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赵汉臣
前段时间发生的中国“新星号”货船被俄边防军击沉事件、中国留学生在俄遇袭事件以及中国商人在俄遭抢劫、一死两伤的事件,曾引起人们对中俄民间感情的质疑。为了了解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真实心态,《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对俄罗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俄外交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和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卢金进行了专访。
“光头党”并不单纯针对中国人
环球时报:中俄关系总体上良好,但近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莫斯科“光头党”对中国学生的袭击,“新星号”货船被击沉事件等。请问,它们反映了什么问题?
卢金:俄罗斯的流氓和“光头党”成员袭击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国人,而是所有在外貌上与他们不同的人,其中包括非俄罗斯族的俄罗斯公民。目前,在拥有大量外国移民的国家,比如俄罗斯和许多欧洲国家的一小部分年轻人中,存在民族主义情绪增长的现象。“光头党”其实是从西方传入俄罗斯的,而且本身“SkinHead”就不是俄语词汇。俄罗斯的一个特殊情况在于,护法机关在打击类似的青年组织时态度不够积极。“光头党”现象是非常不好的,但它并不单纯针对中国和中国人。
至于“新星号”上中国公民死亡的事件,这的确令人遗憾。但我本人对于这个事件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因此无法评价。大致来说,我认为,一方面,即便是在与本国关系友好的其他国家,也不应该从事走私和非法越境;另一方面,边防人员也应该学会以人道方式处置非法行为。
环球时报:目前,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是怎样的?以远东为例,有媒体称远东人离开中国人就活不下去,但2月初,也有人在莫斯科集会,反对中国人对远东的所谓“占领”。
卢金:我认为个别人在什么地方说了些什么,无法科学、客观地反映俄罗斯人的态度。通过社会舆论调查得出的结果则要可信得多。根据此类调查,大多数俄罗斯人对中国和中国人态度友好,而且他们的比重不断增长。俄罗斯社会舆论基金会2008年7月在全俄范围内所作的民调结果显示,超过半数(54%)的俄罗斯人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友邦,持反对观点的人占24%,还有22%的受访者对此没有确切意见。
在俄罗斯,的确有个别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未来将成为俄罗斯的竞争者,甚至是敌人。但他们并非代表了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势力。呼吁与中国发展合作关系的人,在俄罗斯要多得多。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类似分歧尤为明显。一些专家赞同与中国发展更加紧密的、甚至是反西方的联盟关系。而其他人认为,中国是危险的邻国,会妨碍俄罗斯与西方合作。但是,不论以前还是现在,相当多数的俄罗斯专家秉持的是实用主义路线:必须利用中国经济迅猛增长的优势为俄罗斯本国发展服务,首先是振兴俄罗斯的东部地区。
中国在俄形象影响俄外交政策
环球时报:如今,中俄都面临经济困难,美俄关系又出现了缓和的势头,在这种新的环境下,俄罗斯人的对华情绪是否会发生变化?民族主义情绪和排外情绪是否会在俄国内抬头?
卢金:我不认为俄罗斯国内出现了民族主义情绪整体抬头的情况。它只是在非常有限的一部分人群之中。俄罗斯人的情绪整体上是国际主义化的,在这方面可能比其他国家的人民更明显。对此,陀思妥耶夫斯基曾有过描述。可能这与我国一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关。因此,我不认为会发生反华情绪上升的情况。
环球时报:我们采访过俄罗斯杜马前副主席米哈伊尔·尤里耶夫,他认为,从1992年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从各个方面离间中俄关系,在俄制造中国威胁论。您是否有同感?
卢金:我不认为情况这么简单。在西方国家里,对于采取何种对华和对俄政策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在小布什总统就任初期,美国政府的反华情绪高涨,此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目前,一些专家,比如布热津斯基,赞同美国与中国发展盟友关系,以针对俄罗斯。但这种提议是不严肃的。在任何时候,中国都不会这么做。
环球时报:您曾写过一本书,《熊看龙———17-20世纪中国在俄罗斯的形象》。您能否谈一下,中国在俄罗斯的形象是如何变化的?您说中国在俄罗斯的形象影响着俄外交政策的制定和俄国内政治斗争,能否解释一下这种观点?
卢金:在我的书里,用了两章的篇幅来讲述这些阶段。总体而言,除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小段时间外,苏联和俄罗斯的多数民众,以及国家领导人,总是对中国怀有好感,其中原因各不相同。起初,中国人被看作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传统盟友,后被视为建设共产主义的战友。而现在,在俄罗斯人眼中,中国人的形象是机智并且成功的企业家,身上有不少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我认为,无论在苏联还是俄罗斯,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与形象有关的因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上世纪20年代,莫斯科方面认为中国国民党是一支民族解放力量,于是在抗击军阀方面对其给予了各种各样的援助。随后,当莫斯科方面看到了共产主义的传统盟友(中国共产党)之后,便开始帮助它。因此,苏联1945年和中国国民党政府签署的苏中条约与1950年和中国共产党政府签署的条约相比,在条件上更加严格。不久前,俄罗斯远东的民意也极大影响了俄中央政府,政府在与中国进行边界谈判时坚定地维护了俄方的利益。
中俄之间靠政治拉动经济
环球时报:有俄罗斯学者称中国的本质不是尚武者,而更像是商人。您能否给中国一个形象的比喻?
卢金:我已经有过比喻了———中国像龙,而俄罗斯像熊。熊是相当懒惰的,它在长期冬眠后刚刚苏醒。而龙是非常积极的,已经努力了30年。顺便说一句,由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姓氏的关系(“梅德韦杰夫”在俄语中源自“熊”这个词),有关熊的比喻是相当现实的。一些人开玩笑地在我那本书的书名上添了些字母,结果变成《梅德韦杰夫看龙》。
环球时报:中俄政治关系密切,但双边经济规模和民间感情有些跟不上政治步伐,您觉得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应该如何改善?
卢金:俄中深化经贸关系是符合两国利益的。为了推动这个关系,俄罗斯必须采取整体措施———实现经济现代化、降低腐败程度、改善投资环境。而中国应当对在俄罗斯市场经营的中国商人给予更多支持。在俄罗斯,运作良好的主要是拥有庞大资源的大型外国公司。所以,国家支持是必要的。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波罗的海明珠”项目———在圣彼得堡建设大型社区。这个项目之所以能够启动,就是因为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在西方国家,经济合作有助于改善两国关系。而俄中两国的情况正相反———政治应该拉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