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秀
[关键词]经济新闻:报道;创新;影响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永远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和重点工作。作为是党和政府喉舌的媒体,自然其报道中心和重点也离不开经济新闻这个主旋律。同样。身为经济报道主干线的记者,仅仅具有到第一线采访,吃苦耐劳的传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让自己在实践中,成为一个善于策划并写好经济报道新闻的“多面手”。
(一)让经济报道“活”起来
新闻传媒的经济宣传报道,其任务是围绕党委、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阶段性重点工作,但题材老化,写法陈旧,作者不满意,读者不买账,这是现今报纸许多经济报道的共性。作为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笔者也身有体会。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让经济新闻既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跑题、不跑调、不搞噪音。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还要让经济报道活起来,吸引更多读者群,那就要我们下一番工夫。
让经济报道活起来,要抓住经济生活的主动脉。深入基层。捕捉群众喜闻乐见,有特色,有新闻性、有生活情趣的东西,下笔时立意准确,鲜明地反映出了读者所关心的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并以新闻事实为铺垫。把读者的思想、观点、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增强经济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让经济报道活起来,应该因时而变,不断拓宽选题领域。我们要学会围绕改革与发展中,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涌现出的热点和新情况,开展典型宣传、热点引导、舆论监督。比如新农村建设、三农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下岗职工再就业,消费市场等。这些选题都属“热门”。写出来自然耐读、受看。
让经济报道活起来,要找好新闻角度,一篇好新闻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报道角度尤为重要。对于经济报道来讲,也是如此。报道角度是指采写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着眼点不同。报道新闻事实所采取的不同侧面和手法。
让经济报道活起来,要学会创新,其中包括选题创新、采访创新、写作创新等等。我们在写经济新闻时,不能只从正面看事物,要从事物的各个侧面去观察、描绘来选择角度;不能眼盯事件表皮现象,不挖内涵拿笔就写。要深入分析,多比较,抓住事物本质特点,再下笔;要善于捕捉问题,用新思想向高深层次转变,要改变只为单位和领导写稿,没有独立见解和自己思想的旧习惯,学会以大众化,用平常心去采写经济新闻。总之要使经济新闻从领导者和工作角度转向群众、消费者和生活,由平面视点转向立体的透视和深层的折射,从多方位多侧面视点到对经济事物全方位的立体扫描,这样有深度、广度,社会化、理论性、趣味性的经济报道一定会得到受众喜欢的。
(二)让经济新闻走向社会化,吸引更多读者群
众所周知,经济报道,特别是重大主题的经济报道,一直是我们报纸的重要报道内容。一方面我们要写出生动鲜活、富有说服力、影响力的作品,使经济报道变的厚重起来,成为有权威性、指导性可读性、接近性的新闻作品,另一方面我们要摆脱沿袭已久的呆板模式和堆干巴的数字和概念,让经济新闻走近读者,使他们对经济新闻产生阅读兴趣。这是我们搞经济报道、写经济新闻的记者不断追求和探索的课题。
使经济报道厚重起来,就要做到宏观的事物微观化,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由浅入深。它不仅要求报道经济现象本身,还要求提供有关过去的和现实的各种背景材料,并作深入的开掘,通过对系统的背景材料和新闻事实进行科学的梳理、分析,对新闻主题进行跨时空、立体、多维的综合反映。一句话,有社会影响的经济报道才是真正的经济新闻。
重大主题的经济报道对新闻事实的表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所以,它还要求对新闻主题和新闻事实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体现和表述。既要报道发生了什么经济现象,还要阐明它产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内在规律及其意义。这一点,经济导刊部做的比较好,他们善于策划、观察、肯于发现、挖掘,总能在平凡中。寻找出重大经济报道主题,并通过创析,深入浅出,识繁就简。写出精彩、厚重的带来深度和广度的经济新闻来。
让经济新闻走近读者,就要使使报道的内容可闻、可见、可触、可感。就是说到使重大经济报道活起来,我们还应该向百姓周刊学习。他们写出来的东西一般都会使普通读者对经济新闻产生阅读兴趣。固然他们做的是社会,我们做的是经济,但归根结底都离不开新闻二字。既然都是新闻,自然本质就相同。
要想使经济新闻报道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我们还要不断去寻找经济发展中刚刚萌芽的社会苗头。抓经济工作中大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写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和一些经济演变中的社会内涵,这样,使单纯的经济新闻走向社会化。一定能吸引更多的读者群。
(三)经济报道要有说服力,影响力
我们在经济报道中不仅要报道那些在经济建设和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不平常大事情”,同时还要学会去寻找那些多的是的“寻常小事情”。只要我们选择经济事件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符合市场经济且有一定的社会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只要有生活气息,只要是民众关注的,事情再小,也有大意义。
我们在写经济报道时,可以找出具体的、实在的,等具有现实特征,洋溢生活气息的小事情,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或者是一个生活的细节,从“小”处着手,从“点”上立足,以“小”见“大”,以“点”射“面”。
双鸭山日报社首席记者杨军从事经济新闻报道多年,他特别善于写一些以“小”见“大”,以“点”射“面”的经济新闻。例如《苏立君月薪五千聘请养狐能人做技术顾问》、《海南一农民黑龙江种瓜年获利百万》,两篇消息全文都只有五六百字,从文字上看可谓是小稿子。从内容上也不算大事件,但两篇消息都被评为好新闻,关键是抓住特点和角度,以小见大,反映出新农村里的新农民的新经济理念。
我们知道数据在经济报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没有数据的运用,就难以看出经济报道中所要反映的成就或问题,也就难以增强经济报道的说服力。固然,经济题材的报道,都少不了用数据来说明某一经济现象,但有时我们在写一些经济报道时简直是在用数据充文字,整篇文章好似一份统计部门的年报表。这样罗列数字,缺乏形象化的经济报道自然不会讨受众的青睐。所以经济新闻的数据,也要体现“小”见“大”,以“点”射“面”的作用,只有通过恰当的“以一当十”的对比、排比式的数据运用,才能增加稿件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才能让受众有阅读的兴趣。
(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