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慧
以美育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刘宁慧
爱美是人的天性,随着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更为突显。学校实施美育,是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认知力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需要,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怎样让学生在成长中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如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较容易接受各种因素影响,他们常把“新”“特”“奇”视为美,如校园的追星现象、江湖义气、个性展示。尽管这一部分学生比例不大,但对于审美观还不健全的中学生来讲,这些思想起着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潜移默化地渗透美育,使学生正确地认知“美”。
很多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专注于某一学科是缘于他们早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作用是深远的无穷的。
学校教育中,最直接最深入进行美育的就是美术教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教学绝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它要求教师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让学生在成长经历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最终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启动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动力。要本着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有意识地结合音乐、文学、历史、生物等学科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获得学习的乐趣,促进他们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从而使之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探索,达到学习的更高境界。
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充满着丰富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把学生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乐园中去,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一堂课中,精彩有趣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能改善枯燥、死板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性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美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地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是我们美术教育的努力方向。《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普通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不是培养艺术家,不是单纯的提高美术技能,而是在加强德育和智育的同时实施美育,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新课标中我们可以看到,美术课程的学习方式分为欣赏与评述,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综合与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成长经历出发,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他们不断寻找知识的闪光点,体验到学习的兴奋和交流的快乐。要丰富课堂情趣,激起学生的情感,放飞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基本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美育于学科教学中,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有效地实施美育。如:生物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千奇百怪的动植物,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地理教学中让学生认识祖国美丽富饶的疆土,激发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激发学生振兴民族、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意志。这些学科对美育的渗透,都影响着学生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还可以看到,现在独生子女居多的学生群体,更容易形成扭曲的性格和偏常的行为,往往走极端,这就使得美育工作十分必要。
学校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除开教学,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到自然之中,到社会之中,领略、认识美好的事物,净化情感,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走向自然,游览山川、园林等,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认识人类改造、征服自然的伟力,增进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参观博物馆,鉴赏历史文物,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走向社会,参观现代建筑、现代企业及现代设施等,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劳动创造的美,认识科学技术、人类劳动的伟大力量,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投身现代化建设的决心和热情。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加强与家长多沟通,身体力行,向学生灌输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奋发向上、遵纪守法,尊敬他人的优良品质;要在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从而达到美育的效果。
美育,肩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美育,可以净化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建立学生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工作者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仅靠原有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观念的更新、知识的丰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科学性、师生关系的协调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我们应加强美育工作,关心学生的成长,从而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作者单位: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
责任编辑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