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水乡告别危桥

2009-04-14 08:46李志松
浙江人大 2009年3期
关键词:危桥萧山区区政府

李志松

杭州市萧山区永兴河上,两座“祖孙桥”紧紧相挨:白堰一桥,有近70年历史,桥体粗糙,出现不少裂缝;其下游150米处的白堰二桥,刚建成不久,桥面宽广,车流人流通畅。这是萧山区农村危桥改造的一个缩影,而危桥改造,离不开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

萧山地处江南水乡,境内水系纵横,河网交错,各类大小桥梁更是星罗棋布。有了桥,因河流阻隔而分割的地区形成整体,因溪流奔泻而相见不相通的山村互通往来。

然而,限于当时的技术,加上经年累月的风吹雨蚀,桥梁的老化破损现象严重,部分桥梁已成为危桥。近年来,虽然各镇、街道每年都对危桥进行维修和拆建,但终因拆迁难度过大,财政资金困难,致使危桥改造速度缓慢,经常只能通过在危桥上设置限载标记或设置障碍物来限制车辆进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至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与萧山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极不适应。广大群众对危桥改造的呼声强烈。

这一切,萧山各级人大代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3年4月,经过萧山区人大代表的建议,一场浩浩荡荡的农村危桥改造战役拉开了序幕。同时,区人大常委会对危桥改造进行了持续的监督。

代表:直面危桥呼声疾

沈华锋,一名来自新湾镇的区人大代表,每天上班,他都要经过一座颤颤巍巍的桥:桥面凹凸不平,时常有水泥脱落;护栏已经破损不堪,让人根本不敢倚靠;桥形经过长年的使用,甚至有些变形。行人在夜间走路,十分容易绊倒或者踏空,非常危险。而来来往往的车辆,更使这座危桥不堪重负。

“每次我走过险桥、危桥,心里总是特别紧张,生怕桥塌了。”

“平时,我都不让我们家孩子到桥附近玩,太危险了。”

“等哪一天政府建座新桥就好了。”村民纷纷道出了他们的担忧和期盼。

这样的情景,沈华锋深深地记在了心里。

2003年2月初的一天,春寒料峭,一支胸前挂着红色代表证的20余人的队伍,出现在萧山区众多农村桥梁的现场。他们就是由沈华锋等人大代表组成的人代会前视察小组。他们跋山涉水,走村串户,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据调查,当时全区农村各类桥梁多达4000余座。这些桥梁普遍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些甚至更早,限于当时的经济条件以及交通要求,设计标准普遍较低,大部分属于无钢筋拱桥,小部分为石拱桥和钢架桥,允许载重负荷在5—10吨,一般只能满足行人及手扶拖拉机通行。随着萧山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流量剧增,载重车辆增多,超负荷运行现象日益严重。据调查核实,在这4000多座农村桥梁中,共有危桥453座。

2003年3月初,杭州市萧山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沈华锋、李水潮等154位人大代表提出了要求对农村危桥实施改造方面的建议共13件。他们建议:彻底解决危桥改造、通路建设的问题,一是要加大对危桥改造的认识,拆建危桥必须列入区政府的议事日程,加大改造整修力度,确保安全通行;二是要将民间桥梁的整修、改造、新建相结合,制定规划;三是区政府要迅速拨出专项资金,确保危桥整修经费。

“听说很多人大代表都提出要对农村危桥进行改造,我真是安心不少,希望快点把我家门口的那座危桥改建好,减少安全事故。”新湾镇的村民听说危桥改造建议后,都高兴得不得了,“新桥的建造,还能给我们做买卖提供方便呢。”

人大:改造危桥督办紧

2003年4月,新组成的萧山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研究人代会上代表提出的建议督办问题。经过无记名投票表决,常委会决定将关于危桥改造的13件建议合并,列为重点建议,由区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同时,要求区政府全面规划,区分轻重缓急,分5年实施,到2008年全面完成453座危桥的改造任务。

为进一步了解农村危桥现状,明确改造方向,2003年5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区政府有关部门深入各镇、街道调查研究。当年7月,萧山区政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桥梁改造和加强桥梁管理的意见》。该意见对全区各类桥梁改造和管理主体、政策作了具体的规定。根据调查掌握的实际状况,分期分批确定了453座危桥改造或维修计划。其中对330座确需拆建改造的桥梁,及时落实改造计划;对一些主体工程尚好,损毁程度较轻,交通流量不大的桥梁,安排维修加固。区农机水利局作为具体承办单位,成立了农村危桥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把农村危桥改造工作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将其列入全区水利工作的重点项目。同时,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要求,统筹规划和制定了全区农村危桥改造实施计划,计划在2003—2008年5年多的时间内全面完成453座农村危桥的改造任务。

农村危桥改造工程推进状况如何?区农水局的相关政策是否落到了实处?从2003年起,区人大常委会安排所前镇区人大代表小组的13名区人大代表对区农水局的这项工作进行每年不少于2次的定向视察。该小组仅2003年就组织了5次相关视察活动,跟踪监督改造过程。区人大常委会督促区政府自2004年起,连续5年将农村危桥改造列为《政府工作报告》为民所办的“十件实事”工程之一。每年的7月,在区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政情通报会上,都要组织全体人大代表对这项工作进行评议,提出意见建议。

万事开头难。当轰轰烈烈的改造大幕徐徐拉开时,人们发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区镇两级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而危桥大多在村级经济相对薄弱的村,我们村本来底子就薄一些,实在是没办法承担要我们承担的部分。”义蓬镇盐场村的村民反映,“现在的部分施工队伍经验不足,我们不放心。”一时间,改造的“拦路虎”比比皆是,改造工作陷入了困境。

这一切,所前镇区人大代表小组组长缪顶云忧心忡忡。他风风火火地组织本组代表多次到施工现场、职能部门视察,到村民家走访。

“危桥改造必须从实际出发,建议对每座危桥建立档案记录,制定分批实施的计划。”“每个镇都应该组建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 “要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对危桥和道路进行全面的维修和改造,确保质量、安全、进度三者统一结合。”视察后,代表们开出了一帖帖“药方”。

区人大常委会及时将这些意见转发至区政府,要求区政府积极落实代表的这些建议。区政府专题研究后明确要求全区各镇、街道都要将危桥改造列入“实事工程”和“民心工程”。此后,所有镇、街道都相继建立了专门的领导工作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镇、村两级合力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工程的有序推进。

为彻底解决实施过程中部分镇、街道自筹资金压力较大、进度不平衡的困难,2005年初,区人代会在审查财政预算草案时,提高了区级财政对危桥改造主体工程的财政补助标准。

两记重拳过后,效果如何?2006年,区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深入工地,查看施工状况。代表们来到蜀山街道、闻堰镇、宁围镇等地,实地视察仙家桥、孟家桥、黄家大桥、老虎洞桥、闻兴桥、利群河桥、新华中心桥等农村危桥改造的实施情况。看着忙碌的施工现场,看到一些已经先期改造好的漂亮桥梁,代表们笑了……结合视察情况,代表们进一步提出了“一加一减”的建议,即在危桥改造工程量上做加法,在影响群众生活上做减法。

在瓜沥镇北塘河桥火热的工地上,记者看到,正在维修的大桥旁边,一条2米宽的便桥上人流如织。工地施工人员介绍,正是遵循 “一加一减”的为民原则,工程队在工程动工之前,先投入3万多元造了这座便桥,方便周边群众出行。

在改造新塘直河桥时,某村民由于担心造桥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影响到自家房屋,一度阻止工程施工。人大代表得知情况后,采取积极行动。一方面要求施工方积极探索施工方法,保障群众利益;另一方面深入村民家中,耐心细致地听取村民意见。“我们按照人大代表的建议,对桥梁改造技术进行了创新,桥梁下部基础结构由方桩打入式改为钻孔灌注桩式,减少了施工过程的震动。”工程负责人说。

“人大代表挺为我们村民考虑的,向施工队提出建议要求不影响到我们的房屋,我们也就放心了,盼着新桥早日建好呢。”这位村民说到人大代表,一脸的喜悦。

百姓:心中石头落了地

2007年初,区人大常委会换届后,新组成的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接过了危桥改造的“接力棒”。经过两届常委会的“接力”督办,截至2008年底,萧山区按照“全面规划、分年实施、突出重点、区分缓急”的原则,相继下达了农村危桥改造、维修计划8批次;累计投入改造资金2亿余元,其中区财政补助1亿多元,镇、村自筹1亿元;共完成改造、维修计划476座,超额完成了原定的453座的人大督办目标任务。

楼塔镇岩山村的岩山桥修葺一新,在2008年9月通过了验收。“以前岩山桥只是一座非常小的桥,40多米长,却只有1米多宽,汽车根本进不去。现在这桥有10米多宽,两三辆车并排开都可以。每到农副产品收获季节,很多机动车辆都能从这里过桥收购贩运。” “以前小孩子单独过这座桥,大人还有点不放心,因为桥栏很低,现在这座桥的桥栏做得很扎实,就不用再担心了。”岩山村村民高兴地说。

走在宽敞平坦的桥面上,抚摸着崭新的钢管栏杆,党湾镇梅林湾村的农民心里也踏实了:“危桥不再颤巍巍了,现在过桥,无论是挑着担还是运输农副产品,我们都放心了,再也不用‘吓煞煞了。农村危桥改造,我们老百姓是百分之百的满意啊。”据悉,原来的梅林湾桥建于上世纪60年代,桥高坡陡,桥宽仅2米,并且桥身年久老化,没有栏杆,村民过桥很不安全。而今,新桥增宽到了3米,两侧装上了钢管栏杆,桥坡也改平坦了。

看着这一幅幅场景,欣慰之色展露在人大代表的脸上:“这几年的奔波,终于是有成效了,我就盼着这一天哪。看着村民安心地过桥,我心里也舒坦了。”当年提出危桥改造建议的沈华锋代表不无感慨地说。

督办目标全部实现了,人大常委会的为民之心依然没有放下。2008年,区人大常委会决定由区审计局对区农水局关于近年来危桥改造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重点审计。日前,审计结果已经报告区人大常委会。审计报告显示:“区农水局认真组织实施,财政及时拨付资金,全区各镇、街道、农场积极主动配合,确保了全区危桥改造的顺利进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萧山区人大常委会还要求区政府加强农村桥梁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区政府根据要求在2008年再次对全区范围内农村桥梁进行调查核实,研究制定了相关政策,对萧山区2009年及以后农村桥梁改造和管理实施主体、改造范围、补助政策、建设程序和管理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规定,确保全区农村桥梁出现危险一座,改造一座,安全一座。

危桥,这块挂在萧山区百姓们心中的沉甸甸的石头,终于完完全全地落了地。

猜你喜欢
危桥萧山区区政府
2019 年-2022 年全国各地区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表
鸟岛游
区长“不开心”
萧山区:持续推动创新发展
湖南今明两年将改造危桥1 475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