喜悦与满足。这种成功的快乐会化为一种巨大的力量,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刻苦认真地练琴。
钢琴教学涉及的问题很多,要抓的环节也很多。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走自己的路,敢于不断探索和实践。将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能力和兴趣紧密结合起来,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司徒璧春,陈朗秋编著.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2](俄)塔季亚娜•扎伊采娃著.钢琴家巴拉基列夫的教学原则[J].卞萌译,钢琴艺术,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