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春龙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地谈到,“我们手中掌握的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我们如同雕刻家雕琢大理石那样在塑造人。……只有相信人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能手。”因此,班主任教师除了在学习的认知发展上给予学生支持、鼓励与指导外,更应该在情感上给予学生关怀,让学生明白班主任教师乐于助人而且关心他们的心理痛楚,能够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关心和帮助。也就是说,班主任教师应该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相信他们的为人,因为被人相信是学生在成长发展中的最基本需求。班主任教师要相信学生,可由接纳学生、重视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等方面着手。班主任教师如果能满足学生这些基本需求,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韧性、自尊和承受力,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目前,高中艺术特长班的学生个性问题体现在:①“现在如果还有人喜欢学习,那真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了。”②“一个女生在班里大声说:‘老师我月经不调,要请假出去看病。”③“凭什么要我道歉,我又没错,那个老师发什么神经。”
这三句话都出自高二(1)班学生之口。也许,在几年前我们会认为这些话实在不可思议,无法理喻。可如今,这样的话语的的确确已经存在于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班级。面对这一现象,班主任教师是置之不理还是从容应对?当代中学生身上所出现的各种心理以及行为问题,是新形势下每个班主任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当前,学校文化处于社会变革浪潮的冲击中,新旧教育观念在学校里发生着不断地冲撞。虽然经历着新课程改革的洗礼,但是教师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不相适应,学生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成长的身心发展规律,忽视学生渴望得到的理解与尊重,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自身修养和行为不当(期望过高、过分包揽、漠不关心、放任自流),等等,都是现实存在的。这些教育现象,引起学生生理、心理、道德发展的不平衡,并导致他们出现各种心理困惑。在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影响下,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情绪困惑、人际关系紧张、环境不适、行为失控等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在高中艺术特长班同学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因此,研究当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对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教学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高二(1)班是个艺术班,学生大部分来自金华市城里,且多为独生子女,文化课与专业课学习成绩悬殊大,心智发展水平差异多。根据我的调查研究,班里学生按照其个性心理发展特性可以划分成以下不同的类型:(班级总人数29人)
一、叛逆厌学型
此类学生的总体特征:个性很强,做事以“自我”为中心,经常有许多无礼的行为;行动自由、语言不文明、不注意小节、有好斗的倾向、不服老师的正当管理;专门与学校规章制度、老师的教导唱反调,且易冲动;好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自我控制力弱。此类学生活动能力强,破坏力大,应慎重把握。
1.思考及应对策略
接纳学生。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如果没有被教师、同学、班集体、学校整体的接纳感和归属感,那么就如同人类被剥夺了水和食物一样,将会逐渐耗尽体内的能量直至死亡。每个学生都需要受到教师的关注,并且希望教师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为他们考虑。在这里,接纳学生是以尊重、肯定、关注、理解、公平、敏感和温暖为基础,这意味着承认并且赞赏学生已经存在的内在价值,但这并不是说班主任教师就应该无视或袒护学生的缺点、存在的问题及错误。班主任教师并不一定要喜欢班里的每个学生,但是班主任教师必须要无条件地接纳班里的每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固有的价值。班主任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是被无条件接纳的,学生即便是在进步缓慢或者犯错误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被别人需要,对别人有价值。
班主任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语言表现出或传递出某些接纳信息给学生。例如,应该多抽一些课外时间与学生一起活动,了解并关心他们的生活,利用“最近感觉怎么样?”“我能帮什么忙吗?”“你可以表达你自己的想法和感觉,不要担心被我拒绝”“你要相信自己的判断”等这些简单的话语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在班主任教师心中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具体的方式:
(1)教师应与学生师生应多沟通、多交流,并详细了解学生家庭环境背景,摸清学生逆反厌学的深层次原因;
(2)教师从小事一点一滴抓起,努力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激励,少排斥,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观点;
(3)教师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非智力的问题,努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铲除他们身上的“傲”气;
(4)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维护好学生自身在班级中的好形象,鼓励他们努力改善和同伴、教师的关系,教师应冷静面对他们出现的偶发性的违纪行为;
2.叛逆厌学型学生案例
我班厌学心理比较明显的学生刘某,开学初上课经常迟到、睡觉,整天看他都是昏昏沉沉的,班里同学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睡神”。刚开始我多次对他严厉批评,但效果一直不佳,有时他甚至还振振有词地和我顶几句。于是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尽力寻找机会改变他。有一次班会课上,我故意叫他谈谈班级建设的措施,想不到他还讲了几点不错的意见,我当即大力表扬了他,看他那高兴的样子,我知道变化的契机来了。下课后我请他到办公室继续聊,当他看到我用温和、真挚的话语和他谈时,他一改以往不屑一顾的神情与态度,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有见地的看法。我趁机夸他有思维、很聪明,继而问他为何老犯错误并且还不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他当即说,一个不了解学生的老师随便批评学生不是一个好老师。这句话当时对我触动很大,我反思自己工作的不足,引导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于是他慢慢说出了他家的情况,原来他父母离婚了,但仍住在同一个套间,还经常当着他的面打架;爸爸时常赌博,他一旦学习成绩不好就破口大骂,从来没有好好和他交流、分析原因,他感到家里没有温暖、快乐,于是就想着得过且过,由此产生了反叛、憎恨及厌学的心理。我一面同情他,一面安慰他,鼓励他要有信心,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走,并多次和他家长联系。现在他有什么心里话都会和我说,态度也逐渐好转,睡觉现象也减少了。
二、封闭自固型
这类学生群体特征:沉默寡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平时很不易引起老师的注意;不关心身外事,很少与人交往,沟通能力不强,属“孤独型”;认知过程慢,学习好死记硬背,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这类学生往往有很严重的心理障碍,如自卑、自闭等。
1.思考及应对策略
重视学生。班主任老师需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是重要的。要引导这类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而且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努力及参与是有价值的,能够对学校、对课堂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感到他们自己所做的努力是被老师和同学们欣赏的,使其渐渐地形成一定的成就感。
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有意义、有价值活动的机会,参与意味着这类学生有权力和责任为班级做出贡献,还意味着每个学生必须分担班集体的责任。例如,学生可以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主持学习讨论、制订课堂活动计划、帮教师教学活动挑选书籍、制作海报和宣传广告等工作。班主任教师要尽量为班里的每位学生都找到一项适合他们能力发挥的工作,还可以发动全班同学群策群力想出一些近期需要完成的工作。
班主任教师要与各学科任课老师配合好,让学生大胆地、有节奏地参与课堂活动,还可以让这类学生与教师合作,帮助教师准备课程等。在学生参与这类事情时,可慢慢引导他们,当学生能够控制局面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具体方式:
(1)首先打破他们的封闭心理,增强其自我概念认识,小梯度、多层次设计其奋斗目标,时刻让学生自我提醒:我能行!
(2)建立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教师应敞开心扉,让其敢于倾诉其心所想,及时刺激对内在、外在信息的接受能力;
(3)鼓励他们适当交友,尤其是交些思维灵活,善于开拓进取的学友,在学习过程与方法中改善自身的弱点。
2.封闭自固型学生案例
如我班男生何某,几年前父母就离异,并且都不在本地工作。从初中开始他就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认为世界上根本没什么美好的事物,没有可信任的人与事。平时我看到他总是流露出一副目光呆滞、好走神的表情。课余时间当其他同学都在谈笑风生的时候,他总是一个人郁郁寡欢地闷在座位上;当同学们在田径场上生龙活虎的时候,他总是独处于校园的某个角落里。
于是,我就特别留意他的一些行为举动,我发现他特别爱看游戏类杂志,周末很喜欢上网。我开始并没有对他进行批评,反其道而行之,倒是和他聊起了网络,却意外发现他的网络知识很丰富,我当即进行了表扬,并借此时机帮助他分析了网络发展的利弊关系,并安排他负责维护班级的电脑,及时处理和解决电脑的一些问题,让他觉得他自己在班集体里是有用武之地的,他能为这个班级做出一定贡献的。后来我又安排班里一个比较活泼的同学和他同桌,引导和影响他。目前,何某性情开朗多了,脸上也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笑容,其学习成绩也一步步地提高。
三、懒惰怕苦型
这类同学的群体特征:上进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完成作业过程抄袭多;不愿做艰苦的脑力思维,人云亦云,经常开小差;“软性作业”少完成,预习、复习不当一回事,劳动观念差,怕苦、怕脏。
1.思考及应对策略
了解学生。在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辨别中,首先需要认识和了解每个学生的生存状态。与上一代人相比,今天的年轻人生活环境更加复杂,例如,家庭变得更加不稳定,邻里相帮的意识越来越缺乏,学校中人情味淡薄、竞争味强烈,同龄学生往往搞起对立的小帮派,而各种视听媒体通过互联网将成人世界的故事过早地充斥到年轻一代的生活空间里,等等。孩子的父母和很多教育工作者对那些疯狂的、极具挑逗性的图像传达深感不安。在今天这个以消费为目的、以信息为基本资源、以广告为驱动力的社会文化中,孩子们在尚未成熟之前就已经获得太多的成人化信息。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某些孩子过早地形成了对家长的依赖,其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花钱阔绰、好吃懒做。调整的策略有:
(1)学习态度问题。应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树立远大理想,确定学习目标,以目标为动力而发奋学习;
(2)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设计一些活动加强意志训练,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战胜自我;
(3)尽量激发其学习的兴趣点,以点带面,扩展学习兴趣的广度和深度;
(4)老师应尽量帮忙指导,家长引导,同学督促,防止其懒惰怕苦现象再现。
2.懒惰怕苦型学生案例
学生苏某在班里懒得出名,怕苦有名。长期抄袭他人的作业,上课从不记笔记,学习成绩低下。然而,我发现她对美术专业有兴趣,她的作品中画面色彩漂亮。于是我大力赞赏她,夸她有色彩天赋,班里很少有人能与之媲美。一段时间下来,她的专业进步很大,对专业体现出了更浓厚的兴趣和自信。我看时机已到,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将来报考美术学院文化课也很重要,千万别马虎,如果只通过专业课,文化成绩上不去那是很可惜的。她似乎明白了一切,后来在各科目上课学习明显专心了许多,劳动时也能认真地完成。后来,她家长欣喜地告诉我,她的女儿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好多了。
四、活泼调皮型
这类学生的群体特征:思维活跃、敏捷而深刻,有独特见解;发现问题敏锐,接受能力较快,但思维无规律,缺乏层次和条理性;平常行为有点随便,不拘小节,耐性不足。
1.思考及应对策略
加拿大学者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指出,“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他实际上以一种个人的方式体现了他所教授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就是他所教授的知识。”“同样地,学生也不是简单地储存他学到的知识;每个学生都是以一个特别的、个人的方式学习。每个孩子都对他们的知识和理解事物的方式加以个人的塑造。”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在高中艺术特长班里,班主任教师不能强迫学生来接受老师,老师的地位最终需要通过在学生的给予中赢得。因此,班主任教师是否愿意去理解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学生的理解者,是否能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是保证学生成长的基础,是促进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达到有效的保障,进而也是考察班主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班主任教师对高中艺术特长班学生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落实:其一,从学生的情感上去理解他们,使学生能够信任教师,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心理上以最大的触及,使学生能够将这种信任转化为学习的积极性;其二,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建立在各自的心理知觉基础之上,需要教师发现、保护、引导。调节的方法有:
(1)积极鼓励其自身优点,倡导他们勇于思维,发展个性,不断进取;
(2)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加强其学习习惯的培养,促使他们学会在一定时间内认真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
(3)要不断督促其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规律”“有序”“严谨”的思维方式,但谨防僵死;
(4)要注意加强意志训练,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学习中的困难,最终取得胜利。
2.活泼调皮型学生案例
学生柳某、滕某都属此类型。她俩平常很活泼,人也很聪明,就是过于调皮,有时还会跟我开玩笑,大事不犯,小问题不断。在绘画过程中,接受能力、感悟能力较强,作画速度也很快,最终作品的大效果也好,但就是缺乏画面的深度和完整性,其原因就是在作品表现的最后阶段学生缺乏耐心。我在赞许她们长处的同时,也要求她们对美术学习展开不断地思考研究,持之以恒地深入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并针对她们实际情况安排了专向的主题性作品练习。后来,她们的画面更完整了,在锻炼耐性方面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五、勤奋好学型
这类学生的总体特征:较有自信心,做事可靠、责任心强;积极进取,意志坚定,易于合作;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有较强的灵活性,认知方法正确;学习成绩优良,常常为老师和其他学生喜欢,在班集体中有较大的影响和声誉力。
1.思考及应对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作为一名当代的班主任,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转变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时期高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努力探索新型的管理方法,使自己的工作更科学、更有效,更好地服务人民的教育事业。
(1)不断激发他们的潜能,在文化、专业方面提高其认知技巧,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榜样;
(2)应及时提醒他们把握好自我,不骄不躁,避免孤芳自赏。同时,不要压抑他们的创造个性,为他们提供表达新思想、新观点的机会和舞台。
(3)根据他们的水平尝试可进行适当地加压,提高作业的难度,多让他们参加各类活动及竞赛,引导他们参与校学生会宣传部活动。
2.勤奋好学型学生案例
学生应某等几个学生,给班里的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日常的行为规范、学习态度和文化课程的学习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几个学生期末评三好学生均以全票通过而当选。我给他们设计了更高的目标,文化课要向学校实验班的同学迈进,专业课要向省内知名的专业班学生学习,不能为眼前的成绩而沾沾自喜。由于有了对比,他们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他们学习的动机更明确了、努力度更强了,在最近刚结束的金华市中小学生现场书画比赛里,他们其中的两位同学均获得一等奖。
总之,每个教师必须明白的是,在学校生活里,在自己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并没有预先存在一个一成不变的学生所需要的终极心理结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始终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中,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学生成长中心理结构问题。如何辨别学生的合理心理需要和他们自发的、主观的表现行为,处理好学习中自由和纪律、教育中的控制与释放这对辩证矛盾,寻找到最有效的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知识传授方法等等,都是每一位班主任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日常工作,班主任教师需要对这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日常活动情境保持敏感,才有可能寻找到更加富有思想、更加合理的教育行动的基础,使班主任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理解者。
参考文献:
[1] 毕淑芝,等译.[前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著.育人三部曲(第一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 杜殿坤编译.[前苏联]B·A·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
[3] 宋广文,等译.李树英校.[加]马克斯范梅南著.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