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音乐的情感美及审美意义

2009-04-14 03:15刘思思
电影文学 2009年22期
关键词:电影音乐

刘思思

[摘要]音乐是人的心理体验以及情感表现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电影音乐正是在对人物角色演绎的过程中,充分运用音乐所蕴涵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对剧中人物在特定环境因素以及情绪和心理反应的过程加以描述。特别是现代电影音乐形武的科技化、人性化、未来与超现实化的展现与发挥,使得电影音乐成为视听效果的综合形式,为诠释人的心灵的情感找到了最佳形式。

[关键词]电影音乐;审美功能;音乐形式

奥地利表现主义音乐大师勋伯格曾经说过:“我们的心灵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人的心灵的情感与审美的表达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得以实现,因此音乐便成为体现我们心灵与听觉上的载体,而电影艺术形式的出现则成为我们视觉上的载体。随之,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影艺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电影形式中音乐形式的运用,得到了极高的科技化、人性化、未来与超现实化的展现与发挥。使得电影音乐成为视听效果的综合形式,为诠释人的心灵的情感找到了最佳形式。

一、电影音乐情感美的表现

音乐是人的心理体验以及情感表现的最有效、最直接的表现形式。电影音乐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在对人物角色演绎的过程中,充分运用音乐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素,对剧中人物特定环境因素以及情绪和心理反应的过程加以描述。电影音乐在影片中的功能,以及对人物情感美的表现、对影片的整体审美存在毋庸置疑的作用。同时,电影音乐作为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种能影响整个剧情发展的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功能也远远超出一般声音的意义。在一些优秀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演员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描写与塑造可谓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如:影片《乡情》音乐抓住了情感美与人物心理的变化,影片随剧情与人物环境的变化,多次出现情感深沉的摇篮曲和具有浓厚乡土风味的牧童歌声,其独特的音调与风格,恰恰细致而深刻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绪,并创造了一种特定情景下的音画效果与情感的审美效果。这也是电影音乐能够体现情感美的原因之一。

音乐的情感美以其特有的精神内涵引导着人的情感体验,并通过音乐丰富的表现功能,使情感表达得以实现,同时也成为情感表现的一种象征。如:影片《泰坦尼克号》舒缓悠扬的主题音乐(即主题歌《我心永恒》的主题音调),曾多次出现在影片中。每当听到那凄美悠扬的音调,就像只幽灵在呼唤内心情感的宣泄,已经成为主人公特定的音乐形象,这一点已经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特别是在影片的结尾处,主题音乐再次悠然响起,面对死亡却表达了“爱”的永恒。人物、背景、音乐完美的再现,无不让人为之动容。由此,我们看到了丰富的内涵与情感的美的展示,看到音乐能够以自然、和谐的美,去体现人的追求以及抽象的情感世界。我们在创作音乐、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感受到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内容,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和实现音乐与人的心理反应的真实效果与情景。电影音乐运用了自身的优势,结合可以承载人的内心世界与情感美来体现音乐表现形式,这是电影艺术的核心魅力所在。

电影音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加之演员情感的真实体验与表现,引导着人们的情感体验。此外,音乐的性质与功能体现在音乐的元素中,如音高、节奏、节拍、旋律的起伏与变化,它们可以直接地反应人的内在情感变化与精神追求。从浪漫的花丛到战火与硝烟,从甜言蜜语、柔情似水到恶语中伤、横眉冷对,音乐自身的刻画,蕴含了情绪化的起伏与变化,总是可以唤起人们的情绪与之相呼应,这就是音乐情感美的体现。

二、电影音乐的审美内涵

1影片主题特征

一部影片的主题特征在于表现时代特征、民族特征和人物形象特征。再现时代特征是电影音乐风格和突出影片鲜明的时代特征的目的;运用不同民族音乐与风格,渲染民族特色,再现影片民族特征是其本质。很多电影音乐直接点明影片的时代特征,如: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战》、反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湖水浪打浪》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反映抗美援朝时期的《志愿军歌》《英雄赞歌》等等。再如:聂耳为影片《风云儿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突出了整部影片的主题特征。

2增强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电影音乐总是与画面相结合,好的音乐总是给人联想的空间,能够给人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和音乐特点。音乐自身的特点或者说是民族特色,最能够代表影片背景和艺术性。因为音乐与情节和画面相互制约,反过来音乐、情节、人物、画面也明确了影片的含义,音乐则是增强其思想性与艺术性,使观众从听觉的感受中对画面进行更深度的分析与理解。如:聂耳为影片《风云儿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在突出了整部影片的主题特征的同时,增强了其艺术性价值与内涵。再如:谢晋导演的影片《牧马人》主题歌《敕勒川》引用《敕勒歌》这首古老的民谣,将蒙古特有的长调音乐的特色运用在其中,并且音调被反复吟唱,出现在影片中,深化了影片的思想内涵与影片的主题特征,增强了影片的感召力。

3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与情感色彩

电影音乐的目的之一就是营造一种气氛,使视觉与听觉得到同样的满足,因此在音乐的写作和效果的处理上。必须做一些特殊要求。例如:选曲与画面人物情节的贴切。音乐创作的题材结构曲式,甚至每一个动机、每一个和弦,乐器的编排、乐器的使用等。如:现代电影作品《满城尽带黄金甲》(2006年岁末)中的歌曲《菊花台》,这首歌意境深远,内涵深奥丰富,歌词的描写自然,情深而不做作。并非华丽的词句堆砌而成,所以更加让人感到亲切,耐人寻味。曲调听着十分舒服,独特的中国曲调和韵味让人如醉如痴,歌曲刻画人物内心活动,其中有多层次的画面展现开来,让人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歌曲中淡淡的忧伤和离愁,更让人感到一种忧郁的美,特别是在一个人独处的夜晚,听着《菊花台》感受那种忧郁和淡淡哀愁让人感慨万千!在大提琴、古筝、吉他、小提琴几种弦乐器的悠扬声中,出现了葫芦丝的音调,把一种深沉的忧伤色彩留在了全曲的结尾处。

三、电影音乐的审美意义

电影音乐的存在使得音乐自身的价值得以升华,其存在的价值需要通过音乐的动态化效果才能得以实现。无论是从发声学的角度还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去认识音乐,我们都会发现音乐的存在与其“美”的形态表现关系密切。也正是音乐所具有的“美”的特性,才会使音乐产生更广泛的价值,电影音乐就是这样,它是音乐美的传播形式,并使得音乐不断流传,使得有些电影音乐成为世界名曲。

音乐存在方式离不开行为、形态、意识三个要素,音乐行为的存在大体上可以分为操作行为与参与行为两类。所谓操作行为指的是音乐技术上的操作行为,音乐参与行为指的是所有与音乐活动相关的行为。无论是音乐操作行为还是音乐参与行为,都离不开动作因素,如体态语言的表现,并因为这些动态因素而形成相应的节奏感,直接

影响人的音乐观念,使人产生对音乐行为动态表现的美的感受。电影音乐是人的行为动态的直接参与行为,从某种意义来讲电影音乐的表演更是能让人从中体会到一种现实艺术的美好的快感。

音乐的形态可以分为音响形态和物化形态。前者是一种物理声学意义上的物化形态,它是作为一种音乐心理情感意象的外化形态而存在的;后者是静态的物化形态,最为典型的就是乐器。美的音乐首先表达了一定的内容,它来源于外界各种有规律的客观音响,而这种受外部音响刺激而引起的情感,是音乐美学所表现的。可见,音乐美的形态与人的情感密不可分,人们可以从音乐的形态中去推断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电影音乐就是在运用音乐的形态表现和传达音乐的内在情感,从而使两种音乐形态获得有机的结合:即音乐自然产生的美感与电影艺术“形态”本身所具有的美的结合。音乐意识包括了对各类音乐的文化观念、美学思想、情绪状态、人们对音乐的直觉体验等表象思维的内容。因此,音乐的意识存在与审美有着密切的关联。

四、如何认识电影音乐的审美意义

音乐理论发展史对音乐的审美功能的存在形式作出了四种解释:音乐模仿说、情感说、愉悦说、形式说。音乐模仿说探讨了音乐起源问题,但更多地指出了音乐审美的哲学基础,其中也结合了人的天性、本能及自然的因素,也是对音乐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的分析理论。音乐情感说在承认人类情感是自然的一部分的同时,更强调人类的情感是受外界自然音响刺激和模仿的产物。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是内在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人的意识深处本能的对美的追求,此时人物的表演是促成音乐形态效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音乐愉悦说突出了音乐在传达过程中的愉悦、娱乐作用,电影艺术形式在社会中所具有的普遍性、广泛性、大众性和通俗化程度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因此电影音乐能够促进对人类对音乐艺术形式的欣赏水平的提高。电影音乐符合了音乐愉悦说的特点,即在于它将音乐与人的感观反应联系起来,从而对人们从审美视角考察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电影艺术也正因为音乐愉悦说对人的感觉的强调,从而更突出了人性化的表演在音乐中的体现。电影音乐的美是一种特殊的不只为电影或音乐所特有的美,这里音乐的美存在于音画之中。

我们对音乐自身的审美功能不可扩大化;也不可对音乐形式体现音乐美的本质绝对化;更不可否定音乐同现实的联系,以及人与音乐审美之间的联系。虽然电影音乐形式对于推动新世纪音乐风格流派和丰富电影艺术的多样化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电影音乐形式的结合与运用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和可塑性,其人性化因素是其根本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电影音乐强调了人的作用,而归根结底,音乐在终极意义上追求的审美理念必然具有着人性化的内容。这是因为人作为全部音乐活动的主体,随着电影音乐活动的进程,必然伴随着人性因素于此全过程的参与,由创作到聆听到感受再到评价电影音乐,人的情感认知,情绪反应处处可见。因此,考察电影音乐的审美功能,人的视角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客观因素。

总之,分析中西电影音乐审美功能的特性差异,就人类学而言,恰好应当从分析人的存在形式人手,我们发现电影音乐审美功能的表现形式,在中国表现为与民族特性紧密结合的感性审美。国内与国外在电影艺术发展路径与审美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是在艺术的主体模式上的不同,即社会的基础形式、逻辑思维方式的不同,并不取决于主体模式上的是否兼容。

[作者简介]刘恩思(1981—),女,唐山人,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教师。

猜你喜欢
电影音乐
浅谈陈凯歌电影音乐中的民族特色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