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星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取决于教学的诸多因素:教师的,学生的;课外的,课内的。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对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做了以下思考和探索。
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是有效课堂的先决条件。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将之视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的平台,就会自觉深钻业务,提升个人素质,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的准备与实施。语文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与语文素养,会令学生佩服、敬仰,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仿其行。这是比教学方法或技术更为重要的一点。
语文的有效课堂是对文本、教材及相关资源进行了有效地处理,突出了学科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现代认知学派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头脑中发生的认知过程,不管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学习都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减和顺序的调整,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对板书的设计,课外资料的征引,课后附录的配合,甚至影视音响的使用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使重点更加突出,知识更有效地转化成能力,以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有效课堂要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空间。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精神振作,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例如,在备课时认真地设计新课的引入,讲究开头艺术。或用简洁的演讲引入,或用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或用时事引入课堂,或用名言警句引入新课,等等。总之,课堂的引入既紧扣本节课的重点,又不落入俗套,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使引入具有新颖性、趣味性、引领性和探索性,预示着课堂高潮的来临,使学生充满好奇和期待。这样的课堂必定是有效或高效的。再如,教师的提问也要注意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揭题后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一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引起了学生研读课文的兴趣。教者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从而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达成了有效的课堂境界。
语文有效课堂离不开多层面多形式的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名言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是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的重要途径。从层面上说,可以是感知性地读,可以是感悟性地读,可以是有感情地读。从形式上说,或轻声读,或默读,或吟诵,或朗读,或精读,或略读,或分角色读,或引读。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情感需要,选择不同层次的读或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在读中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在读中插上思维的翅膀,在读中汲取文本的精华。这些都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构建语文有效课堂的必须。
有效课堂要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质疑,要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大胆完整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这是学生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重要途径。歌德说:“凡是你未理解的,均不属于你所有。”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使课堂具有民主氛围。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自己的需要和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情况下,才会感到学习过程中没有压力,学习的灵感、顿悟才容易产生。也只有在这样的场合下,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同想法才容易产生,才会产生创新的灵感。在课堂上,教师参与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一起对问题、生活现象进行评判、对比,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学生才容易轻松愉快地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并有所创新,从而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有效课堂要能有效及时地进行课堂反馈。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仅仅是一种权威影响的释放,忽视学生的存在,低估学生合作的意义,不平等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因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上课时的注意状态、思维状态,都影响到课堂的有效性。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积极地调控课堂,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目光,既要关注全场,又要关照个体。既要对大众传递关爱和喜悦的信息,也要对个别传递提醒和监督的信息。有效的教学是和有效的课堂调控紧密相联的,教师的课堂预设不论多严密周到,也是无法避免有些意外问题产生或突发事件发生。如果教师具有了相应的教学机智和应变技巧,这不但不会影响到课堂的有效性,甚至还可能生成恰到好处的教学情景,把教学活动引向深入,或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反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围绕目标通过提问、讨论、检测等形式来获得积极的课堂信息反馈,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措施。课堂反馈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检验知识是否有效地转化成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因此课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尽可能具有可测性。检测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是师生的问答,可以是学生间的互问互答,可以是对问题的书面作答。课堂信息反馈的面要大,教师对信息的反馈评判要及时。
语文有效课堂还要求教师的提问或要求学生探究的课题(作业)要有较大的思维容量,能紧扣课堂教学的主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应努力避免简单的“是非”问练习、机械的重复性练习,设置的问题要有理性的挑战性,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关,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成功并不像想像的那么难。请你结合课文说说自己对获得成功的感受和体验。”这个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他们既理性地回顾认识自己各自不同的生活,增强生活的阅历感,又训练了学生较深程度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
当然,有效的语文课堂不仅仅取决于几个固定的因素,它是多元而复杂的。我们关注于系列相关的因素,无疑是有助于增强或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还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不断深化的命题,它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实践中去不断探索、思考、总结,再探索、再思考、再总结。它是一个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永远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