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失业心理研究是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失业人群的一项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原因帮助失业人员进行培训和再就业。本文通过研究大学毕业生的失业心理,旨在找出该部分失业人群的心理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对策以指导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根据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人际关系和心理落差是该部分人群失业的重要心理原因。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失业心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在毕业的时候都找到了工作,成为学校就业率里的一分子,成为社会大军中的一员,家长和学校都欣慰看到他们成功的走入了社会,但是在三个月之内,就有不到五分之一的这样的大学后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工作,他们游荡在社会上,成为隐形的失业族。其中的很多人不断的找到新的工作又很快的失业。有的人甚至一年内换过13份工作。由于这些学生已经毕业,学校对于他们的就业辅导和心理辅导都已经停止,所以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和心理问题就成了一个必然但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失业心理的研究其实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在西方,失业是存在已久的社会现象,许多学者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从心理角度对失业以及再就业问题进行审视和研究,这些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实施再就业心理培训,帮助失业人员有效的地实现再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对于失业心理的研究还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研究也只是针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而对于刚刚毕业又处于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研究则较少。
本文通过详细的调查回访,对毕业生和对他们曾经签约的企业方的深入个访,发现这些大学后毕业生失业者普遍存在下列共性心理问题。
1.EPQ心理测验分数中,焦虑和抑郁分数较高,EPQ艾森克人格问卷中,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属于人格测验,评估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征
英国Eysenck HJ根据其人格三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分别为:
1.1 精神质(P)维度:测查一些与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
受访的毕业生普遍分数较高,艾森可问卷中高分可能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人不友好等特征;也可能具有与众极其不同的人格特征。在对受访者进行深入对话访谈时,一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失业并不是单位觉得自己不合适,而是自己觉得在该单位工作是对自己才华的浪费对精神的折磨,所以他们宁愿主动失业也不愿意调整自己的工作思维。
1.2 内-外向(E)维度:测查内向和外向人格特征
高分反映个性外向,具有好交际、热情、冲动等特征,低分则反映个性内向,具有好静、稳重、不善言谈等特征。在这点上,失业的毕业生中的受访者和其他人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也就是说内外向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容易失业的心理指标。
1.3 神经质(N)维度:测查情绪稳定性
高分反映易焦虑、抑郁和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倾向等特征。在这个维度上,失业的毕业生中的焦虑抑郁的分数普遍较高,情绪比较易于冲动,由于失业人群本身就容易焦虑抑郁,并且由于生活的不稳定对自己的社会认同、经济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失业是一个引发因素,但是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这种焦虑和抑郁对下次找工作会有负面影响的。
2.心理预期与心理承受落差巨大
人们常常会以为,毕业后即失业的人一定是当初在读大学时候的落后分子,至少是学业上的落后分子,实际上经过调查发现,这群失业的毕业生中不乏当年在学校里叱咤风云的人物,很多同学都是有获奖证书在手的,可见能力也不差,但是恰恰是这些以往的光环让他们对于自己的心理预期往往超出了现实所能提供的的范围,当现实让他们觉得落差很大的时候,失望就会很大,即使没有立刻离职,也选择了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混日子心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快就被淘汰失业在家。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以为是自己的能力和学历还不够,他们总是通过想多充电来换取一份比现在薪水待遇环境更好的工作。所以对目前的工作没有什么热情,早早的选择自动失业,以考研究生或者考证书出国为借口,随着脱离社会时间越来越长,再适应就变得很难。
3.人际交往能力远远弱于其他能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木桶板理论,一个由很多片木板拼成的木桶的装水量并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在对这批毕业生的个案心理访谈中,他们几乎全都提过,工作里的人际关系太复杂是他们辞掉工作或者失业的根本原因。也因此对下一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人际关系是工作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初到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往往还没有把自己从学校的人际交往的氛围中转变过来,当遇到工作上不同的人际关系场时,会经常有种受伤害受欺骗的感觉,有的人还坦诚,在自己换过的这么多份工作中,没有交到一个好朋友,自己的朋友圈子还是以前在学校里甚至是中学里认识的那些人。他们因此把自己封闭起来,而对工作中需要人际交往的场合能避则避。长此以往,越来越觉得自己不适应工作。
针对毕业生中失业人群的这些心理状况笔者给出这样的一些对策: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失业的人群并不是就业能力差的一群人而是对自己没有正确认识的一群人,不了解自己的真正的潜能,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盲目就业当然会迅速的失业。有学者提出先就业再择业的口号,其实这个是不符合实际的,盲目就业后,特别是失业后,对于毕业生的打击巨大,这个时候的再择业其实也是盲目的,应该磨刀不误砍柴功,先花时间和精力了解自己,再看准方向找工作。其次,降低心理预期,很多人的失业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心理预期的落差没有填补,心理预期不但应该与自己的能力学历相符合,而且应该和社会环境经济背景和自己的生存情况相符合。最后,抱着一种学习社会参与社会的心理投入到找工作和以后的就业中,工作是一个比大学更复杂的天地,是一门大学问,要以学习的心态参与,先奉献再索取。工作也一定会给予你相应的回报。
参考文献
[1]姜雪凤,刘电芝.西方失业心理研究的新进展[J].重庆心理科学,2002,(4).
作者简介:
徐艳平(1979-),女,硕士,现供职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