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银行业在次贷危机冲击下黯然失色

2009-04-13 03:29
银行家 2009年3期
关键词:次贷银行业危机

宋 玮

自2007年7月爆发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迅速向全球其他经济体蔓延。欧洲作为美国最大的投资主体和贸易伙伴受到了较大冲击。特别是2008年9月中旬,以美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为标志的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引发了欧洲银行业的接连报损,信贷市场紧缩加剧,市场信心继续恶化,而富通集团的寿终正寝标志着欧洲银行业危机的全面升级,欧洲银行业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新一轮次贷危机冲击波。

欧洲银行业危机大爆发

全景透视——千疮百孔

次贷危机在欧洲产生了两轮较为严重的冲击波:第一轮冲击波(2007年7月~2008年4月),此时美国次贷危机经历了爆发、深化和缓解,其对欧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西欧部分银行遭受巨额损失,少数银行遭遇挤兑危机并被国有化,金融市场大幅动荡,此轮冲击波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

第二轮冲击波(2008年9月至今),此时次贷危机正经历着扩散和恶化阶段,而9月中旬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为标志的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也集中引发了欧洲银行业危机的急剧恶化。

相对于其他国家,英国、德国、瑞士、法国和荷兰银行业在次贷危机中受损最为严重,而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银行则由于较少涉及次贷产品以及经营较为稳健而损失较小,并趁机收购破产银行而迅速得到扩张。我们挑选出次贷危机中损失最大的30家欧洲银行,并将其按照国家进行归类,并最终得出欧洲国家在银行业损失方面的排序(见表1)。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英国在次贷危机中受损最为严重,亏损和资本减记总额高达682亿美元,名列欧洲之首;德国以总额670亿美元仅随其后,名列次席;瑞士则以总额634亿美元名列榜眼;法国和荷兰旗鼓相当,总金额分别为298亿美元和253亿美元,分列第4和第5名。意大利仅有联合信贷银行上榜,而西班牙银行则没有银行上榜,其他欧洲银行的亏损和资产减记总额仅为85亿美元。

结构观察——苦乐不一

英国银行业首当其冲

英国一贯被认为是全球银行业最为稳定的国家之一,然而,美国金融危机让英国颜面扫地,一举成为欧洲银行业受损最为严重的国家。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第一,英国爆发危机并最终被兼并或国有化的大银行数量居欧洲之首。自次贷危机爆发至2008年底,英国北岩银行、布拉福德-宾利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劳埃德银行4家银行由于遭受巨额损失而最终被国有化,联合莱斯特银行和哈利法克斯银行则分别被西班牙国际银行和劳埃德银行并购,其中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劳埃德银行此前为英国第二大和第五大银行,这足以说明次贷危机对英国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第二,英国银行业在次贷危机中亏损和资本减记总额高达682亿美元,损失总额超过德国和瑞士名列欧洲之首。第三,由于股价大跌,英国银行在欧洲市值十大银行之列的数量由2008年初的汇丰银行、苏格兰皇

家银行和巴克莱银行3家降至2008年底的仅剩汇丰银行1家。

德国银行业加速整合

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第一轮冲击波中,德国已有多家银行卷入财务危机,其中包括德国工业银行、德国萨克森LB银行和西德意志银行。随着2008年9月美国金融海啸逐步向欧洲大陆迁移,欧洲诸多大银行和投行纷纷面临破产危机,德国也难以独善其身。2008年9月底,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遭遇了严重的流动性短缺,成为了德国首家因金融危机而寻求政府救助的蓝筹股公司。为了维持金融稳定,德国联邦政府与数家德国金融机构于2008年10月5日达成一项总额500亿欧元的救助协议,其中政府出资270亿欧元,以帮助德国第二大商业地产借贷机构摆脱困境。这也成为了德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企业救助行动。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德国金融业过度分散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这也是德国银行受到危机严重冲击的根源之一。目前德国银行业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第一块是约350家的私立银行,第二块是近520家公立的州立银行,第三块是近1500家合作社制的大众与信用社银行。相对于英国和法国,德国银行业较为分散,致使诸多德国银行业务重叠较多,业内竞争过于激烈,盈利水平大幅下降。为迅速提高盈利水平,许多州立银行开始涉足私募基金、地产、债券市场,甚至是次级贷款以及相关衍生产品,这是许多德国中型银行出现严重亏损并卷入危机的原因。汇丰银行等大银行可利用综合化经营的业务收入来抵销次贷危机带来的损失,而规模较小、盈利较低的德国银行则受到了严重冲击。德国银行零散的市场被认为是其受损严重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国内对银行合并的呼声渐高,政府也明确提出整合将成为今后银行业改革的重点。

在此背景下,德国银行业并购整合开始逐步加速。德国第二大银行德国商业银行于2008年8月31日宣布以98亿欧元的价格收购该国第三大银行德累斯顿银行,这标志着德意志银行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正式打破,这也是2008年欧元区金融服务业内规模最大的一桩并购案。德国商业银行将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别收购60%和40%德累斯顿银行股份,并将价值大约7亿欧元的资产管理部门Cominvest转让给安联集团。而德国第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也不甘落后,其于2008年9月12日宣布以27.9亿欧元,向德国邮政公司收购德国邮政银行29.75%股份,日后可望入主这家德国最大的零售银行。这是德国近一个月来第二宗大型金融机构收购案。此举将使德意志银行成为邮政银行最大的股东,如果德意志银行成功并购邮政银行,其在德国的客户数量将可扩大一倍至2400万人,可大幅降低其对投资银行业务的依赖程度。

瑞士瑞银集团受损居首

瑞士向来以其银行业为傲,最大的两家银行瑞士银行集团和瑞士信贷集团尤如双星闪耀,资产总额达到瑞士本国GDP的7倍,跻身全球实力最雄厚的银行之列。如今全球金融风暴也对以金融中心为傲的瑞士产生了严重冲击,而瑞银集团则成为了欧洲乃至全球受损最为严重的银行之一。

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前三季度瑞士银行集团遭遇了巨额亏损。连续5个季度的亏损直接导致了集团各盈利指标的大幅恶化,股东收益由2006年每股盈利5.57瑞士法郎变为2007年每股亏损2.49瑞士法郎,净资产收益率也由2006年的26.4%降至-10.2%(见表3)。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连续巨额亏损,使得瑞士银行集团资产大幅缩水,2008年第三季度末集团总资产为19967亿瑞士法郎,较2007年第三季度末的24842亿瑞士法郎下降了19.6%;风险加权资产则由3903亿瑞士法郎降至3324亿瑞士法郎,降低了14.8%。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总资本充足率在2008年一季度也出现大幅下降,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由9.1%降至6.9%,总资本充足率由13.6%降至10.7%,而这两项数据随着该行随后采取一系列融资以及瑞士政府注资行动出现了小幅回升。截至2008年12月21日,瑞士银行资产减记已近490亿美元,规模居于欧洲首位,全球位列花旗银行和美林集团之后。

西、意板块异军突起

前述对欧洲银行业损失及减记排名的分析得出,在欧洲范围内,英国、德国、瑞士、法国和荷兰银行业在次贷危机中受损最为严重,而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银行则由于较少涉及次贷产品以及经营较为稳健而损失较小,并趁机收购破产银行而迅速得到扩张。从欧洲市值最大的十家银行排名也可以看出次贷危机对各国银行的影响程度。从2008年年初和12月份欧洲市值最大的十家银行排名可以看出,英国银行业损失惨重,1月还排在前十位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和巴克莱银行已经跌出十名开外,荷兰银行与其新东家之一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可谓难兄难弟,亦随之跌出前十,瑞士的瑞银集团和瑞士信贷集团虽然还在前十之列,但是排名分别下滑2位和1位。

相反,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银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虽然次贷危机已经蔓延至欧洲大陆,但西班牙四分之三以上银行在2008年上半年的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而该国最大的国际银行在2008年上半年收入达到210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8.5%,净利润达到74亿美元,同比增长6.1%;第二大银行BBVA收入达151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净利润45亿欧元,同比增长11.6%。西班牙银行业之所以能够在次贷危机下取得良好业绩,一方面由于该国银行业的次贷资产较少,另一方面,西班牙银行更多地向以拉美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拓展业务,避免国内经济下滑造成的不利影响,其中,西班牙国际银行和BBVA银行净利润的三分之一来自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小的拉丁美洲。与此同时,西班牙国际银行在金融危机中更是渔翁得利,在2007年收购了荷兰银行在巴西的业务,2008年更是收购了英国联合莱斯特银行,因此市值由欧洲第5飙升至次席,而西班牙BBVA银行则升至第3。但是西班牙银行业也存在一定的危机隐患,房地产市场的下滑损害了西班牙银行的财务状况。2008年上半年,西班牙国际银行的贷款违约率由2007年同期的0.8%上升至1.3%,BBVA银行的违约率由0.8%上升至1.2%。

由于营运模式极度保守,意大利银行业一直将业务重心集中在存贷款和商业融资业务,极少涉及证券化资产以及次级贷款,因此成功避免了巨额次贷亏损。意大利最大的两家银行集团联合圣保罗银行和联合信贷银行分别上升至第4和第9位。但意大利银行业仍将面临两大风险:在中东欧的银行业务和本国经济放缓。近年来,意大利联合信贷和联合圣保罗两家银行的年度净利润有33%及10%来自中东欧,该地区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增长迅速,但如今均陷入不同程度的经济萧条,这势必会影响意大利银行的盈利水平。同时,意大利经济很可能在2008和2009年陷入衰退,银行业将面临巨大的盈利压力。

未来走势——全球位次堪忧

本次金融危机对美国、欧洲和亚洲银行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美国银行业受损程度占到全球的五分之三,而欧洲银行业相对较小,但比重也超过了全球的三分之一,亚洲银行业受损最低。截至2008年12月底,全球金融业资产减记以及损失总共高达7446亿美元,其中,美国银行业受损程度最大,资产减记以及损失金额高达4377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58.8%。欧洲银行业受损相对较小,亏损金额为2777亿美元,全球占比为37.3%。亚洲银行业和资产减记及亏损总额仅仅占到了全球的4%。

虽然危机源于并爆发于美国,而且截至目前美国银行业受损程度远超欧洲,但是由于欧洲银行业的未来隐患较大且经济快速衰退,欧洲银行业在未来受金融危机冲击的程度将逐步上升,并有超过美国的可能性。

首先,欧美银行业危机进程不同步。虽然截至2008年底美国银行业受损比欧洲严重得多,但是美国银行业危机在过去的一年半中集中爆发,风险最大的独立投行已经彻底显露并崩溃,抵押贷款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也已收归国有,仅2008年一年中小银行破产亦已超过23家,损失额超过全球的50%。虽然2009年美国银行倒闭和重组的悲剧还将继续上演,但随着美国降息和政府救助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银行业危机负面影响逐步减小,危机亦将在未来两年逐步渐入尾声。然而对于欧洲银行业来说,真正的次贷危机冲击始于2008年9月份,欧洲银行业危机才开始集中爆发,被国有化和兼并的银行急剧增加。而此时陷入危机的欧洲银行大多为各国规模较大的跨国银行,诸多危机隐患较大的中小银行还没真正地受到实质性威胁。欧洲中小银行的未来危机隐患远大于美国,主要原因是北欧三国、奥地利、比利时和瑞士等国银行在中东欧国家拥有大量的资产和业务,目前中东欧经济下行风险逐步增大,2009年将很可能爆发经济危机,一旦中东欧银行业崩溃,欧洲银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其次,虽然结构性融资市场发展落后于美国,但欧洲银行的结构性产品投资规模远超过美国。欧洲证券化论坛统计数据显示,欧洲结构性产品融资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国。2008年一季度,欧洲资产支持证券(ABS)、居民住房按揭支持证券(RMBS)与抵押债务凭证(CDO)的总发行量为4573亿欧元,而同期美国上述产品的发行量达2.4万亿欧元。尽管如此,欧洲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在以美国次级资产等为标的的结构性产品上风险敞口规模巨大,远超过美国。在美国结构性产品市场交易中,除三分之一由美国本土机构持有外,其余大部分由欧洲金融机构持有;而在欧洲结构性金融市场,欧洲银行的市场占有量则达到60%。然而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洲银行3127亿美元的资产减记规模小于美国4269亿美元的规模,因此在未来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欧洲银行业的受损尤其是资产减记将会大幅增加,很可能超过美国。

第三,随着大量债券到期,欧洲金融机构面对的筹资压力迅速增大。标准普尔表示,2060亿美元的欧洲债券将在2008年年内到期,其中金融债券达1810亿美元,而2009年将有8010亿美元债券到期,其中金融债券达5768亿美元。从国别看,2009~2011 年,德国承担欧洲最多的到期金融债券,占总额的40%。除德国之外,瑞典、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及英国都将面临大量金融债券到期,共占到期金融债券总额的85%。由此来看,未来两三年欧洲尤其是德国的金融系统将面临巨大的融资压力。如果债券市场未来不能很快恢复正常,则欧洲金融机构和银行将被迫出售或减记更多资产。

第四,欧洲银行业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风险暴露亦远远高于美国。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西欧银行业在新兴市场的风险敞口巨大。东欧、拉美和亚洲新兴市场在全球信贷扩张时期获得的4.7万亿美元跨国银行贷款中,西欧银行提供的贷款占到75%。西欧和英国银行业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境贷款分别占各自GDP的21%和24%,而美国和日本的比例则仅为4%和5%。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愈加深化,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体系和经济状况前景不容乐观,对欧洲债权银行而言,其高达3.5万亿美元的金融债权将面临巨额损失的风险。因此,欧洲银行业在未来几年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总之,我们认为虽然本次次贷危机源于并爆发于美国,而且截至目前美国银行业受损程度远超欧洲,但是欧洲银行业在未来受金融危机冲击的程度将逐步上升,受损程度很有超过美国的可能性。预计未来几年内,欧洲在全球银行业中的地位将出现逐步下滑趋势。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猜你喜欢
次贷银行业危机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银保监会上半年开出14.3亿元罚单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给银行业打气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危机来袭/等
次贷骨牌祸及全球 中国如何再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