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省级党报评论版的定位与发展

2009-04-10 09:19刘海明
新闻爱好者 2009年4期
关键词:时评版面党报

刘海明

党报研究,关于边疆党报的研究目前相对薄弱,有关边疆省级党报评论版现状和问题的研究文字,更是稀缺,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党报与时评

重视评论栏目和版面,是我国三级党报的一大传统。因自身定位的特殊性,在很长时间里,不少党报的评论主要集中在社论和专栏评论等少数评论栏目的建设上,而对时事新闻评论(以下简称“时评”)重视不够。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与时评议题的时效性和选题的民生化有关,有些党报觉得开办这类栏目和版面风险较大,有畏惧心理;另一方面,一些党报的定位使其主动放弃了时评栏目和版面,这些党报将自己的受众定位为党政干部。事实上,党报是党的宣传阵地不假,但党报不是党员和党政干部的专用媒体,党的政策的制定需要聆听来自各界的声音和呼声;党和人民群众的沟通,要依靠媒体,依靠党报,党报这个中介既无法回避现实矛盾,也无法拒听鲜活的民意。与此同时,党报要生存和发展,面对市场是唯一的选择。面对市场,党报的受众定位应该有所改变,让党报成为一种政策性和信息性并重的综合报纸。开办评论版,让受众发言,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在这方面,《南方日报》、《大众日报》、《河南日报》和《新疆日报》等省级党报都开辟了时评版。①

边疆省级党报与时评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边疆省级党报数量不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面临的任务更为特殊、更为复杂。办好边疆省级党报,为党中央和国家的信息与边疆地区的信息进行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对保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从战略意义上认识和重视边疆省级党报的重要性,非常必要。

从党报的社会责任角度看,重视并引领舆论,是党报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就边疆省级党报而言,引领舆论的形式很多,发表社论,利用署名和特约评论员文章代表编辑部对时政发表看法,是一种职务性的评论工作。与此同时,给受众以发言的阵地,对时政新闻展开讨论,让党报成为一个以党中央和省级党委引领舆论为主,并容纳来自八方的百家争鸣,是实现党的宗旨的一个有效途径。作为边疆省级党报,做好这一点尤为重要。相对于内地的受众,边疆地区的受众在信息的占有量和信息的消费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通过发表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性信息(即“时评”),可以以较少的投入较好地改善边疆地区报纸受众的信息消费的不平衡状况。边疆的都市类报纸的时评版,已经走在前面。作为边疆的省级党报,有责任从对党负责、对受众负责的角度出发,开拓党报的新天地,拓展党报的言论空间,扩大党报评论的影响力。在这方面,《新疆日报》的探索值得肯定。②

边疆省级党报评论版的定位

任何报纸都有自己的编辑方针,也有自己的定位。每个栏目和每个版面的安排,则是实现报纸编辑方针和定位的具体手段。报纸栏目和版面的变更,是报纸编辑部调整办报方针和定位的写照。媒体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晴雨表,更是信息的集散地。这就决定了不同的时期,同一份报纸的栏目和版面有所区别。

边疆省级党报是联系党中央和地方党委及边疆人民的一个信息枢纽,其权威性较之于其他类别的媒体更为突出。这就要求这类党报评论版的定位和内地省份同级党报的定位有所不同。边疆省级党报的评论版(栏目),首先区别于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社论和评论员文章针对党中央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重大的社会问题发表看法,而评论版则是民生、民声的平台。其特殊性在于,既要关注具有全国影响的新闻事件发表评论,更要突出边疆特色,话题的内容向边疆的社会问题倾斜。这是边疆省级党报评论版肩负的特殊使命。具体而言,边疆人民的日常生活问题和他们中的新风尚,应成为边疆省级党报评论版的主打评论文章。其他和边疆相关的时政、经济、文化、教育题材的评论,也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在“疆域”二字上做文章,表达少数民族群众的喜怒哀乐,是办出边疆省级党报评论版特色的两个途径。选择好话题,把握好分寸,做足“民”字和“疆”字,是边疆省级党报评论版生存的基本要义。

单独设置边疆省级党报评论版,还要和既有的社论和其他评论栏目有所交叉和补充。这样做,可以有效扩大边疆省级党报评论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赢得更多受众的信赖。事实上,多年来,党报社论和评论员文章的文体和语体,已经拥有了一批固定的受众群。这个受众群,主要是党政机关的人员,尤其是省市县乡和村级的干部受众。受众的口味是多样的,决定了这些党报评论的固定受众也有欣赏文风新颖、语言活跃的时评的可能性。省级党报的评论版,如果能为高端受众和大众受众同时喜欢,则是达到了办评论版的至高境界。留住老受众,吸引新受众,是省级党报评论版共同的任务。边疆省级党报的评论版,同样应遵循这样的办版原则,将受众的定位涵盖到更多的群体,成为党报走向市场的排头兵。在这方面,《新疆日报》的时评版,已经点燃了一个“火炬”。这样的“火炬”,既要纵向传播,也要横向传播。③服务社会,服务受众,以言论形态艺术地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是边疆省级党报评论版的另一个目标。

对边疆省级党报评论版的建议

固定的评论版的设置,对丰富党报评论的新形态、扩大党报评论受众的数量、增强党报的可读性,具有积极的作用。边疆省级党报评论版开创的时间较晚,由于地域性的特点,从客观上说,办好此类报纸评论版的难度高于内地省级党报的评论版。这里,笔者尝试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同步开办少数民族语言的评论版。少数民族集中的边疆省级党报,一般办有少数民族文字的报纸。同一家报纸用两种文字办报,面对的受众群体不一样,这些受众的文化和生活习惯也有较大差异。边疆省级党报中的少数民族文字报纸,不是汉文版的“直译”,在版面和栏目的设置上和汉文版有所区别。《新疆日报》是全国唯一一家用四种文字出版的省级党报,同时用维吾尔文、汉文、哈萨克文和蒙古文出版。该报始终坚持“一张党报,四种文版,统一领导,各有特色”的办报方针。《新疆日报》汉文版的“时评版”是否同步出现在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和蒙古文三个版的该报上,有待考证。不过,从长远来看,作为边疆省级党报的评论版,应该有少数民族文字的评论版。考虑到语言的不同,评论版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只有这样,边疆省级党报评论版的完整性才能得到体现。

适当增加每周评论版的期数。省级党报和《人民日报》不同,要照顾地方的区域新闻。而版面有限,决定了后起的评论版在版面的篇幅和出版周期方面,受到较多的限制。但是,适当增加评论版每周出版的期数,对扩大评论版的影响无疑很有帮助。都市类的评论版,从起初的零到如今许多报纸的天天出版,版数有的已经达到每天2~4个版(如《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省级党报评论版版数的多少,版面篇幅的大小,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报社对评论版的重视程度。适当增加评论版的版数,比单纯将半版改成整版的意义更大。社会行进的时间是连续的,版面间隔长,难免漏掉许多有评议价值的新闻,这对报纸是一种遗憾,对受众则是一种缺憾。

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评论作者和编辑。评论的作者,在全国的分布很不平衡。目前,少数地区的评论作者,新疆只有沈峰等几个人。并且,还不是少数民族的作者。边疆省级党报评论版要走多语种的路子,时评要为少数民族受众所认可,离不开懂得少数民族文化和欣赏习惯的作者,当然也包括评论编辑。少数民族的评论作者对于增加少数民族受众的自豪感,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增强他们对全国时事新闻的理解,极具推动作用。此外,这也为边疆省级党报评论版办出边疆特色和民族特色积累了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源。

应该认识到,目前边疆省级党报评论版还处在摸索阶段,有待一线的评论编辑发挥自己的才智,巩固现有的阵地,办出自己的特色,为我国新闻评论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注 释:

①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时评版的篇幅和出版周期并不统一。《南方日报》一般为半个版面,每周5期;《大众日报》的“观点”版每周5期,每期半版;《河南日报》的“中原时评”版每周1期,每期半个版;《新疆日报》的时评版每期一个整版,周期平均不到每周1期。上述这些版面概况,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受时政因素影响,有时候会有调整。

②有些边疆省级党报也发表时评,但主要是个别栏目而非专版。如《宁夏日报》的时评类栏目,如“塞上论坛”,每周几篇。个别的评论栏目的意义和影响,相对于时评专版,显然不同。

③这里的“纵向传播”是指向边疆市级党报(含被保留的少数县级党报),“横向传播”指向其他边疆省级党报(包括非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省份,如海南省的《海南日报》、云南省的《云南日报》),同时,也包括时间的向后延续。

(作者为西南科技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2007级博士生)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时评版面党报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版面“三评”看得失
党建时评
新版面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