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民是我党红色金融事业的开创者。自从1921年跟随兄长毛泽东走出韶山冲,他便登上创建红色经济的大舞台。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的股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币,以及新疆省商业银行发行的股票和新省币上,都清晰地印有他的名字!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的红色股票
历史竟是如此巧合:1923年2月7日,在中国北方重镇郑州,北洋军阀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酿成“二七惨案”的这一天,在中国南方的群山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股份制经济实体——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在安源老后街正式开业了!
早在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后,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就在思考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保护和争取工人的经济利益?他说:“经济问题不解决,则社会上一切问题俱不能解决。”这年冬天,他派中共湘区委员易礼容和毛泽民等党员去安源,加强对经济斗争的领导。毛泽民从14岁开始,就和父亲毛顺生一起种田,贩卖粮食,积累了不少理财经验。工人消费合作社成立一个月后,他便接替易礼容担任总经理。
为了办好工人消费合作社,路矿工人俱乐部拨来1万元作为活动经费。俱乐部最高代表会议还决定,在部员中招股。工人们踊跃认购股票。消费合作社很快筹集到7,800余元股金,连同俱乐部拨来的活动经费,共计1.8万余元。消费合作社用自行设计的股票作为凭证,发给每一位认股者。正是这个举措迈出了中国共产党探索金融事业的第一步。毛泽民有幸成为这个崭新事业的探索者和奠基人。
在消费合作社成立之前,矿工遭受矿局和奸商的层层盘剥。他们领到的工钱不是现金而是“矿票”,在矿局或资本家操纵的银铺兑换现钱,一元矿票起码缩水两成。为了解决兑换矿票的难题,消费合作社下设兑换股,凡是参加合作社的工人,都可以按1:1的比价兑换现钱。兑换股成立仅半个月,就把安源街上大大小小的银铺挤垮了。
为了能让矿工群众买到价廉物美的粮食和生活用品,毛泽民经常派人去长沙、汉口等地去采购,再由株萍铁路职工顺车捎回。这样一来,合作社的物价比当地市场至少便宜三成以上。毛泽民还想办法从浙江、广东搞来食盐,从其他地方采购豌豆、蚕豆等小杂粮,充实合作社的货源。每次合作社来了紧俏货,毛泽民就挑起“货郎”担,给住在边远山坳的工人送去。他还经常站柜台,热情为工人群众服务。
工人消费合作社的迅速发展,使资本家、包工头开办的大小商店感到威胁。他们纷纷联手,妄图挤垮合作社。一些不法商人乘机从合作社套购货物,转手渔利。毛泽民也有他的硬办法,实行凭证购货!他还制定了一系列具体办法,有效地保护了合作社的营业秩序和矿工群众的利益。
随着合作社的资金不断雄厚,毛泽民又增设了若干个合作分社,购置了多台缝纫机,开办了缝纫实习工厂和服装店。管理人员和营业人员也由20多人增加到近40人。合作事业得到进一步扩充和完善。
为了解决合作社的周转资金,在毛泽民的建议下,工人俱乐部提出,“在兑换股设储蓄部,提倡工人储蓄,实行发放合作社纸币一万元”等措施。工人消费合作社发行的铜元票和纸币,虽然流通范围仅局限于安源路矿的数万名工人和家属,却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史上最早的货币,是党领导金融事业的最初尝试。
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工人运动早期领导人邓中夏对安源工人消费合作社给予极高的评价。在他撰写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中写道:“安源工人俱乐部当时确有很多的成绩,最大的为消费合作社,工人教育等”,他们“大战了一场资本家,打破了工头制,建设了一个坚强的大营寨”。
曾在中央局工作的罗章龙,在《关于安源工人运动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片断史实》一文中回忆说:“1923年党的三大以后,我担任中央局秘书兼会计,经管全党活动经费。当时,除共产国际定期拨给一部分经费外,党的活动经费的主要储备点,在北方是全国铁总,在南方是安源。安源在取得罢工胜利后,积累了比较雄厚的工会基金,除自己举办了颇具规模的工人消费合作社和工人教育事业外,常给各地提供经费援助。”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在红都瑞金宣告成立。毛泽民被任命为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委员,兼任国家银行行长。与其称毛泽民是“赤都财馗”,不如说他是红色共和国的“大管家”。红军部队的军需物资、中央政府机关的一切费用、苏区军民的衣食,都由国家银行一揽子包下来。毛泽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有启动资金。按章程规定,建立国家银行需财政部拨款100万元,实际到账的80万元是债款,其余20万元是从闽西工农银行转来的,不久也被财政部调走了。
国家银行的财政来源主要是战争中的缴获物资。毛泽民把统一财政作为首要任务。每逢红军有重大作战行动,国家银行都会组织没收征集委员会,随部队到前方筹粮筹款。毛泽民是没收征集委员会的领导人之一。为了把战利品尽快存入国库,他经常深入前方,实地指导,帮助部队建立财政系统。
1932年3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红1军团和红5军团组成的东路军在福建漳州打了大胜仗,不仅得到大批军用物资,还筹集到100多万元大洋的军费。毛泽民在当地请了不少挑夫,把战利品浩浩荡荡地挑回瑞金。漳州战役的胜利为毛泽民领导的国家银行打下了最初的家底儿,初步缓和了苏区资金匮乏和供给紧张的困难。
这年7月,国家银行正式发行统一的纸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银币券,又称“苏维埃国币”,有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等五种面值。票面下方左右,分别是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和国家财政部长邓子恢的签字。
财政部长邓子恢十分钦佩毛泽民的理财能力,他曾回忆说:“毛主席要我当财政部长,泽民当国家银行行长。他搞银行工作很出色。他到苏区以后,根据主席统一财政的指示,把货币统一起来,市场货币流通一律用国家银行券和铜板,国民党的货币一律不准用,打土豪缴的款和政府收的税一律交银行存……这样一来,货币金融统一了,财政也就随之统一。这是泽民同志的一大功劳。”
一个二三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不能光靠打土豪过日子,必须因地制宜地发展工农业生产,积极进行经济建设。别看毛泽民只读过4年私塾,文化不高,却妙思泉涌,屡出奇招。他上任国家银行行长仅两个多月,筹建中央银行,设立分支机构;深入前线筹粮筹款;印钞,铸币;挖砂,建矿……所有的事情几乎同时铺开,样样工作井井有条。
赣南蕴藏着丰富的钨矿资源。红军打下赣南后,曾有部队组织开采过,但规模很小。如今,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了,红军有了比较巩固的根据地,如果认真去抓这件事,也许就是中央苏区不小的财源!
毛泽民说干就干。1932年1月中旬,中华苏维埃的第一个公营矿场——铁山垅钨矿场正式成立了。随后,毛泽民又着手恢复上坪、庵前滩、吴山、蜈蚣山的钨砂生产,在白鹅墟成立了白鹅洗砂厂,将收购的钨砂淘洗加工成钨砂精。当年3月,中华钨矿总公司正式成立。毛泽民曾亲自兼任总经理。毛泽民还将分散的挖砂民工组织成生产合作社或作业组,并组织了100多人的运输队,专门运输钨砂和矿山所需的生产和生活物资。江口外贸分局有20条木船往返于白鹅墟、三门滩和江口之间,运送出口钨砂。有苏区政府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收购,钨砂的销路有了可靠的保证,而且政府收购价格实惠,矿工多产砂,多挣钱,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自然提高。
从1932年初铁山垅钨矿开工,到1934年10月红军长征,中华钨矿公司发展到最大规模,仅盘古山、铁山垅、小垅三个公营矿场就有工人近5000人。中央苏区共生产钨砂近4200吨,出口总值达400多万元。苏维埃共和国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
蒋介石对中央苏区一次次军事“围剿”失败后,愈发加紧经济封锁,妄图从经济上把红色共和国困死。根据地的农副、土特产品和出口紧俏的钨砂卖不出去,价格一跌再跌;苏区急需的食盐、土布、煤油、西药等也运不进来。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1933年2月,中华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国民经济部,下设外贸总局。中央政府制定多项优惠政策,鼓励苏区群众和商人到白区去做买卖,开辟新的通商渠道。
在旧中国,国民党政治腐败,许多军政要员都有自己的买卖。广东军阀陈济棠,既炒黄金,又收钨砂。钨砂出口是对外贸易的重头戏,毛泽民亲自出马。他通过内线,很快便吊起了陈济棠和李振球的胃口,红白双方即达成钨砂交易秘密协定。经过一再讨价还价,硬是将钨砂价格从最初的每担8元抬高到52元。
李振球在赣州做上钨砂生意后,驻扎在城外的其他粤军军官也都急红了眼。他们不甘落后,纷纷同当地商人合伙,也与苏区做起买卖来,用食盐和布匹交换苏区的钨砂和农副产品。其中,“胜记布庄”一次就给苏区运来300卷棉布,合3万多尺。
1933年11月,国民党第19路军蒋光鼐、蔡廷锴联合李济深发动“福建事变”。苏区外贸总局与第19路军、福建人民政府建立了通商关系,成立了“中华实业有限公司”。中华钨矿公司生产的钨砂,被贴上印有“国防物资”的大封条,由当地民团头子派人护送出境,换回了根据地急需的食盐、布匹、西药、枪支弹药、文具纸张,还有白花花的银元。
1933年初,王明“左”倾路线领导人进入中央苏区后,一方面推行错误的军事路线,与敌人拼消耗,一方面贸然取消主力红军的筹款任务,断绝了国家银行的主要财源,还盲目扩大红军,命令国家银行“开足马力”多印票子,支援战争。缺乏财政支持,滥印票子,必然导致国家银行银币券贬值。而苏区内外的反动派也趁机煽风点火,造谣生事。特别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红军一再失利,苏区财政经济每况愈下,纸币流通受阻,信誉严重降低。
为此,毛泽民亲临前线筹集物资,还请外贸总局到白区去组织货源。为了安定民心,国家银行贴出告示,按1:1公开兑换银元。两天过去了,眼看着银行库存的银元所剩无几。大家都很担心,要求停止兑换。毛泽民却态度坚决地说:“现在群众挟币势头正高,不能停兑!”3天后,外贸总局从白区搞来一大批百货。各消费合作社大量出售日用品、布匹和食盐。国家银行又贴出告示:合作社出售的所有货物,只收苏币,不收现洋。群众又纷纷争兑纸币,购买急需。一些暂时没有购物愿望的群众也来兑换纸币。结果,银行收回的现洋比兑换出去的还要多。
毛泽民身为国家银行行长,管钱管物,权限很大。他守着钱袋子,却不花一分钱。即便大哥毛泽东来银行视察工作,弟弟毛泽覃来看望他,也是按照普通的伙食标准,有时仅是一杯开水。有的同志实在看不过去,就给他提意见说:“毛行长,按家庭论,毛泽东同志是你的哥哥。可在中央苏区,他是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动用公家几个钱招待一下,是理所应该的。”毛泽民直率地回答说:“公私分明是共产党人的品德,手足之情也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啊!”
其实,毛泽民并非“死心眼儿”,对确有困难的同志,他照顾得非常周到。张闻天的夫人刘英曾回忆说,她从苏联回国后,奉命前往中央苏区。在到达闽赣苏区时,她和同行的几个同志鞋子都磨烂了。他们幸好碰上毛泽民在闽赣苏区巡视财政工作。毛泽民让他们每人从战利品中挑选一双合适的鞋子。细心的刘英挑选了一双晴天雨天都能穿的胶鞋。毛泽民还送给他们一匹白马,派了一位饲养员带路,使他们顺利地到达了瑞金。
在遵义,国家银行12天即完成“红军票”的发行和回笼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征途。毛泽民领导的国家银行被编为中央纵队第15大队。第15大队出发时,配置了一百多副担子,每副担子都有六七十斤。这些都是毛泽民担任国家银行行长近3年时间,辛苦积攒下的最后的家底。在长征途中,全军的经费开支由没收征发委员会和国家银行供给。林伯渠是没收征发委员会主任,毛泽民是副主任。
有人曾作过这样的比喻:毛泽民率领的第15大队是一支特殊的红军部队。几万红军天天在流动,没有根据地,天天都要解决吃饭的问题,这个担子相当重。他们挑着国家银行的全部家当,支撑着中央红军走过万水千山。
长征前,毛泽民连续三年患恶性疟疾。讨厌的阑尾炎后遗症时常折磨着他。长期奔波不定的革命生活,又使他患上严重的胃病。部队进入云贵高原后,在一次翻山途中,因他挑的担子过重,累得口吐鲜血。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挥戈西指,强渡乌江天险,将追赶红军数月之久的国民党薛岳部甩在了乌江对岸,完全打乱了蒋介石的得意部署。1月7日凌晨,红军先头部队占领了黔北重镇遵义。
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严格的纪律规定,沿途不准发行苏区纸币,但到遵义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国家银行试发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纸币,这在长征途中是第一次。
地处云贵高原的遵义,食盐价格昂贵,贫苦百姓吃不起盐,患“粗脖病”的人相当普遍。红军进城后,没收了贵州省主席王家烈囤积的大量的食盐和香烟。毛泽民和林伯渠商量,决定公开向群众出售食盐和罚没物品,而且只收“红军票”。
为了方便群众兑换“红军票”,国家银行在遵义城里及周边县设立了20多个兑换点。红军不仅买卖公平,“红军票”的面值还与光洋相当,老百姓和大小商人都十分满意。
在长征中,忍饥挨饿、长途跋涉了3个月之久的红军指战员们,好不容易得到一次休整机会,手中的“红军票”重新恢复了价值。洋货铺里的胶鞋、毛巾被“抢购”一空。书店里的图书、铅笔、抄写簿,也所剩无几。面馆、酒楼,无不利市三倍。卫生部长贺诚更是乐得合不上嘴。他一口气把太平洋药房的药全都买了下来。这批药材对医治红军指战员的伤病,以至后来爬雪山、过草地,起了很大的作用。
红军在遵义修整期间,蒋介石调集40万兵力,企图将3万多红军围歼于乌江西北地区。根据毛泽东的战略部署,红军决定放弃遵义,以出其不意的大踏步前进和迂回来摆脱追敌。
然而这时,还有许多“红军票”在商家和老百姓手里。为了维护红军的信誉和人民百姓的利益,国家银行立即开设了几个临时兑换点,仍然按1:1的比价,用光洋和食盐等兑换、回收“红军票”。由于时间紧迫,毛泽民亲自挑着光洋,送到各兑换点。一直到红军部队全部撤出遵义,国家银行的同志才离开。
仅仅12天时间,国家银行即完成了“红军票”的发行和回笼。像这样的纸币发行和回笼活动,国家银行先后在贵州的遵义、桐梓和川西的冕宁等地进行过4次,既解决了红军的给养问题,又发动了当地的群众,极大地发挥了革命货币的积极作用。
在军阀盛世才统治的新疆,创建商业银行,发行新省币
1938年1月,党中央决定毛泽民去苏联学习治病。然而,就在他踏上迪化(今乌鲁木齐)土地的那一刻,西行之路戛然而止。
原来,新疆军阀盛世对毛泽民出色的理财能力早有耳闻。毛泽民还在兰州等飞机,盛世才便找中共驻新疆代表邓发商议,希望把毛泽民留在新疆。那时的盛世才背靠苏联,拥护抗日,与蒋介石闹独立性。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同意毛泽民留在新疆。毛泽民化名周彬,先是担任新疆省政府财政厅副厅长,同年10月又代理财政厅长。
经过两个多月的深入调查,毛泽民基本掌握了新疆的财政金融状况。他化名“建业”,给张闻天和毛泽东写了一封密信。他在信中写道:盛世才上台“短短的5年工夫,乱发纸币,达300万万两(本文作者注——5000两省票折合1元法币),外债合法币2000余万元”,“要去整顿,独力难为,实成为今天整理财政极大困难”,“维持现状也绝对不可能,惟有快刀(斩乱)麻,新起炉灶的办法”。
让毛泽民感到最头疼的是,几个月过去了,他仍旧是个“光杆司令”,而银行、税务等部门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领导人。他开具了一份名单,请党中央设法派10位得力干部来新疆帮助工作。毛泽东在“建业”来信的首页作了眉批:“请陈云同志替他办,财政事情第一重要,不但那里好,将来也大有助于我们。”
毛泽民抓住盛世才挽救财政危局的急切心情,提出了“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开源节流,保证支出,量入为出,争取收支平衡”的工作方针。他开诚布公地对盛世才说:“新疆的财政有两条道路,第一条是有求必应,日夜开动印钞机,无限制的开支,这是一条死路;第二是紧缩开支,节约使用经费,根据量入为出、重点使用的原则,恰当地发挥财政的力量,这是一条活路。”为了尽快摆脱窘境,盛世才接受了毛泽民的意见。
当年11月,党中央从延安派出的20多名干部到达迪化,其中有10名被分配到财政厅。不久,党中央又从抗大和陕北公学抽调一批学员,派到新疆工作。毛泽民委派忠实为新疆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把住全省各财税关口,从组织上保证了财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历史上,新疆不同于内地省份,没有设立中央银行分行,不允许国民党法币在境内流通,而隶属于财政厅的新疆省银行以官僚资本为基础,不利于吸收社会游资和调动商人投资金融的积极性,阻碍了建设资金的筹集。毛泽民决心对旧有官办银行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之成为官商合办的、为全疆400万民众之银行。他以极大的魄力和勇气说服了盛世才等新疆当权者。1939年1月1日,新疆商业银行正式挂牌。为减少省银行的官办比重,体现商业性,银行设立了股东代表大会,实行理事会、监事会的管理体制。毛泽民被推选为第一任理事长。新疆商业银行首次发行的10万股股票被认购一空。
由于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货币的种类非常复杂。以天山为界,南疆和北疆分为两个不同的货币区。北疆使用省票,南疆使用喀票,市场上还有清朝的铜板,北洋政府的“大头洋”。商业银行挂牌仅一个月,印有维、汉两种文字的新省币就在全疆正式发行,从3分至10元有十种面值,与法币等值。新省币的背面印有财政厅代厅长周彬的亲笔签名。改革后的新省币,币值稳定,携带方便,深受各族群众的欢迎。他们再也不用扛着装满钞票的大布袋去市场上抢购东西了。
为了排除法币对新疆财政的干扰,新疆境内一直抵制法币在市面流通。为此,蒋介石非常恼火,曾来电质问盛世才:法币乃国币,新疆乃中国的新疆,为何不用法币?盛世才无言以对,只好要毛泽民回电答复。
毛泽民巧妙地回应了蒋介石的质问。他在复电中说,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维族人不认识汉字,且法币式样多,票面金额不等,又无维文,使用起来有困难。若要流通法币,能否在法币上加印维文?见此电报,蒋介石如同碰了一个软钉子,只得不了了之。
毛泽民将多年积累的理财经验成功地运用在军阀盛世才统治的新疆,将财政、经济、金融三位一体:用发展经济来开辟和培养财源;用培养、教育干部,改造和加强税收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整顿税收;有计划的调剂物价,打击奸商;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实行大批农贷,帮助农民,使农牧工商业都得已发展,税收大大增加。
以往,新疆的工业生产几乎一片空白,各种生产资料和日常生活用品都要从苏联进口或从关内贩运。毛泽民将工业贷款更多地投放在发展轻工业、手工业和改善新疆的交通及通讯环境上。当年新疆地区顺利建成了一批工厂,如,独山子炼油厂、阿勒泰金矿、迪化面粉厂、皮革厂、发电厂、汽车修理厂;修通了总长4160多公里的公路,添置了300多辆汽车,便利了省城迪化到主要地区的公路运输;开通了以迪化为中心的总长数千公里的有线电报和长途电话业务。在毛泽民的积极筹划和扶持下,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纺织、食品工业也较为迅速地发展起来。初步改变了新疆全省的工业状况。
1939年夏天,毛泽民肩负特殊使命,去苏联“治病”8个月。此时新疆的局势已日益恶化。在苏联学习的一些老战友曾劝说他,不要再回新疆了。为造福各族人民,毛泽民决心与狼共舞,义无反顾地回到了险象环生的新疆。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盛世才积极投靠蒋介石,彻底撕去伪装,露出凶残的反革命本性,将100多名他请到新疆帮助工作的中共干部及其家属子女关进监狱。1943年9月27日深夜,盛世才奉蒋介石之命,在迪化小南门,秘密杀害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三人。这一年,毛泽民47岁。
在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缔造新中国的脚步一路走来。革命不仅要靠枪杆子,还要有支撑枪杆子的经济力量。在开拓经济工作的道路上,毛泽民始终默默无闻地坚守着,他一直是走在前面的人。
(作者为中国传记文学会会员,合著有《寻踪毛泽民》,2007年1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 沈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