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红 丁承涛
可理解输入是提高英语背诵能力的基础
■钟红 丁承涛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初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即将迎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极大地提高了英语的听、说能力,同时也导致很多教师认为背诵作为一种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在当今时代已经过于陈旧,不应再要求学生进行背诵,甚至对许多朗读教材也不再去诵读了。然而,在实际交际中,学生往往语言贫乏,词不达意,句法结构混乱,而且,《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不能一味枯燥地灌输、讲解语法。为此,笔者拟探讨提高背诵能力来弥补这个教学缺陷,即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用可理解输入达到提高英语背诵能力的目的。
背诵即输入(input)以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完成的,教学的主要精力应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以促进语言习得。最佳输入包括四个必要条件:
1)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是指理解输入的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必备条件。
2)既有趣又有关(Interesting and Relevant),指的是输入的语言材料要有趣并要有关联。
3)不以语法为纲(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指的是语言习得重要的是足够的可理解输入,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足的也是不必要的。
4)大量(In sufficient quantity),即要有足够的输入量,指的是他的i+1原理。
其中,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中不可或缺的环境因素,是语言习得的至关重要条件。这即Krashen的著名的语言输入论。背诵的输入首先要符合Krashen的语言输入原理。这就要求教师精心挑选合适学生背诵的语言材料以便学生能够理解。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目的语,从而加深理解和积累语言知识,最终学会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鉴于我国学生是在脱离目的语语境的非自然环境中学习英语,背诵输入有这特殊的意义,它不失为一种最佳语言输入。
背诵能力常与背诵这个概念混淆。背诵(recite)是一种具体的行为表现,既看得见又听得见。如果把“背”和“诵”分开来讲,背诵还包含着一个抽象的行为过程,这就是“背”,英语称为learn by heart,它比行为表现要复杂得多。“背”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而学习应重在过程。这也就是“背”的意义所在。英语中还有另外一种“背”叫做learn by rote,有死记硬背的意思,所谓by rote就是by memory alone,without understanding or thought.由此可见:前者是一个学习、理解的过程,而后者是一个机械的动作。再说“诵”(read aloud)则指出声朗读。它一方面可以训练口部肌肉发出各种英语语音,另一方面,通过发声又有助于记忆。根据可理解输入理论,笔者所讨论的背诵是指learn by heart on the base of understanding.至于背诵能力(reciting ability)则指的是背诵者准确大声地将记忆的语言信息说出来的能力,它包括言语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以及逻辑记忆能力。因此,背诵是手段,培养背诵能力是目的,这两者的关系类似阅读与阅读能力的关系一样。
笔者选IHAVE A DREAM演说词中的片段为背诵内容,阐释进行可理解输入是提高背诵能力的关键途径。2008年11月4日美国第56届总统大选结果揭晓——Barack Hussein Obama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因为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这很自然地令人想起为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而献身的Martin Luther King,及他的那篇慷慨激昂的演讲——I HAVE A DREAM。这篇演讲词作为经典篇目不仅编入各类英语教材,而且其中文译文也编入人教版高一《语文》课本。正由于这样的背景激起了学生对这篇演讲的兴趣。如果英语教师能趁热打铁,也同步教这篇英语的演讲词,那么减少了背诵这篇演讲的焦虑感。
(一)培养言语表达能力
索绪尔(F.de Sausure,1857--1913)等语言学家强调:应把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区别开,前者是语言集团言语的总模式,后者是在某种具体情况下个人的说话活动。?选材IHAVE A DREAM就是1963年Martin Luther King在林肯纪念堂前的台阶上作的一场著名的演讲。因此,笔者采用培养言语表达能力这个提法。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非常容易从英特网上下载IHAVE A DREAM的视频或音频资料。首先要下的背诵功夫是聆听,理解那承载着Martin Luther King激情的语音语调。具体作法是在听数遍之后,对照着演讲稿,用笔标记出重读音节(‵),停顿(|),连读(__),省音(()),升降调(↑↓)。
在这段演说词中有8个“Ihave a dream”,3个“With this faith we will be able to…”以及5个“…together”,本来这些音节就悠扬明朗,响亮动听,再加上在排比句中的不断重复,就增强了语言的响度和节奏感,充分发挥了语言的音韵铿锵悦耳之美。听后跟读,朗朗上口。这就是对英语语音之美的理解输入,言语的表达能力自然会相应提高。
(二)培养语言理解能力
1.词汇的理解
1)辨认词所处的语境。在公共场合,特别是在盛大集会上发表的演讲,往往使用非常正式的语体。在词语选用上倾向于大词、长词、学究词以显示出演讲的庄重、严谨和典雅。例如:frustration,self-evident,transform,interposition,nullification,exalt,discord, symphony,etc.学生可以查字典,根据上下文准确把握它们的含义,扫清理解的障碍。
2)把握正反词义,互文见义。例如:slaves——slaveowners,desert——oasis,injustice——justice,oppression——freedom,rough——plain, crooked——straight,despair——hope, jangling——beautiful,etc.
3)体会演讲者巧妙的措辞,贴切传神。例如:root——像树根一样深深地植根于;drip——像水滴一样不停地嘀咕;swelter——像热浪一样炙烤,hew——像利斧一样劈开,等等。
4)了解词语所载的文化,也是理解的关键。例如:American dream是指the belief that everyone in the U.S.has the opportunity to become successful and rich if they work hard.“the red hills of Georgia;the state of Mississippi; the state of Alabama”这是三个并连在一起的美国南方三大州,以前以黑奴种植园出名,当时以种族隔离制度出名。“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that allmen are created equal.”出自American Independent Declaration的第一句话,其中“create”和“the glory of the Lord shall be revealed and all flesh shall see it together.”中的“Lord”,“flesh”具有西方基督教思想,“create”源于上帝创造人类,“Lord”即指上帝,“flesh”泛指芸芸众生。
2.句法结构的理解
就所选段落分析,“Isay to you today,my friends,that…”一个宾语从句,“Ihave a dream that…”六个同位语从句,以及“a nation where…”,“a situation where…”和“the faith that…”三个定语从句,其余全是简单句这样行文有张有弛,多姿多态,富于变化参差美,这正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并能充分理解的句子结构。
3.修辞手段的理解
演讲者的目的在于激发听众的感情,说服和打动他们,因此常常运用诸多修辞手段来增强演讲词的文采和艺术感染力。所选的演讲词中,反复、排比、对比和比喻运用得比较多。现分述如下:
1)反复。Martin Luther King八次重复同一句话“Ihave a dream”,用这种反复修辞方式,满怀激情地描绘一幅未来美国社会的理想图画:种族平等,黑人的子女与白人的子女同席而坐亲如手足;深谷弥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上帝的光华再现,普天下生灵共谒。
2)排比。三个“With this faith wewill be able to…”,及五个“together”的后置状语——“to work together,to pray together,to struggle together,to go to jail together,to stand up for freedom together”语法结构完全相同的平行句子,态度鲜明坚定,语势排山倒海,陈述了黑人团结一心,不获得民主自由决不罢休的决心和斗志。这样的排比结构,既文情并茂,又大大降低了记忆的难度。
3)对比。在白人享有特权的美国社会中,黑人备受煎熬,任人宰割,要揭露这一丑恶的社会现象,达到宣传鼓动的政治效果,对比修辞方式必不可少。例如:the heat of injustice and oppression(非正义和压迫的热浪)——an oasis of freedom and justice(自由和公正的绿洲);themountain of despair(绝望之岭)——a stone of hope(希望之石);the jangling discords(嘈杂刺耳的争吵声)——a beautiful symphony(悦耳动听的交响曲)。从矛盾的对立两方面加深对演讲的理解。
4)比喻,是就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对比,用具体的浅显的和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以获得生动形象,传神达意的修辞效果。例如:“the heat of injustice and oppression”,“an oasis of freedom and justice”和“little black boys and black girls will be able to join hands with little white boys and white girls and walk together as sisters and brothers.”。这些新奇美妙的比喻,在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难忘的形象,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方便了理解和记忆。
(三)培养逻辑记忆能力
笔者采用的逻辑记忆(logical memory)指的是条理分明的有规律的记忆。该段可作如下归纳:
Foundations①the dream rooted in American culture
②the dream based on American Independent Declaration
Contents③class equality
④freedom and justice
⑤equal treatment
⑥racial equality
Measures⑦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⑧keep the faith inmind
头脑里有了以上的逻辑框架,就清晰梳理演讲者的行文脉络。
到此为止,就完成了可理解输入的基本工作,在采用各种背诵活动,如:化整为零背诵;按遗忘曲线的规律安排时间背诵;两人互相背诵;看着中文译背……既体味这篇模范演讲的优美的语言,流畅的行文,睿智的思想,奔放的感情,又轻松愉快地发展了自己的背诵能力,到时会发现受益匪浅,在英语学习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中学教研室武汉市第六十八中学)
责任编辑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