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青亚
教材说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江西古老文化的辉煌和近代文明的光荣史,对江西历史文化有系统的认识:了解江西历史文化名人及其所创造的文化成就,从中受到具有感召意义的人生启迪:了解生活在赣鄱大地上的江西人在千百年历史传承中形成的民俗事物,如客家石笔、弋阳腔演唱风格、万年稻米习俗等乡土文化。
2能力目标:对江西的历史文化发展情况有新的认识:能在探究活动中、在与周围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灵活地理解与运用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江西的历史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起作为江西人的自豪和尊严:使学生了解家乡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成为承袭和弘扬本地区优良传统的积极力量,成为热爱江西、建设家乡的一代新人。
(二)内容结构
本模块主题和内容要点见表1~3。
(三)编写特点
1地域性和针对性。本模块内容具有鲜明的地方性。传承江西的优良传统文化,满足了时代的需要,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需要选择了不同的内容进行编写,在课程目标上具有一定针对性。
2时代性和现实性。从内容看,本模块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体现地方特色,促进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关心江西发展。同时,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内容,以区域、地方的历史文化现实为依据系统设计。具有突出的现实性。
3探究性和实践性。在课程实施中,以“活动场”“冲浪区”的形式渗透探究型、实践型的学习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能力。
4螺旋式渐进性。编写目标体系呈螺旋式上升,在全套书中作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
5体验性和实践性。本模块内容从学生的视野出发,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和亲身体验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教材将教学内容演变为各种活动样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特定的和预期的行为。
6恰当的评价方式。教材在评价上更关注反馈和调整,给学习者和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教学建议
1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江西作为积淀了几千年文化的地域,有许多令人骄傲的历史文化,本模块内容主要涉及到向学生传授关于江西地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历史文化、文化古迹等,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认识家乡,关心江西发展,继承和弘扬江西传统文化。
2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是实现其他两个目标的载体,离开它,其他两个目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过程和方法是纽带;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桥梁。贯穿始终。应体现关注学生多于关注学科,关注过程多于关注结果。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3体会教材的意境,创设情境教学。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表达教学情境的有利空间,尤其是通过相关情景的描述,每课的导入部分将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情境。教师应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4把握教材特色,构筑多维互动的教学形式。本模块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应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实现课程自身的价值。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第22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1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你知道江西有哪些历史文化名人?(学生自由发言,回顾旧知: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诗人陶渊明、正气浩然的文天祥等)
师:的确,他们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这还只是我们江西省历史文化的一个方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江西历史名人,去认识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板书课题)
2师:关于宋应星以及他的主要著作,同学们课前已查阅了资料,现在依据你的资料以及课题来提出问题,然后我们一起解决。(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提出问题)
师:从宋应星和他的《天工开物》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
(二)观察插图,思考体验
1默读“启迪窗”,思考课文提出的问题。
2同桌互议这根长竹竿的作用,谈谈各自的想法。
3交流汇报。
师:矿工在井下采煤,将一根中间打通的长竹竿从地面插进矿井深处,这根长竹竿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天工开物》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下一部分内容。
(三)解读文本、探究内涵
1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历史名人吗?(出示宋应星的图像)谁来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课件出示此部分内容)指名读,思考:想一想从这部分内容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要点:宋应星的生平,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4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予以补充说明,用教师的间接经验引领学生完成归纳、提升。
5反馈。学生谈谈对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的认识。
(四)梳理知识,检测学情
1想一想:《天工开物》书名的含义。
2议一议:《天工开物》为什么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讨论:从煤井排除毒气的科学措施,谈谈为什么说《天工开物》反映了我国古代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
2理解“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的含义。
3宋应星为什么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成就?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向他学习什么呢?(1)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有关宋应星等明清时期科学家的故事,分小组讨论。(2)学生推选代表发言,进行交流。
(六)回顾总结,课后迁移
1读一读“瞭望台”关于宋应星的故事。
2说一说:假如你是“宋应星纪念馆”的讲解员,你准备向大家介绍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