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学视角解析

2009-04-09 07:30陈明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变革校长信息化

杜 媛 陈明燕

教育发生也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情境,比如一间教室、一所学校。若要获得真实的实践案例,亲自进入一个自然情境进行实地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选取了两所小学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的实践资料,从校长自身、管理人员、教师、物质资源和校外合作五个方面分析校长如何领导学校信息化变革的。

案例一:A小学的W校长

A小学建校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地处北京市著名的商贸区。自2002年迁入现址至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工作在A小学的地位由“丝毫不被重视”发展到“学校特色”,由W校长亲自负责,D老师作为全校唯一的信息技术教师负责具体实施各项相关工作。此外,D老师还担任三至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过程中同时充当着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

1.校长改变了一所学校

据A小学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介绍,学校从2001年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当时学校只有16台机器。半年后,W校长来到这所学校。在W校长的领导下,教师们开始自己制作课件,一度在学校里掀起了学习电脑的高潮。有些教师还在相关的比赛中获奖。

W校长谈及自己对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应用的一些想法。“信息技术不仅能够辅助教学,而且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学校要想有一个新的提高的话,需要找到一个点。我们就找到了信息技术这个点。”

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非常清楚W校长的这些想法,并在W校长的实际行动中看到了效果,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校长所具有的超前意识。正如副校长的评价,“很多时候,W校长挺超前的,我们得使劲儿跟着跑。‘非典的时候,W校长提出开在线课堂,当时其他学校都没有开始做这个。他马上就联系公司,首批开通了在线答疑。家长们非常满意,能把孩子拴住;孩子们也是很新鲜,能够在网上和同学见面。”

2.“机器上面不可以有土”

说到用信息技术,W校长有一句在学校里流传很广的说法——“机器上面不可以有土”。有了设备就要用,不能放在那里让它落满灰尘。具体到怎么用,W校长的要求就是实用和简单。学校并不规定每堂课必须要用信息技术,而是强调实用和有效。对于一些基本的重要的知识点、公式、概念等,要求教师必须板书。

学校信息技术方面的工作是由D老师一人负责。她原来是一名体育教师,由于校长工作思路的转变,D老师凭着满腔的热情和兴趣转行做起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D老师直接由W校长领导。在这几年中,W校长对D老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

从学生整体管理氛围来看,W校长的管理比较宽松。对于教师,W校长提出“好教师是自己努力出来的”。学校不用限定死的考核制度,而是千方百计激励教师把握好各种机会展现自己的教学风采。

3.“校长很前卫,稍微慢一点就会跟不上”

A小学主管教学的副校长Z校长每个学期会根据W校长的思路和指示制订学期计划,安排具体的人来分项实施,随时督促计划完成情况。在Z校长看来,W校长比较支持自己,干什么都不会阻拦,只要能把校长的思路具体体现出来就行。对于学校承担的某些重点课题,W校长会亲自参与其中,随时关注、了解课题进展情况,与课题相关负责人沟通。

4.“我们自己攒出了第二个多媒体教室”

W校长到A小学之后,就着手投入五六十万把教室和办公室都安装了电脑,所有的资金都是学校自己筹集的。在硬件设施方面,机房在原来16台机器的基础上,补充了8台,并建立了局域网。之后,由教委拨款配备了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室,又新添了电脑。于是,W校长把原来的旧电脑充分利用起来,改造成了第二个多媒体教室。

5.“没有沟通,人家不会给你面子”

W校长很重视与上级主管部门、公司和家长等方面的联系。在W校长看来,只有与区教委、区教育研修中心、市教委等上级政府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往,才能给学校的发展引来“外援”和活水。

案例二: B小学的D校长

B小学位于河北省某乡镇,是一所比较典型的农村学校。学校配有实验室、微机室、简易多功能教室、教师微机备课中心,并且已经开通了城域网。在行政管理方面,D校长负责B小学的全面工作,还要承担教学工作。“主要负责学校的思想品德课、体育课等,还要代数学、语文课,微机课也教过,缺啥干啥。”D校长说。在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由D校长亲自负责。学校有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主要负责信息技术课、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网站维护,还要干一些杂活。有时候还要代课。

1.“(发展规划)有也没用啊……”

提及校长的主要工作思路,D校长的所思所想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作为校长,我们的压力很大,因为要处理太多的与教育无关的事情……”由于这一原因,学校并没有什么远景规划。D校长说:“有也没有用啊!原来做过规划,但最终也是落空的。我们校长没有自主权,学校也没有自主的活动,只能根据上面的要求……”

谈及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D校长说,“我们的学生多数都是农村的,家里有电脑的不多。孩子们只能在学校里接触到电脑。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我自己的水平一般,打字、制作表格什么的还可以,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都是自己学的。”

2.不许“电子备课”,一律手写

在指导和鼓励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方面,D校长的一项举措颇为与众不同,那就是取消了学校教师的“电子备课制度”。对此D校长有他自己的理由。“以前我们要求教师电子备课,就是所有的教案都不用手写,用计算机。后来因为网络很方便,教师都不是自己备课,好多都是从网上下载,应付检查,而自己上课时实际上并不按照这个教案来教学……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不再要求教师‘电子备课了,一律手写。”

3.“根据上面的要求我们在学校干”

B小学没有副校长,各项事务均是D校长亲自负责。在教学方面,有两个教导主任(高年级和低年级各有一个)。平时通过周工作例会,把一周的工作安排布置下去,由教导主任在各教研室具体实施。

4.“经费问题,不需要操心”

在学校资金和设备问题上,校长坦言,“学校里所有收费全部上交,日常开支现在是不用管,需要什么了就打报告到总校,学校一点(费用)也没有……具体的经费问题,也不需要我操心。每学期的开学初,做好相应的计划然后向上打报告。”

5.“好多学生的家长几乎也都是我的学生”

D校长几乎一直在B小学工作,和学生家长非常熟悉,“现在好多学生的家长都是我的学生”。平日里,许多家长与D校长的私人关系也不错,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家长们还是很支持的”。

反思:校长领导学校信息化变革的现状背后

近年来,国内外教育改革轰轰烈烈,学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这些都对校长的工作产生了剧烈的影响,在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更何况,同样的问题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一些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已经解决的问题可能仍旧普遍地存在于教育相对落后地区。

问题一:校长以政绩、人际和成绩为工作重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的学校管理长期运行在“以强调行政行为约束为主”的制度环境中,校长拥有的权利非常有限,其工作重心仅仅是调整其自身的行为以满足上级领导的要求、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在这种大的背景环境下,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仅仅是一个完成目标的手段,而不是基于学校自身特点所开展的。校长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有效应用的具体表现为教师在公开课(评比活动)中获奖、学校硬件设备增加、申请或参与了若干个科研项目等。这如同政府部门曾经愈演愈烈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学校的信息化变革在某些校长的头脑中演变为“追求政绩”的潜意识。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与人密切接触的场所,校内外的人际关系同样是校长的一个工作重心。与国外强调科学管理、工作任务分析等不同的是,我国校长在处理信息化变革各项事务时,均将协调人际关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做。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成绩的提高仅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学生如何快乐地学习、如何使身心各方面均得到发展,更是学校所应关注的。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校长的工作重心多涉及学生的考试成绩,其他许多方面均被忽视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学校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作为校长的工作政绩,以完成上级部门的任务为目的,以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和获奖为具体表现,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有效应用的最终目的往往被忽略了。

问题二:校长不清楚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愿景,误认为学校信息化变革已然制度化

变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事件。校长谈及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时,都会提到“虽然硬件设备并不是非常完善,但教师都已经学会使用并且不再排斥信息技术,学校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已经到位,学生的信息技术课顺利开设,可以说信息化变革已经制度化了”。实际上,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应用中所引发的学校变革才刚刚发生,所取得的效果尚待进一步检验。

从某种程度上说,理论研究的不足和实践案例的缺乏,使得诸校长并不知道、更没有亲身体验到实现学校信息化变革之后学校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此外,从校长自身来讲,许多校长尚不具有高瞻远瞩的意识和远见,对信息化变革的敏锐性还有待提高,因此常常会将“教师已经习惯而且不排斥信息技术的应用”误认为是“信息化变革已然实现制度化”。

问题三:校长本人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校长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信息技术管理水平更是亟待加强。以“取消教师电子备课制度”为例,一方面反映校长只是完全根据上级要求来执行,另一方面也反映校长本人对教师“电子备课”的意义本身缺乏一定的理解,自身也并未掌握这一方面的应用技能。从管理上来看,某项制度因为上级要求就执行,因为执行过程中发现有偏差就将该项制度彻底取消,这本身也反映出校长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管理水平欠缺。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我国的大多数校长都是“教而优则管”,这导致很多校长是优秀的教师,但未必就是优秀的校长。特别是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方面,很多校长在担任教师时并没有相关经验,担任校长之后更是无从下手。“上头有要求,遵照执行”便成了很多校长的普遍做法。在我国国情背景和教育发展现状下,“教而优则管”虽有其合理性,但校长职业和教师职业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同时也增加了教师“提干”后、校长入职前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问题四:校长忽视专职信息技术人员的作用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都有负责信息技术相关工作的教师。这些信息技术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大致有信息技术课教学、辅助教师制作课件、维修学校硬件设备、建设校园网站、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各项活动的摄影摄像等;有些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管理学校图书馆、代课等。在信息技术教师的主管上级方面,有的是校长,有的是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抑或是学校的后勤校长。从待遇来看,由于承担的教学任务有限,所完成的诸多工作又无法进行量化,因此在很多地区对信息技术教师根本不进行量化考核,即使考核了,其成绩亦远低于数学、语文等学科教师。

在很多校长的潜意识中,信息技术设备、校园网均是一些“应付检查的事情”,只需有一个人来做即可。在这种潜意识的误导下,信息技术教师根本无从发挥自身的管理和服务作用,更不用说辅助校长领导学校的信息化变革了。

问题五:校长均面临着很大压力,但不同地区的校长实际权力不同

自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学校内各项事务的第一责任人均是校长。来自校外的上级领导、学生家长、社区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以及资金、设备、师资诸多困难摆在校长面前,着实令校长们不堪重负。

在面临很大压力的同时,部分地区的校长却无法行使校长理应享有的人事权、财务权、招生权等诸多现实权利。在这样的现状下,学校的信息化变革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当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时期,要使社会整体的制度架构和各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体制走向规范、科学,还需要假以时日。只要这个社会整体的变革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教育制度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变,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教育财政制度和教育人事体制等也均处于变革之中,这必然形成了现阶段校长处于“压力大、权利小”的两难境况中。一部分社会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部分解决。但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校长“压力大、权利小”依然是现阶段学校各项工作无法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问题六:校长任期、权利有限导致不同地区学校的信息化规划各异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学校的校长在战略制定上并没有自主权,完成上级部门的各项要求之后留给学校进行战略规划的空间相当有限。因此,许多学校并没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方面同样如此。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一方面依靠上级的指示,另一方面依靠校长的“思路”,由其他管理人员具体实施。无规划同样会导致无目标。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在效果上一直裹足不前,其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

校长的任期也需引起我们重视。在企业管理领域,企业领导者“短期行为”问题早已引起企业管理学家的重视,而在我们的研究中同样发现了这样的现象,许多校长均有任期的限制,因此校长更多地是关心学校已有情况,而很少考虑长远的发展。

就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而言,比较明显地体现出了地区差异。从地区来看,发达地区的某些重点学校已经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当成了工作的一部分,而一些教育不发达地区或政府对学校教育“统领”得比较严格的学校则根本没有规划,有的只是每个学期、每个月、每周的工作计划。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河北唐山市开平区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变革校长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变革开始了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论校长的修养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信息化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