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瓒
[摘要]电影节奏分为外在节奏和内在节奏。在任何一部电影中,对于节奏的把握都是整部影片至关重要的因素。《李米的猜想》正是由于导演曹保平对电影外部节奏和内部节奏的合理把握,综合运用了线索、悬念、剪辑、影调、音乐等因素,使得该片在情节上更加紧凑、流畅,极大地提升了影片的观赏品质,体现出中国电影可贵的叙事品格。
[关键词]节奏;内在节奏;外在节奏;可看性
由曹保平导演拍摄的《李米的猜想》自2008年9月18口公映以来,直至该片在西班牙第五十六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新导演单元荣获最佳导演奖,取得了票房、口碑、奖项三大丰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影片将犯罪、爱情、悬疑、缉毒、公路等各种电影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既丰富了影片的内容,又活跃了影片的节奏,提升了影片本身的张力和可看性。
电影作为时空的艺术,节奏是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电影艺术辞典》在阐述电影节奏这一概念时指出节奏“渗透在表演、造型、声音和剪辑中”“导演对影片节奏起决定作用。它通过情节的发展、演员的心理形体及言语动作、影像造型、色彩的组合与对比、镜头的角度与景别以及长度与运动的变化、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转换与组接,语言、音乐、音响的时值和动作的力度等方面来体现。电影节奏也表现为多种艺术因素的统一体的规律性,是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的有机结合体”。所谓电影节奏,是指由于影片内在力量即情绪流动的节奏决定了电影语言的不同幅度和速度的交替运动,从而形成符合一定规律的对比关系。引发欣赏者改变原有的心理状态,产生情绪感受上的共鸣或同步。电影节奏本身是一个过程,可以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两者都能以具体的电影元素表现出来。具体而言。内在节奏是情节的设置,是由情节的内部冲突起伏产生的,它是一种含而不露的内在之美。外在节奏是指画面的剪辑、镜头的运动、颜色的变化、时空的转换、音乐融会贯通的交响等营造出的动态感。它是决定影像价值的要素,是电影的节奏本身。可以说,一部影片的成功与否,对于节奏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它往往决定了影片整体的可看性。正如法同电影理论家莱翁·幕西纳克所言:“一部影片主要就是依靠节奏来引起观众的自由联想,让观众运用他所感受到的去幻想和回忆。”
一、内在节奏的旋律
1线索节奏
在电影里,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为贯穿始终的线索。综观现代电影,线索不仅仅起着连贯作用,体现情节的设置,是其内部冲突产生、发展的脉络。线索还形成影片本身特定的叙事节奏,从而成为影片自身的风格依据。当这种含而不露的叙事内在之美,与观众对剧情的主体性期待相互关联,形成良性互动时,就会达到较好的观影效果。
影片《李米的猜想》有两条线索,明线为李米找寻男朋友方文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贯穿有李米被裘水天、裘火贵绑架,情节紧张刺激;暗线为毒贩组织运毒并被识破,看似与明线毫无关系,游离于剧情之外,但却是补充明线的重要一笔。明写感情与痴守,暗写犯罪与金钱。两条线索交替出现,明线一直紧紧吸引着观众注意力,让观众保持着高度的紧张,但是导演又适当地将暗线穿插其中,来调节观众的情绪。明线与暗线有急有缓、有张有弛、有起有伏,线索形成的内在节奏借助现代电影语言奏响了影片特有的叙事旋律,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整体效果。
2悬念节奏
悬念是类型影片特别是悬疑影片处理情节结构的常用表现手法。作为重要的结构技巧,悬念的设置常常集中在剧作里的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上,这就易于形成影片叙事的内在节奏,扩展其叙事的张力。希区柯克曾说过:“悬念在于给观众提供一些剧中人所不知道的信息。剧中人对许多事情不知道,观众却知道,因此每当观众猜测结局如何时,戏剧效果的张力便产生了。”影片《李米的猜想》里设置的最大的悬念就是马冰是不是方文,影片通过李米的视角让观众产生疑惑——马冰与方文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人,从而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进入剧情的发展。观众徘徊在李米的确信与马冰的断然否认中,时而确认,时而否认,直至对马冰进行笔迹鉴定,观众通过警方的视角彻底否认了马冰是方文这一疑虑。这之后,情节发展叉峰回路转,通过李米的客观讲述,观众得到马冰就是方文这一确切信息,至此,这一悬念才得到释然。借助“不断地冲突,不断地危机转折”这样的悬念设置,影片不仅增加了其情节的生动性,而且激发了观众欲知结果的热情和兴趣,增加了影片的可看性。
影片还用“隐藏与透露”的悬念设置方式提出问题,如影片开头李米说的数字是什么意思?李米被绑架之后命悬一线是否可以逃脱?诗人为何跳桥?马冰看到从桥上掉下来的杂志之后为何要去追裘水天二人等等。在不断隐藏与透露中,影片形成了特有节奏,在剧情上有了一个个小高潮,让观众的情绪在观影时处于紧张、猜测之中,享有了一次精神上的盛餐。正是对电影悬念节奏的合理把握,影片《李米的猜想》不失为一部值得称道的现代感十足的悬疑电影。
二、外在节奏的跳跃
1剪辑节奏
电影摄影的节奏最终是在剪辑上完成的。英国著名的电影剪辑师勃来苏曾说过“剪辑电影百分之九十是节奏。”电影剪辑是对时间的操纵,它是在有限的创作条件下,依靠直觉把握住每一个场面的特殊节奏,剪辑师必须根据场面本身和与前后场面的关系来进行选择,剪辑赋予局部的蒙太奇结构以全新的意义。好的剪辑使每个动作都传达给镜头以节奏感,可以制造惊奇,使观众感受到镜头里看不到的东西,它能把联想的线索暗示给观众。“不同画面的短镜头剪辑,能够给电影造成强烈急促的节奏,”影片《李米的猜想》在剪辑上就注意节奏的表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诗人一跃跳桥砸到马冰和菲菲的车,之后的画面是这样拼接的,诗人跳桥——马冰急刹车——被砸碎的车窗玻璃——滚落的墨镜——车前惊诧的行人——李米急刹车特写——桥洞全景——桥上裘火贵二人——马冰特写——李米特写——慌乱行人。导演与剪辑师用短短23秒时间完成了这组镜头,时间之短暂,视觉冲击力之强大,信息量之丰富,这样的剪辑拼接把整个电影中的三组人物——李米、裘水天二人及马冰联系在了一起,使观众产生联想,去想象、猜测i组人物的关系,使观众感受到单个镜头中感受不到的内容,使得这组镜头充满了节奏感。
2影调、色调节奏
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剪辑节奏,采用不同的影调、色调会产生迥然相异的电影节奏。色调是摄影师的一种造型手段,在影视作品中起着制造和控制影片的总体节奏,传达信息,表达情绪,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展现不同的空间、时间、地域感和时代感等作用,有时也具有象征的含义,从而从情绪上感染观众。高调、暖色往往使人兴奋、紧张;而低调、冷色调则相反。
《李米的猜想》整部影片的影调偏低、色调偏暗,无论是人物活动的大环境,还是人物的着装,都较少暖色调,
城市、隧道、车流等等呈现出一种暗青色调,这种影调、色调的组合运用使观众的观影情绪产生了特定的节奏,从而使观众能够真切地贴近每个人物的内心,真正走进影片中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影调、色调,电影节奏在提升影片观赏品质的同时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影像自身的价值得以凸显。
3音乐节奏
电影是视听的艺术,在一部电影中,视觉节奏和音乐节奏的融合是一曲美妙的交响乐。音乐与配乐画面必须有相当的关系,只有这样它才能起到加强影片的节奏的作用。影片中的音乐、插曲可以给观众提供画面以外的信息,可以揭示电影画面所能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同时也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人物内心的变化,以及调动观众的情绪波动,电影音乐节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电影中的音乐和画面相配合,凝结成一个整体,构成一个复杂出色而完整的节奏。正如苏联电影理论家格洛夫尼亚所说:“较完整的节奏感必须有一定的视觉或听觉的印象激情的交替,以使一系列的均匀的动作或声音聚集在一个被突出了的动作或声音周围。……这种视觉的节奏通常同听觉的音乐、噪音节奏结合在一起。一定长度或调子的镜头交替,创造出节奏感。”
影片《李米的猜想》有一组画面对音乐的运用恰如其分地展示了人物之间的对峙,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从而紧紧抓住观众的视线,达到很好的观影效果,突出了音乐节奏的作用。李米在带裘火贵二人去马普的路上被绑架后,提出要为出租车加油,到加油站以后电影配乐响起。这时候人物双方的对立关系——绑架和被绑架在配乐的作用下显得更加鲜明,紧张的音乐展现出了李米渴求逃脱但又孤立无援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裘水天初次绑架怕被识破的忧心忡忡。同时配乐把观众的情绪带入到一种紧张的氛围当中,观众会不由自主地为李米的处境担心。
影片结尾处方文给李米的录像中方文独自完之后,出现了方文偷拍李米的一些生活记录。伴随着民族特色的电影配乐响起,镜头在李米面部特写和方文的拍摄内容之间来回切换,把二人之间的感情充分地描绘了出来,把李米对方文的爱一展无余地刻画了出来,而与此同时也把方文对李米爱而不能的无奈心里也刻画了出来,李米时而泪水盈眶,时而眉头紧蹙,时而会心一笑。如果没有电影配乐,这些画面在表现李米内心世界时就没有那么好的表达效果。同时这段也赚足了观众的眼泪,观众都会为二人的爱情而感动,音与画的完美结合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音乐节奏使得影片的内涵更加充实和丰富。
节奏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和谐统一,是美的普遍规律,电影中的节奏是一个综合体的融合,电影的外在节奏和内在节奏是相辅相成、互不可缺的,内在节奏要服从外在节奏的需要,外在节奏同样也要服从于内在节奏的需要。在任何电影中,对于节奏的把握都是整部影片至关重要的因素。《李米的猜想》正是由于导演曹保平对电影外部节奏和内部节奏的合理把握,综合运用了剪辑、影调、线索、悬念等因素,使得该片在情节上更加紧凑、流畅,形成了沉着坚实的影像风格。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整体效果,体现出中国电影可贵的叙事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