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报纸编辑的语言文字能力

2009-04-14 10:18
活力 2009年24期
关键词:报纸语言

崔 赢

[关键词]报纸;编辑:语言

报纸编辑工作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加工。对于一个报纸编辑来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稿件,都需要利用自己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对不同类型的稿件进行加工和润色。因此,语言加工能力在报纸编辑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优秀的报纸编辑,一定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能力,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报纸编辑是通过报纸把各种语言表达方式传播到社会上,是向读者传递“精神食粮”,这种精神食粮会产生非常广泛的社会影响。所以,报纸编辑的语言文字能力,不仅决定着办报的质量,同时也直接关系到社会上语言文字的规范程度和发展前途。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编辑,不但要向读者提供高质量的阅读信息,还应以推动文化发展为己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对一个编辑业务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作为一名报纸编辑,如何才能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能力呢?以下通过六个方面略作探析:

一、把握作者意图

每一篇稿件,作者要表达的内容都不尽相同。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是编辑进行语言文字加工时必须首先要做到的。在不同的稿件中,有的是就某一件新近发生的事情写一则消息;有的是对拍到的图片配发文字说明;有的则是对当前的某个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有的是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介绍给大家,等等。对于如此繁杂的稿件,编辑应该如何把握住作者的意图呢?这就要求报纸的编辑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尤其要多了解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决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强加于人,避免主观随意性。有时编辑为了片面追求生动,容易想当然。比如,处理一篇飞机喷洒农药的报道,编辑为了对飞机加以形容,就在“飞机”前加上“银灰色”三个字。殊不知,一般飞机的确是银灰色的,然而这架喷洒农药的飞机却是草绿色的。再如。一篇报道说烟台香蕉苹果丰收。编辑想当然地以为“香蕉苹果”就是香蕉和苹果,在“香蕉”和“苹果”之间加了一个顿号。如此一来,一种新的苹果品种就变成香蕉和苹果了,而烟台是不生产香蕉的。结果是把作者的意图完全改变了。

二、尊重作者风格

风格是每一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特色。编辑若是任意改动文章的风格,不仅违背了作者的创作意愿,对报纸的质量也是有影响的。试想,一份内容枯燥,风格单调的报纸,谁会喜欢看呢?报纸不应该只允许一种风格,而是各种风格媲美争胜。才能增加报纸的可读性。不同的人写稿,一定有不同的风格。有的简约,有的繁丰;有的以广博的知识征服读者。有的则以深刻的哲理启人心扉。只要是健康的。就都应该保留。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的通讯员来稿,虽然写作上不是很成熟,但往往语言很生动,也很朴实,极富生活气息。这些都是文章的可取之处。不能随意删改。有时经过加工的稿件。原来最主要的东西却不见了,使全文失去了原来的光彩。因此,尊重作者的风格。对报纸编辑来说,既是一个难处,也是一种艺术。

三、遵守文字规范

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标点符号等方面。国家都制定颁布了具体的规范标准。这些规范标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导向性。报纸编辑在加工稿件时必须严格遵守。私毫不能含糊。

当然,国家制订颁布的语言规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报纸编辑不但要时刻关注语言规范的发展趋势,更要与时俱进。摒弃抱残守缺的旧思想。

四、注意语言运用

编辑在加工稿件时,一定要注意读者的语言阅读心理。一篇文章,如果语句不通顺,不符合读者阅读和思维的习惯,即便立意和内容都很好,也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编辑应根据读者对象的情况,注意把握句子的长度和结构的复杂程度,修改掉那些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句子。

编辑在加工语言文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稿件中常用词的使用频率。避免读者对文章中的词语不理解。编辑要对这类容易让人费解甚至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进行反复推敲,使稿件得以正确地表情达意。编辑要学会独立思考,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无论是审稿、加工整理还是处理校样,都必须认真对待。

另外,在编辑语言文字时,还要注意稿件中的语言表述应得体。加工稿件要考虑读者的兴趣、需要、接受心理和文化水平,既要慎重处理作者的各类稿件,又要充分考虑读者的具体情况。不同的读者对象,不同类型的稿件,需要运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述,有些口头可以表述的语言。用到书面上就不一定合适,编辑加工时应注意修改。

五、正确使用标点

标点符号同语言文字一样重要,在编辑加工中不可忽视。文学家郭沫若曾说过。标点符号是“文章的五官”。的确,同样的文字。使用的标点符号不同,就会形成大不相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思。有些稿件的作者对于一些标点符号,有自己固定的、习惯性的使用方法,对此,编辑不应迁就作者的习惯,要按照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规则予以纠正。

六、提高文化素质

编辑的文化素质,除了基本的理论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开阔的知识视野、浓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外,还应包括广泛的阅历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编辑劳动是精神劳动,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是不可能胜任的。编辑是个“杂家”,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稿件,不经常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其整体素质就会因为知识的老化,思想的封闭而逐渐下降,知识范围也将逐渐变窄。这与编辑工作较强的适应性是相悖的。只有广泛涉猎并经常练笔。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自己在处理稿件过程中也就能够得心应手,同时自己的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而一个编辑写作能力的强弱,往往决定着在作者面前发言权的大小,决定着在编辑加工整理过程中水平发挥的高低。凡是写作能力强的编辑,总是能够准确拿捏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笔风格。也总是能够取得作者的信任和支持。作者的错乱瑕疵,哪怕是极其微小,也能够被编辑正确地捕捉到,这才称得上是采和编之间的“心有灵犀”。所有这些都是要依靠编辑人员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才能够实现的。否则,就容易受到作者的轻视,在编辑加工整理过程中也容易发生错误。

总之,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语言文字加工能力。编辑才能通过谋篇布局、字斟句酌、精心润色,来提高稿件的表达效果。而作为一名报纸编辑,如果能够不断地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那么他的所得绝不仅仅是能够纠正差错,而是可以锦上添花。

(编辑/李舶)

猜你喜欢
报纸语言
带电的报纸
用鲸鱼“语言”通信
White Lover
确实不容易
我有我语言
非常魔典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旧报纸·巧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