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夫人出世

2009-04-10 03:50
现代兵器 2009年3期
关键词:洛克希德巴克情报局

弗兰克 编译

秘密计划

1954年11月26日,中央情报局局长阿伦•杜勒斯把特别助理理查德•比塞尔叫到办公室,告诉他艾森豪威尔总统刚刚批准了一项秘密计划。杜勒斯局长还告诉比塞尔,这个项目准备交给他来负责,计划的细节则不能透露半点。交谈后,比塞尔得到了一个文件夹,他可以在之后的几天里通过这些文件了解计划的有关情况。比塞尔对于高空侦察机计划早有耳闻,当然也只是略有所知。现在,他不仅了解到了计划的详细情况,还将全权负责运作这个计划。

12月2日一早,杜勒斯通知比塞尔到五角大楼参加有关U-2工程的会议。临行前,比塞尔询问杜勒斯,这项工程将由哪个部门承担以及工程经费的来源。他的上司告诉他,第一个问题尚未最终确定,经费的问题则由他在会议上确定。

与比塞尔结伴同行的是科技情报办公室核能分部的主任赫尔伯特·米勒,后者很快成为这一项目的执行官。两人在第二天下午抵达五角大楼后,与空军的许多高官进行了会晤,其中包括特雷弗•加德纳和唐纳德•普特。会晤很快就确定了空军与中央情报局的职责划分,计划中的所有保密部分都由中央情报局负责。会谈的讨论重点是如何将空军的资源转移到这个项目中来,尤其是普拉特•惠特尼的J57发动机,签订专门的合同有可能导致整个计划泄密。空军最终许诺:从供B-52、KC-135、F-100和RB-57使用的J57中抽调一部分提供给U-2。在比塞尔提出最后的问题后,整个会场立即陷入一片寂静。这个问题就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飞机的经费该由谁来承担?与会者的目光都聚集到比塞尔身上,显然他们都希望中央情报局成为该项目的出资者。比塞尔起身表示,他将对此竭尽所能。

会后,比塞尔告诉杜勒斯局长,中情局必须动用特别基金为U-2工程提供经费。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征得总统和预算委员会负责人的同意,中央情报局的局长才有权动用特别基金,当然特别基金所赞助的一般都是保密项目。为此,杜勒斯要求比塞尔起草一份备忘录,就高空侦察机项目需要动用特别基金的情况向总统做书面说明。杜勒斯还向比塞尔交待了另一项任务,就是为“感光板”计划(“Project Aquatone” ,U-2工程的新代号)组建一支幕僚队伍。

最初的“项目参谋部”(1958年4月更名为项目发展参谋部)包括比塞尔、米勒以及比塞尔作为中情局局长特别助理所掌握的幕僚小组。在工程建立后的最初几个月,大量行政性工作接踵而至。为此,1955年5月,项目参谋部增加了一位行政人员——詹姆斯•坎宁安,前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他为U-2计划工作了整整10年。另有两位相关人员同样在1955年早些时候加入项目团队,分别担任U-2计划的财务官和合同官。值得注意的是,有关他们的详细信息,哪怕仅仅是姓名,至今也未向外界公开。

整个1955年的上半年,项目参谋部的规模并没有显著扩大,许多成员除在项目参谋部任职外,仍然在原来的岗位上继续工作。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项目执行的保密性,比塞尔尽可能使项目做到自给自足。他为“感光板”计划配备了自己的合同、行政、财务、后勤、联络以及保密官员,这样,整个项目的运作就几乎完全不依赖于外来的帮助。“感光板”计划也有自己的资金渠道,它同样独立于中央情报局的资金流转渠道。比塞尔有权直接支取小额资金,较大的数目则需要杜勒斯确认。

1955年4月末,比塞尔团队拿出了“感光板”计划的第一份人员组织架构。一旦计划进入实质运转阶段,项目组将拥有包括项目总部、测试机构等在内的若干部门。其中,来自空军的人员占据了较大份额,而且1955年的这份名单上还不包括来自战略空军司令部的气象专家,他们也将为U-2工程提供支持。所有人员中数量最大的是合同雇员,主要包括来自洛克希德的飞机后勤与维护人员(每架飞机配备5人)和照相设备的维护人员等。

项目总部的地址也先后经历过多次变迁。最初,总部设在中情局的行政大楼(东楼)。随着项目组规模的持续扩大,项目总部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搬迁了好几次。1955年5月1日,项目总部搬进行政大楼附近的一栋三层红砖小楼。10月3日,项目总部又迁至一幢二战时期的临时建筑。下一次搬迁发生在第二年的2月25日,在“马托尼克大楼”的5层,项目总部算是“安分”了6年时间。1962年3月,它们又搬进位于兰利的中情局新总部大楼,这还不是项目总部的最终归宿。1968年1月,已经更名为“特别行动办公室”的项目总部搬迁到一个至今仍对外保密的地点。

在日常工作中,比塞尔应直接向杜勒斯直接报告,不过更多接触项目日常事务的,却是中情局的副局长查尔斯•皮埃尔•坎贝尔将军。在空军情报部门的背景,尤其是对高空侦察领域的熟知,使他更有资格监管U-2工程的运作。事实上,坎贝尔将军经常代替杜勒斯局长赴白宫出席有关U-2工程的会议。

“感光板”计划的资金管理

虽然阿伦•杜勒斯已经同意为高空侦察机项目支付经费,但许多细节问题还有待解决,比如与洛克希德签订合同。尽管如此,在得到总统的许可以后,这项工程立即启动。1954年底,凯利•约翰逊花了5天时间组建起自己的工程队伍。要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些工程设计人员还承担着洛克希德公司其他工程项目,而凯利•约翰逊也无法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他的工程具有更高的优先级。随即,这个团队就开始以每周45小时的工作量为“感光板”计划工作。之后,项目参谋部又把工作时间增加到每周65小时。

1954年12月中旬,艾森豪威尔总统授权阿伦•杜勒斯动用中央情报局的特别基金作为U-2工程的资金来源。1954年12月22日,中央情报局与洛克希德公司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使用了名为“皇带鱼”的计划代号。中央情报局提出,用“性能参数”代替空军标准的“技术参数”,后者显然要更加严酷和死板。约翰逊对这一建议表示认同,他认为这样也可以节省许多工程经费。在与中央情报局首席谈判代表劳伦斯·休斯顿的磋商中,洛克希德公司改变了其在1954年5月向空军提交的工程预算,因为当时计划由洛克希德负责交付20架包括J73发动机在内的整机。现在,洛克希德公司建议由他们负责20架飞机和一架双座教练机的机体建造,发动机交由空军负责。这一方案得到了休斯顿的认可,但双方在建造费用上发生分歧,因为中央情报局已经签订了照相设备和飞行员生命保障系统的有关合同,剩余的经费不足以满足洛克希德的要价。最终,双方就合同金额达成一致,并签署了一份定额合同。双方也同意当建造成本超过约定数额时,可以重新确定合同金额。

正式合同于1955年3月2日签署,合同要求洛克希德公司在当年7月造出第一架样机,并于1956年11月完成所有飞机的生产。为了保证洛克希德方面的工作不受耽误,比塞尔还向约翰逊额外签发了一张支票。事实上,洛克希德公司不仅按时完成了,还成功地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U-2的主要设计特点

考虑到工程的进行需要很强的保密性,凯利•约翰逊把它安排在洛克希德公司位于伯班克的高级研发机构,也就是著名的“臭鼬”工厂。为了开发美国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P-80,洛克希德公司于1945年创建了这个工厂。“臭鼬”工厂很快着手U-2的细节设计,设计人员还送给该机“天使”的昵称,因为它的飞行高度是如此之高。

在原型机发展阶段,凯利•约翰逊让工程师和制图师们都在生产线旁工作。这样,由设计问题导致的工程制造方面的困难会很快引起工程师们的注意,他们可以马上把其他工程师和生产线上的技师叫到一起,商讨如何解决问题。通常,问题往往在出现几小时后就得到解决,而不是通常所需的几天或几周。设计工程人员也不需要制作标准的备忘录,只需用铅笔在工程记录板上写上几笔就行。这一切都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

工程启动约一周后,凯利•约翰逊完成了一份23页的报告,详细描述了他对U-2项目的最新意见。他提到,这架飞机的设计载荷将只有2.5g,仅仅达到运输机的标准;高空巡航速度0.8马赫(740公里/时);飞行高度达到21519米,极限飞行高度达到22281米;起飞和着陆速度分别为144.8公里/时和122.3公里/时;从21336米高度滑翔,其滑翔距离可以达到约452公里。在与詹姆斯•巴克讨论了侦察设备舱的问题后,约翰逊提供了多种不同的任务载荷,但任何一种都不超过204公斤。在这份报告的最后,约翰逊许诺在1955年8月2日以前完成U-2的首次试飞,并在同年的12月1日前生产出4架样机。

在设计U-2的过程中,凯利•约翰逊主要遇到了两大问题:载油能力和重量。为了达到巨大的机内燃油航程,飞机必须携带大量的燃油;然而,为了能够飞到一个截击机难以企及的高度,飞机又要有一个轻盈的机身。尽管后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U-2并没有太多超乎寻常的地方,但其制造环节确实有不同于其他美国军用飞机之处。比如,U-2的尾部仅仅依靠三个紧固螺栓固定在机身上,这种方法是从滑翔机上得到的启发。

机翼的设计也与众不同。通常,飞机的机翼都是以一个整体贯穿于机身,这样就保证了机翼的连贯性和强度。U-2的机翼则是两片完全独立的翼片,与尾部一样,机翼也用紧固螺栓加以固定。也正因为没有机翼的贯穿,凯利•约翰逊得以把照相设备安置在飞行员之后、发动机之前的空间里。这样对于控制飞机的重心以及减轻整机的重量都有一定的好处。机翼的设计是整架飞机上最大的挑战。想要在一片机翼上很好的结合高升力和低阻力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实上,U-2的机翼还承载着几乎全部的燃油……

考虑到U-2的机翼和尾段具有较大的脆弱性——它们仅仅是“拴”在机身上,约翰逊必须找到一种方法,防止10668米高度以下的强风对飞机造成伤害,这种伤害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是空中解体。约翰逊再次借用了滑翔机的设计概念,他为U-2设计了一套“强风控制”装置,它可以通过将飞机的副翼和方向舵设定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使飞机处于机首略微上仰的姿态,从而减轻强风造成的危害。尽管如此,U-2的驾驶仍然需要飞行员极大的技巧性和精神集中度。

U-2的最后一个主要部件是它那“自行车”式的起落架。整个结构简化到了极致——前部只是在一根支架上安装了两个轻型机轮,后部更是在飞机尾部固定了两个更小的滑轮。很难想象这个只有94.3公斤的东西能够承受重达7吨的飞机。由于所有机轮都布置在机身下方,U-2的机翼下方还安装了可抛弃的高跷,它们可以在起飞时保持飞机平衡。一旦起飞成功,飞行员马上会卸掉两个高跷,以便及时回收和再利用。降落时,除了前后起落架外,飞机还会逐渐偏向一边,两侧翼尖安装的滑橇此时就会发挥作用了。

照相系统的发展

到1954年12月,U-2已经进入细节设计阶段,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甚至已经为U-2建造好了J57发动机,同样至关重要的照相机系统却连正式的发展计划都没有。当时的照相机不仅笨重异常,也无法在U-2的飞行高度提供足够的分辨率。

二战时期的航空照相机是费尔柴尔德公司的K-19和K-21,它们的镜头可以在609.6毫米至12192毫米之间变焦。二战后期投入使用的是K-17垂直/倾斜混合式航空照相机,它实际上由三台独立的照相机组成,一台垂直照相机,在其左右各有一台倾斜式照相机。这种照相机的主要缺陷是需要大量的胶卷,对侧向的摄像清晰度也不够高。20世纪50年代早期,标准航空照相机在10058米高度的分辨率为6.1~7.62米,按照现在的术语说,差不多就是每毫米25线。按照当时的要求,这样的分辨率已经足够了,因为航空照相的结果主要用于战略轰炸目标的选择以及空袭后的战果确认。不幸的是,达到上述分辨率的航空照相机一旦用在两倍于10058米的高度,其摄影效果可想而知。事实上,从情报获取的角度上说,3米以上的分辨率才有助于从较小的目标那里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这意味着所需的照相机必须在两倍于现在高度的条件下,获得两倍于现在的分辨率。科学家们甚至怀疑,即使在12192米的高度,照相机也很难获得要求的分辨率。

20世纪40年代中期,高清晰度镜头首次设计成功:哈佛大学的詹姆斯•巴克和P-E公司的、理查德·珀金研制的镜头成功安装在美国陆军航空兵订购的试验型照相机上。这种12192毫米焦距的扫描照相机安装到一架B-36上,在沃斯堡进行测试。结果,在10363米高度,这台照相机成功地分辨出两个直径7.62厘米的高尔夫球!获得如此高的分辨率确实让人欢欣鼓舞,然而,这台照相机却重达1吨,无论如何也不能安装到娇小的U-2上。

在意识到尺寸和重量是新型照相机成败的关键以后,詹姆斯·巴克自1954年10月开始投身于一项激进的设计中,此时连洛克希德的方案都没有得到中央情报局的认可。很明显,这个激进的设计需要更多的时间,巴克估计要整整一年才能做出一台样机。根据凯利•约翰逊的承诺,第一架U-2在8个月内就能完成,显然它需要一台现成的照相机作为过渡。在与他的朋友兼同事理查德·珀金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后,巴克决定对空军现役的K-38照相机进行改进,这是一种由加州海康制造公司制造的609.6毫米焦距航空照相机。

珀金建议改进若干台K-38,使它们能够满足U-2的任务载荷限制。与此同时,巴克也对K-38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进,获得了不错的分辨率。由于巴克的努力,这一切在短短几周的时间里就实现了,所以这些改进的K-38——也就是后来的A-1照相机——得以在“天使”第一次升空以前完成。之后,CIA向海康制造公司订购了若干台K-38改进型照相机,海康又向P-E公司订购了一些新型镜头,并要求后者继续在相机减重上下功夫。对镜头的改进工作则仍然交到巴克手里。为了使自己在哈佛大学的研究工作以及在政府咨询委员会的职责能够与其在镜头设计领域的不懈努力互不干扰,巴克于1955年1月31日成立一家名为“斯皮卡”的小公司。

A-1照相系统由两台K-38组成:一台K-38垂直布置,可以将17.2°范围内的影像拍摄到24厘米的胶卷上,另一台K-38可以在一定幅度内左右摆动,拍摄范围也扩大到36.5°。除了詹姆斯•巴克对镜头的调校外,珀金•艾尔默公司的罗德里克•斯科特博士也为A-1的诞生做出重要贡献。他专门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摆动装置,使得A-1可以用一台K-38覆盖原来两台相机才能覆盖的角度,无论在尺寸还是重量上,这个装置的贡献都是巨大的。A-1系统还装有一部P-E公司的航迹照相机,其镜头焦距为7.62厘米,使用6.98厘米胶卷。在飞行过程中,这部照相机不断拍下所经地域的地形照片。因为A-1系统刚刚问世,少不了给它找个替补——K-17照相系统,它由三台15.2厘米焦距照相机组成,使用22.9厘米胶卷。

没等A-1系统的研究工作全部完成,詹姆斯•巴克已经马不停蹄地开始为高空侦察机研制下一代航空照相机了。在运用计算机对光学系统进行整合方面,巴克算是一个先行者。他编写的软件算法可以使镜头开发模式化。依靠软件,他可以预先确定不同的镜片曲率、材料配方、镜头位置能够产生何种效果,这一切都有赖于高性能计算机的支持。巴克选择了当时最先进的IBM插卡式计算机。

巴克设计的新型镜头将用于A-2照相系统,这个系统又回到了三台相机的布置方式。因为事实证明,A-1上的摆动装置并不尽如人意。A-2系统仍然采用三台K-38左中右的传统布置,不过此时已经安装了巴克设计的f/8.0型61厘米焦距镜头,新型镜头的分辨率达到每毫米60线,是当时镜头分辨率的2.4倍强!巴克亲自装配这些镜头并进行调试,然后才交给中央情报局。

在61厘米焦距镜头上成就辉煌以后,巴克和斯科特又把注意力转向新系统的设计——B型照相系统。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一部装有f/10.0型91.4厘米焦距镜头的全景式高空照相机。新镜头能够达到每毫米100线的高分辨率,更具革命性的是,它仅用单个镜头就覆盖了原先三个镜头所覆盖的范围!B型照相机采用45.7厘米/45.7厘米的模式,也就是将图像聚焦在两张反向旋转并且重叠的24.1厘米胶卷上。巴克将相机设计成从前后分别供应胶卷的形式,这样两个方向就不会互相干扰,也不会对飞机重心产生太多扰动。

B型照相机有两种工作模式:在1号工作模式下,相机在左右各73.5°的范围内进行7次曝光,有效覆盖地平线以上的全部区域;在2号工作模式下,照相范围缩小到左右各21.5°,这样就可以增加曝光次数,并使照相机的工作时间几乎加倍。总共7台B型照相机中的3台具有立体覆盖能力。海康的首席设计师威廉姆斯•麦克法登是B型照相机的工程主管。

詹姆斯•巴克的下一个努力目标是609.6厘米焦距的C型相机。1954年12月,巴克做出了C型相机的初步设计方案,它主要由三块透镜、一块棱镜和一部f/20.0镜头。在做出细节设计以前,巴克必须与凯利•约翰逊讨论U-2对任务组件的重量和尺寸限制。尽管巴克已经竭尽所能减小新型相机的外形尺寸,无奈更长的镜头还需要6英寸(15.2厘米)的空间才能容纳。当他把这个麻烦交给约翰逊时,后者的回答是:“我只有卖了我的祖母才能得到这6英寸!”

在意识到609.6厘米的镜头无论在体积还是重量上都无法被接受以后,巴克只得退而求其次,转而开发508毫米的f/16.0镜头。不过这种镜头仍然过大,焦距只能再次缩小。1955年7月,新推出的304.8厘米f/10.9镜头终于在各方面都达到了要求。之后,匹茨堡•康宁玻璃公司推出新型二氧化硅透镜,巴克采用了这种透镜。由于重量上的显著下降,巴克又把镜头升级为457.2厘米的f/13.85型。过去设计这样一种复杂的镜头,仅计算就可能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而有了实用的计算机程序,巴克只用16天就完成了计算。

1957年1月31日,C型相机开始进行飞行测试,工程人员发现,由于焦距比B型相机大了整整5倍,C型相机对飞机的震动变得十分敏感。换句话说,C型相机在高空会很难瞄准目标。设计人员决定暂时搁置C型相机的服役。5年后,经过重新设计的C型相机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投入使用,效果仍然不够理想。不过,C型相机的缺陷并没有影响高空侦察机项目的发展,因为B型相机[F8]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仅有胶卷输送系统在服役初期出现过一些问题,不过很快得到了解决。到1958年9月,B型相机完全取代了所有A系列的相机,改进型的B-2相机至今仍在使用。

除了为中央情报局的高空侦察机项目研制高性能镜头外,詹姆斯•巴克还为空军和史密斯索南研究所提供服务。为了不使外界产生怀疑,高空侦察机项目的执行官赫尔伯特•米勒要求巴克在公开条件下进行新相机的研发工作,对相关的机密资料也不必实施滴水不漏的保密。米勒认为,严密隔离的保密策略反而影响工程的进度。事实证明,这种“隐藏在公开环境中”的策略非常成功。

U-2还使用了另一种巴克的作品,也就是沃尔特•拜尔德公司制造的潜望镜。其设计目的是帮助飞行员确认飞机下方的目标,同时也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导航设备。

(未完待续)

(编辑/一翔)

猜你喜欢
洛克希德巴克情报局
Chapter 6 For the love of a man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Chapter 7 The call of the wild 第七章 野性的呼唤
Chapter 4 The new lead-dog第四章新的头犬
巴克的掌控
普京要对外情报局“保护边界”
巴基斯坦任命新情报首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