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雁
[摘要]丹东市财政收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有了较快的增长,但是,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而且还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从财政收入的构成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在丹东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影响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因此,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增加工业企业的规模和数量,是保持地区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财政收入;产业结构;丹东
[中图分类号]F81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3-0037-02
近年来,丹东市财政收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有了较快的增长,2006年全地区实现生产总值3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全市实现税收收入425,143万元,比上年增长23%,增收79,392万元。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实现了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态势。但是,根据数据分析,这种良好的发展走势后面仍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如不及时注意加以解决,难以保持这种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丹东市财政收入的综合评价
1.从宏观上看,税收总量增长逐步加快。“十五”时期,全地区累计实现税收收入122.1亿元,由期初的19.7亿元增长到期末的31.6亿元,年平均增幅为13.5%,五年税收收入翻了一番。税收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增长,为财政收入增长和更好地发挥财政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详见表1)
2.从产业结构看,二三产业成为税收增长主要动力。“十五”期间,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累计实现增加值分别为265.7、289.5、345.1、465.6、654.2。第一产业的比重为18.2%,第二产业为38%,第三产业占43.9%。与此同时,“十五”期间第一产业累计实现税收收入3.7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3%;第二产业累计实现税收收入64.7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53%;第三产业累计实现税收收入53.7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44%。第二产业成为创税收最高的产业。(详见表1)
3.从行业结构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成为税收新的亮点。“十五”期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累计实现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为11.4%,年平均增幅27%。从税收增速看,5年中,房地产业的税收收入以年均27%的高速发展,成为税收收入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从税收贡献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税收收入占税收总额的比重逐步上升,2001-2005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占当年税收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0.6%、8.6%9.7%、11.8%、14.6%。(详见表1)
二、存在的问题
自2000年以来,丹东市经济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但由于产业结构上的缺陷,与省内外同等城市比较,在经济总量上的差距不是愈来愈小,而是呈现愈来愈大的走势。具体表现在:
1.财政收入基础不稳定。2000年以来,丹东市全地区一般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所占比重由20.5%上升到24%,加权平均为21.6%。而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所占比重平均为15.3%,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非税收入基础很不稳定,相当部分不能形成各级财政的集中财力。非税收入大多来自于政府部门的收费、基金、罚款、摊派赞助等。执法部门多,收费项目多,收费环节多,数量庞大,必然加重企业及个人负担,提高经济运行成本,恶化发展环境。
2.财政收入来源结构不合理。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成为城市、区财税重要来源。建筑业“十五”期间累计实现税收6.3亿元,占全部税收的5.1%。2002-2005年的税收增幅分别为-23.8%、37.4%、7.8%、50.8%。房地产业“十五”期间累计实现税收收入7.6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3%。2002-2005年的税收增幅分别为3.1%、18.1%、79.1%、36.4%。主要是近几年城市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实施,使房地产业超长规发展带来的繁荣景象所致。
3.税收收入与产业规模不匹配。餐饮住宿业与批发零售业的税收贡献率与其发展规模不相匹配。“十五”期间餐饮食宿业营业收入约18亿元左右。2005年餐饮住宿业实现税收4429万元,仅占地区税收总量的1.4%,与餐饮住宿业营业收入相比平均税负仅为2.5%。同时,全地区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21亿元,但实收税收收入为46549万元,平均税负也仅仅达到了3.8%。(详见表2)
4.经济结构与税收结构不协调。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比重为1544.140.9,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三产业3.2个百分点。全部税收产业结构比重为0.9:48.4:50.7,第二产业税收低于第三产业2.3个百分点。二产税收总量低于三产税收总量1亿元,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与税收贡献率不协调。
三、对策与建议
1.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全地区上下形成发展就是抓项目的意识。不断的上项目铺新摊子,解决经济总量偏小的问题。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企业到丹东来投资。二是争取国家资金,引进一些大型的基础设施项目,不断的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工业项目落户丹东,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三是寻求自我发展,扶持中小企业使其形成规模。招商引资,要做到国内、国外并举,抓项目,上企业要做到中小项目并举。
2.将工业培育成主导产业。重点扶持工业发展,使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中形成不断增长的态势。随着工业整体规模的提高,工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形成稳定的税源,使二产尤其是工业税收占一般预算中的比例愈来愈大。
3.做大做强工业企业,加大二次产业提供的税收支撑能力。目前丹东市的企业规模仍以中小型为主,没有形成大的集群,产业关联度不高,经不起市场经济的波动,大起大落,造成税源不稳定。因此,建立大型骨干企业,提升产业关联度,扩大市场份额,是丹东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在注重抓项目上新企业,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也要注重从主要依靠资金和自然资源支持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资本投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技术进步支撑经济增长点转变。产业选择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强的产业关联性,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点集约化水平。同时,还要具有较明显的区域特色,有利于发挥地区的综合优势,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较快收回投资,扩大就业。以科技创新和发展为手段,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重点扶持适用性高的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商贸旅游业等领域。
参考文献:
[1]孙本杰,贾嘉.我市2006经济税收运行分析及2007发展趋势预测[J].丹东社会科学,2007,(1).
[2]魏世红谭开明.辽宁产业结构调整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4).
责任编辑 宫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