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玛瑙红樱桃发展现状及对策

2009-04-09 07:30杨亚云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杨亚云

摘要介绍了毕节地区玛瑙红樱桃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地发展玛瑙红樱桃种植产业的有利条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该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玛瑙红樱桃;发展现状;有利条件;发展对策;贵州毕节

中图分类号F326.13;F327.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02-02

毕节地区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斜坡地带,位于东经103°36′~160°43′,北纬26°21′~27°46′。地势西高东低,海拔457.0~2 900.6m,平均温度10.5~15.0℃,年降雨量870~1 440mm,无霜期208~289d,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季。境内海拔800~1 500m区域非常适宜樱桃树的生长发育。

1发展现状

樱桃素有“春后第一果”之称,其果实成熟期正值水果春淡季,深受消费者喜爱。樱桃树抗逆性强,且种植技术和果树管理难度不大,不需占用好田好土,是毕节地区群众喜爱树种之一,目前全区种植面积约1 333hm2,但品种多为那翁、红灯及本地品种,品种退化严重,品质较差,极大地影响了经济效益。

玛瑙红樱桃是毕节地区纳雍县农业局的技术干部经多年选育而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其果实为椭圆形,果肉厚,平均单果重4~5g,可溶性固形物45.75%,可溶性糖11.88%,每100g果实VC含量为22.578mg,风味佳、品质上乘,成熟期果实鲜红亮丽,红中透紫,像晶莹剔透的红玛瑙,故称玛瑙红樱桃。其亮丽的外观和上乘的风味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销售价格每年均达10元/kg以上,产值近15万元/hm2,是本地品种的3~5倍。经过近几年的示范推广,目前种植面积近200hm2,是毕节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好树种之一。

玛瑙红樱桃以其上乘的外观品质和巨大的市场前景深得毕节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毕节地区将其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新兴产业与石漠化治理、生态畜牧业建设等项目捆绑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机制,做到上规模、上档次、出品牌。计划在2008年冬至2009年春,按照政府扶持引导建基地、企业加工销售促生产的发展思路在黔西、织金、纳雍、赫章4个县的旅游景区安排发展玛瑙红樱桃基地6 667hm2。其中:建立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1 333hm2,示范带动5 334hm2。第3年投产以后,玛瑙红樱桃基地每年将为种植农户带来5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2有利条件

2.1市场空间大

樱桃对调节水果春淡季和丰富人们菜篮子有着重要作用。同时,由于其成熟期早,果实上市期田间病虫害还未发生,栽培上极易达到无公害甚至绿色食品的要求,是人们可以放心食用的水果,历来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通过对周边樱桃产区和销售市场的调查,由于品种多为那翁、大紫、红灯等20世纪80年代主栽品种,外观和内在风味一般,市场价格仅在3~4元/kg。而毕节地区选育的玛瑙红樱桃由于其亮丽的观外和上乘的风味,一进入市场就被以15元/kg的高价一抢而空,并在市场上已形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近年来,在玛瑙红樱桃产区一到成熟期就被外地水果商贩在果园以10元/kg以上的价格收购销往周边市场。因此,将玛瑙红樱桃作为毕节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新兴产业有着良好的市场空间。

2.2适地资源丰富

通过近几年的试验观察,玛瑙红樱桃非常适宜于毕节地区海拔800~1 500m的区域种植,且耐瘠薄、抗旱性强。而毕节地区大面积耕地分布在海拔800~1 500m,且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土壤石漠化程度高,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水资源溃乏,粮食作物生产受到很大局限。因此,因地制宜地发展玛瑙红樱桃,一方面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另一方面对土壤石漠化治理和促进喀斯特山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3旅游业的兴起

毕节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些旅游资源受到了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合理开发。旅游业的兴起,将为毕节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的契机,发展玛瑙红樱桃可借助旅游业得到直接的宣传和推介,从而逐步将玛瑙红樱桃与毕节地区旅游业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无形的品牌协调发展。

2.4生态工程的建设

毕节地区是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试验区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据统计,目前毕节地区25°以上亟待退耕的坡耕地面积达31.33万公顷,为确保退耕还林地退得下,保得住,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达到以林(果)养地的原则。而玛瑙红樱桃抗逆性强,栽培容易,经济效益好,群众种植积极性高,因此发展玛瑙红樱桃对毕节地区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工程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2.5交通网络已形成

随着贵毕高等级公路、大纳公路、内昆铁路以及县县通柏油路的建成通车,326国道的改造,黄织铁路的开工建设,以及“十一五”规划的杭瑞高速公路在境内通过,毕节地区交通网络已逐渐形成,进一步缩短了毕节地区与周边省(市)、沿海地区的距离,为毕节地区发展玛瑙红樱桃的外销打通了交通“瓶颈”。

3发展对策

3.1搞好规划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是玛瑙红樱桃发展的基础工作,对指导红樱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县市要结合自身实际,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好发展规划。

3.2搞好扶持

要改变过去先补后种的资金扶持方式,实行以奖代补、先种后补、多种多补,避免政府给多少资金就种多少面积的弊端。如赫章的做法就很值得提倡,他们在扶持玛瑙红樱桃发展中,对新种植的玛瑙红樱桃,在栽植成活经验收合格后,再由县财政兑现180元/hm2的种苗补助,有效地促进了玛瑙红樱桃的种植。在扶持环节上,要将加大特色经果林扶持资金用于玛瑙红樱桃苗圃建设、优良种苗、技术培训的补助和原料基地、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新品种的选育、新技术的推广和新产品的研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扶持对象上,要改变上面给资金、下面干项目的简单做法,根据各地积极性的高低、适宜区域多少等安排补助资金,切实改变平均分配的办法。

3.3做好服务

要按照市场合理配置资源与要素,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经营的多种组织形式,包括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基地、公司加合作经济组织加农户、社会服务组织及科研院校加农户等多种组织,通过组织创新充分发动群众。要引进、推广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努力提高玛瑙红樱桃单产和品质。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形成地、县(市)、乡3级玛瑙红樱桃育苗栽培和技术服务体系。要积极建立和强化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结合的技术研发与推广体系;重点抓好行业协会和专业经济组织技术服务能力和服务规范建设,提高协会和经济组织凝聚力,形成各方联动的技术服务与推广模式。要依托现有苗圃,创新苗木培育机制,培育优质良种壮苗提供造林。要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建立玛瑙红樱桃交易市场体系,真正把“公司+基地+农户”机制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态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得以实现。

3.4科学造林

集中连片建基地与零星种植相结合。在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要用一些质量比较好的土地连片种植,高标准、高质量地建成示范基地,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同时,要充分发动农户在田边、地坎、沟坡、隙地、村旁及房前屋后等地分散种植,这样既不与粮食争地,环境条件也有利于樱桃树的生长发育,能获得高产。

3.5狠抓落实

一是组织落实。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资金落实。引导群众投工投劳投资,整合各种项目资金,实实在在在资金上给予投入。三是责任落实。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挂钩乡镇、县级部门挂钩包村、党员干部帮扶到户;要层层签定责任书,把是否完成发展任务作为干部考核晋升的主要依据,让确定的目标落到实处。四是种苗落实。要进一步加强樱桃苗木培育,保证用优良品种壮苗供应。五是栽种措施落实。种植中要实行“六个一”,即选一块好地,挖一个大坑,放一担农家肥,种一株苗,浇一担水,盖一块地膜。成活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实行林粮间作,以耕代抚,每年轮作粮食或其他经济作物。

4参考文献

[1] 黄贞光,赵改荣,韩礼星,等.调整果树种植结构加速发展我国中部地区大樱桃生产[J].果农之友,2000(1):44-45.

[2] 康承江,王琳.发挥旅游优势,促进大樱桃产业的发展[J].北方果树,2008(3):45-47.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