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创业

2009-04-13 06:58李剑雄何宝荣
创业邦 2009年4期
关键词:商学院创业者能力

李剑雄 逸 夫 何宝荣

全世界的商学院都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主,试图通过系统的商学院教育提升创业者素质乃至培养出合格创业者,这究竟是虚幻的追求,还是可以触摸到的现实目标?

全世界的商学院都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主,课堂上能教出合格的创业者吗?

在李世昌2006年进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的第一天,南洋科技创业中心主任陈丁琦教授就给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学生发了两盒名片,并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把名片发完,再看看谁换回的有用名片最多。这一看似简单的“任务”让他们感受深刻,创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必须要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搭建平台也非常关键。

身为北京东亚国际技术培训中心创始人的李世昌谈起在新加坡的这一年全日制学习经历,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他向《创业邦》记者表示:“进校之前已经有了自己的企业,也有‘小富即安的想法。刚创业时,就仅想着怎么样能生活得更好,可是后来创业激情逐渐消失后,就重新思考企业的发展,如何做大、做强。这需要知识的积累和补充,也是我回到学校的直接原因。”

随着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环境不断完善,更多人开始将创业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部门不断出台措施,鼓励大学生等群体创业,甚至将此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这引起了各界的激烈争论。究竟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是否可以通过学院教育培养出合格的创业者?对于这些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言之有理的说法。

“创业家是练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慧聪集团董事局主席郭凡生认为,一个没有创业成功经历的教授教不出来真正的创业家,商学院只能培养出职业经理人。而在此前有着成功创业经历的南洋理工大学教授陈丁琦看来,不但创业理论和技能可以学习,真正的创业精神也需要学习并且可以学习。

作为新一代创业者的偶像之一,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早年间也做过老师,他曾经对目前的商学院教育提出了批评,认为自己用过的MBA“95%都不是很好”。由此,他想设立一所“MBA+创业”模式教育的高端商学院,2008年底,这一设想变成现实:阿里巴巴与马云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达成合作,成立了阿里巴巴商学院。马云表示:“我们团队从1995年开始创业到现在,积累了许多经验,尤其是从客户身上总结了成千上万的案例,希望能将这些案例与中小企业家和创业者分享。”

争论本身或许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一个必须清楚的基本事实是,全世界的商学院都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主。在商业教育最发达的美国,有超过1,000所商学院,其中最好的50所的毕业生都面向大型跨国公司。真正的创业教育并非商学院的核心目标,在中国则更是刚刚起步。

而另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越来越多正在路上的创业者或梦想创业的人选择进入商学院,中国少数几家有品质的商学院也不断因人满为患上调学费。通过系统的商学院教育提升创业者素质乃至培养出合格创业者,这究竟是虚幻的追求,还是可以触摸到的现实目标?

商学院能学到什么?

其实,在表象的争论之下,观点的分歧被无形中放大。就像任何一种人才都不可能仅仅凭借学校教育就能培养出来一样,创业者也很难在商学院里独自长出来,尤其是冒险、创新、偏执这些特质,并非每个人都能具备。而对于一位已经有着强烈创业动机的创业者来说,如果对于产品规划、财务、团队组合等问题还没有认识清楚就贸然行动,失败的概率就很高,通过在商学院的学习,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这些“术”的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在今年第一次进入英国《金融时报》商学院排名前十,该院副院长张维炯向《创业邦》记者分析,成功的企业家一般表现出四大特征:迅速发现并抓住机会、有能力取得并整合自己所需的资源、找到一起合作的团队、强大的决策和执行能力。在他看来,商学院凭借对众多经典案例的积累和分析,可以讲出很多方法来。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利则把创业所需要的技能总结提炼为五大能力:侧重于新、好、异和顾客价值的创新能力、处理好互补和冲突的团队建设能力、基于外部资源和利益机制基础上的资源整合能力、快速行动中的反馈、自我纠偏和学习能力、具有高超平衡技巧的领导能力。他认为,前四种能力都可以在商学院中学习。

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薛雷则称,创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很多素质都是天生的,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独特个体,“你要我弹钢琴我永远弹不出来,郎朗就能成为百年不遇的天才”。但他同时表示,教育依然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如果不经过高水准的训练,郎朗也成不了好的钢琴家”。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设有一项高端的“创业家”培训课程,该院副院长魏炜认为,商学院的经验积累非常重要,“在高竞争领域、知识密集型领域,创业失败的机会成本很大,创业者尤其应该学习,降低失败的概率。有些成功创业者确实并没有经过有意识的系统学习,但他们从实践中摸索的成功经验,绝大部分都不会超过人类几百年来积累的商业智慧。”

学习是否能用于实践?

徐迅对此有更直接的感受。他原来是北方交大的老师,负责的课题组研发了一套动车组的管理软件,随后开始创业。起初,这个以理工科老师为主的创业团队认为自身不懂得企业管理,就聘请了一名职业经理人,但很快发现效果并不理想。“不如我们自己做吧”,但企业管理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管理几十个人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但到了上百人时,就必须要有制度和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徐迅便决定到长江商学院学习,对缺乏管理基础的他来说,学到的东西马上就可以用到企业里。

他的很多同学也表示:“现在知识更新非常快,很多自己经过不断尝试、纠错而闭门摸索出来的经验、理论,其实早已经在普遍应用了。”他们认为,创业者大多只是掌握某领域的知识,而商学院教授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有系统的研究,可以将规律性的知识传授给创业者,避免走弯路。

“每一个创业者都是自己公司最大的发展推动力,也是最大的瓶颈和障碍,因为他自身的视野是不是宽广,是不是爱学习,是不是愿意接受新鲜事物,都决定了这家公司能不能真正成功,而不仅仅取决于外部条件。”徐迅和他的同学对此有着共识,都积极主动的上课学习。

这也是很多进入商学院学习的创业者的普遍心声。一些创业者以为凭借着一项技术或一种商业模式就可以马上行动,其实技术、产品或模式在企业发展中只是一个方面,刚开始很重要,越到后来,人、制度、企业文化的因素就更重,比如怎样组建有效率的执行团队,如何提高领导者的能力等问题。

在越来越多人梦想着创业的时候,也有先行一步的创业者进入了困惑期,比如战略目标难以实现,团队之间相互抱怨

等。徐迅认为,这是因为创业者的学习和管理能力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应该通过学习加以解决。

美国创业者崇尚所谓的硅谷文化:“繁荣学术,不断创新;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讲究合作,以人为本。”这也成为国内创业者学习的主流思想。尽管学员们对于商学院教授的学术观点可能持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不解,但“先学到”是必须的,他们认为,这可能是自身功力的问题,等自己的功力达到了,自然就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交流的价值

北京铭龙天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高树公在民营的赢阶创业学院学习创业辅导课程。富有激情的他每一次上课都很认真的听讲、提问,回到企业里就大胆创新,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高树公对学习的认识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我更加在意教授对我们心智、心态方面的训练,我们有一个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我往往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谈话中,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实,他的体会,某种程度上正是商学院精心安排的结果。

古老的剑桥大学有个喝下午茶形式的学术沙龙,启迪了一代代科学家成功的创意。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桑格(FrederickSanger)就是在喝茶交流中受到启发,完善了实验设计,最终完成了噬菌体的所有DNA核苷酸的测序,从而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据说,这种下午茶学术沙龙已“喝出”了6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同样在硅谷,人们的交流更为简便、有效,随时随地都可以聊起来,在“聊”的过程中,许多思想、观点就有形无形地在产生、传播和交流,这正是硅谷人创意新、点子多的根源。所以,创新文化既要有高层次人才群体,更要有一个充分交流思想的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

因为学员来自不同的领域,所以使得探讨学术的边界是相互渗透的。在大家相互交流的作用下,创业者很容易找到一个可以被复制的商业模式,同时运用创新思维重新组合既有技术模式成功创业。南洋理工大学科技创业中心提出“破坏式创新”的学习方式,就是意在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

其实,大部分进入商学院学习的创业者,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但是都不具象,没有形成体系,通过老师传授和大家交流,就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高树公认为,以前的创业者更加关注技术层面,现在学习的就是如何看战略,将“低头走路”变为“抬头拉车”。“以前,我们认为自己和农民差不多,自己种田自己收割。现在通过学习,开始整合上下游资源,将其他好的技术和人才吸收进来,一起创业。”

成功创业者转身

只要回顾一下中国的商业发展史,就不难看到,第一代创业者大多起点极低,很多都是从最基本的体力劳动做起,比如远东集团创始人蒋锡培、美邦服饰创始人周成建等,他们甚至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即便是柳传志、段永基等所谓高科技领域的创业者,其实也都是从简单的“搬运贸易”开始起步,受条件所限,也都根本没有商业的基本知识,都凭着直觉,一步步在实践中摸索出来。

在创业梦想似乎对于每个人都触手可及的今天,虽然种种限制或壁垒越来越少,但创业的门槛实际上也越来越高。“机会型”创业很难做得下去,创业者需要在起步之前就具备很多要素,其中当然包括自身的知识结构。

不必否认的是,世界首富盖茨并没有读完大学,极具创新精神的乔布斯也总喜欢鼓动大学在校生退学创业,中国也有类似PCPOP创始人李想这样未接受完整教育的创业者,但这些仅仅都是特例,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我们可以更多看到的是,创业者的整体基本素质在不断提升,受教育的程度和知识结构也趋于完善。

当然,在如今多家商学院中,由于开设时间并不长,相关的创业教育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大多数课程与实务联系不紧密,仍以理论为主。问题的存在与现实密不可分,也应在发展中不断解决:授课老师绝大部分仍是学院派出身,不具有丰富的创业经验,而中国目前的很多成功创业者很多都还在其位,还极少参与到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中。

关明生是阿里巴巴商学院的首席教授,曾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运营官,有极为丰富的商业经验。北极光创投创始合伙人邓锋曾在2008年末邀请关明生,为自己所投资的多家企业管理层进行培训,尽管所费代价不菲,但依然认为非常值得,“那些经验很难买得到”。

如果越来越多的成功创业者超脱于商业实务后,投身于对新创业者的培养,无疑将对创业教育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就像方太集团创始人茅理翔,他在代际传承上做得较为成功,便开设了类似私塾的慈溪家业长青接班人学校,面向家族企业的第二代授课。此外,他还经常到清华、北大等多所学校讲课,讲经验传播给更多的人。

而对于创业者来说,学习无处不在,关键是要有一颗善于学习的心。

可以习得和无法习得的创业特质

美国西南航空创始人赫伯·凯勒尔(HerbKelleher)认为有6种特质很难通过训练获得,但对创业成功至关重要:

1、合适的智力水平;2、良好的健康状况;3、乐观的天性;4、持久的注意力;5、坚定不移;6、对人热情。

同时,他认为有7种重要的创业能力可以习得:1、良好的学习技巧;2、鼓动激情的能力;3、宽广的知识面;4、可靠的判断力;5、区分事情重要程度的能力;6、设定关注目标优先度的能力;7、适当的怀疑能力。

猜你喜欢
商学院创业者能力
巴黎高等商学院荣登《金融时报》欧洲商学院排名榜首
法国公布2018—2019学年高等商学院排名
How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fluence road crash fatalities in Australia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新锐榜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榜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The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of Business Etiquett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数据中的创业者
互联网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