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郎克.泽林
强朝晖译
中国能源消费急剧增长
中国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原材料消费大国。尽管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仅为美国人的十分之一,但是在消费总量上,中国早已是一个重量级国家。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超过了日本,占世界石油总消费的10%,居世界第二位。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石油消费量将增长三分之二,而中国则将在2020年跃升为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国。摩根斯坦利投资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师谢国忠认为:“如果中国的能源政策不出现根本性变化,十年后,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每天一千四百万桶。”
自1996年起,中国先后投资数千亿元,用于在苏丹、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油田开发。同俄罗斯一样,最令中国感兴趣的目标是伊拉克。尽管伊拉克1997年受到联合国制裁,但它毕竟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中俄两国分别在伊拉克得到油田开发项目。为了长期巩固与伊拉克的关系,中国自90年代初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便积极参与伊拉克基础设施的建设。
2003年和2004年,中国开始修建从新疆至上海的长达四千公里,造价200亿欧元的输油管道,以此将中亚地区与中国发达的沿海地区连接起来。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政府还致力于发展与其他中亚国家的经济关系,例如帮助乌兹别克斯坦修铁路等。
中国不仅从国外进口石油,同时也着手在海外寻找其他原材料的供应途径,包括天然气、铁矿石、铜以及炼钢必不可少的铝土和用于制造白铁皮、植物养料和染料所需的锡。近年来,由于蓬勃发展的电子业需要大量的锡作为焊锡,中国对锡的需求量已经跃至世界首位。
能源消费的剧增同样令中国政府感到措手不及。按照2000年制订的第十个五年计划,预计2004年钢铁产量只有1.4亿吨。然而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投资涨幅达到96.6%。2004年第一季度则一路攀升至106.4%。德国原钢年产量为4500万吨,居世界第六位,排在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与韩国之后。2007年中国不锈钢产量超过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国。
能源短缺难道不会遏制中国经济的增长吗?中国终究和其他国家一样,也要在世界市场上高价购买原材料。多年以来,能源紧缺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中国以燃煤发电为主的电力网络早已达到极限。多年以来,每逢夏季,上海以及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工厂经常出现停电情况,有时甚至长达数日。很可能要到2010年,当一些新的核电站和现代化火力发电厂建成之后,中国的能源问题才能彻底解决。但是尽管如此,目前的世界能源危机对中国来说仍然利大于弊。中国政府已经学会如何利用发达国家的危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经济危机造成世界各国购买力的普遍下降,因此企业必须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于是中国成为最大受益者。
高盛投资银行分析家认为,我们目前尚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开始阶段,这一周期有可能持续五至十年。这是建设基础设施以及开采新的资源所需要的时间。不过中国可以运用外汇储备杠杆,在意外情况发生时起到减震的作用。中国的外汇储备成为一种有效的保险,中国可以通过改变外汇储备中欧元、日元和美元的比例对其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施加影响。此外,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相当于一个安全阀门,如果必要的话,中国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使美元所受压力得到缓解。以经贸为主题开展邻国外交
为了减轻对美国的依赖,中国将目光转向了邻国,以经贸往来的名义积极开展邻国外交。由于诸邻国内心对中国不无戒备,中国刻意避免纠缠政治战略问题,而是向其提供对双方都有吸引力的商业机会。中国向哈萨克斯坦、越南、蒙古、老挝、泰国等国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经济援助,如:帮助修建基础设施,提供技术转让等等,同时向其购买价格不菲的原材料。这种互利合作使该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而从上述国家的角度看,与美国关系愈难处,与中国的合作便愈有吸引力。
在过去几年中,哈萨克斯坦陆续发现了多处大型油田和天然气田,这也给中国带来了好运。哈萨克斯坦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九位,人口数量还不及北京,而据公布的资料显示,该国拥有约40亿吨石油资源,实际蕴藏量很可能是这一数字的3至4倍。目前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产量约占世界的7%。这里出产的石油质量好,但开采难度较大,不过油价每上涨一美元,投资者的收益便会随之增长。在2003年3月美国攻打伊拉克前夕,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中国石化以数日之隔先后与英国天然气集团签署协议,分别投资6.15亿美元收购了该集团在里海北部油田共约16%的股权。该油田是最近30年以来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油气田之一。在此前半年,中国企业曾经以11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部分油田的股权,并投入近400亿美元收购了尼日利亚一家油田的开采权。
拥有8200万人口的越南,现在也不得不与中国这位素有龃龉的邻居拉近关系。越南人均年收入不足480美元,尚不及中国的一半,而中国的工资水平相当于越南的两倍。越南除了搭乘中国崛起的快车之外已别无选择,为了实现持续发展,越南离不开中国的帮助。越南目前是亚洲唯一的自然资源与食品纯出口国。越南时任总理潘文凯表示:“我们并不害怕中国。中国是一个超级大国,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竞争力。对越南的外贸来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另外,中国也急需我们的原材料。”中越两国目前正在就共同开发铝土矿进行谈判,该项目计划投资约20亿美元。
反过来看,越南对中国进口的工业品具有依赖性,市场上的电视、冰箱及数量众多的摩托车,大部分都来自中国。潘文凯总理认为:“我们的老百姓从这些廉价产品中享受到好处。”尽管越南的劳动力价格低于中国,但是外国投资者仍更加青睐中国。家居用品零售商“宜家”曾经做过一次试验:分别在中国与越南两地生产同一种金属折叠椅,其结果是,尽管越南生产成本比中国低15%,但是将集装箱成本、办理许可证及电话通讯等费用加在一起,在中国生产仍然更合算。
在全球形势变化的压力下,泰国与中国的关系也在发生转变。由于美国的一些做法引起泰国南部一些少数民族的反美情绪,美国作为合作伙伴的吸引力日益降低,与此同时,中国越来越受到欢迎。2003年底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76%的泰国人将中国视为亲密的伙伴和盟友,相反,对美国感到亲近的比例仅为9%。10年前的情况与此截然相反。泰国前总理他信于2004年3月表示:“中国使我们更加强大,因为我们接受了竞争。我们将找准自己的定位,而不会通过压低价格的办法与中国抗衡。”为此作出的努力中包括中泰在能源运输方面的合作。2003年,两国就修建一条400公里长的输油管线达成协议。通过这一途径可以将石油更加便捷安全地运送到东亚地区。
朝鲜同样受到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影响。目前中、俄、美都在按照自身利益争取使朝鲜融入国际社会。其原因一是由于这一国家对地区安全构成了威胁,另一原因还在于,该国领土上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朝鲜拥有煤炭以及其他43种、稀有矿产资源,是世界第二大镁矿开采国。朝鲜迟早要对外开放,而这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好处。2003年,中朝贸易额达到1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46%。
中国原材料供应的来源地已远远超出亚洲范围。由于中国企业的报价高、合同期长,世界最大的矿产企业之一、澳大利亚跨国企业BHP Billiton公司于2004年首次决定与中国国营钢铁企业合作开发铁矿,BHP公司持有40%股权,双方还签订了矿石供应合同。此外,BHP公司还同意将今后镍产量的一半出口中国。BHP公司2003至2004业务年度的利润额达到34亿美元,创造了澳大利亚企业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在巴西,中国投资数亿美元建立了一家铝土及氧化铝生产厂,并投资巨额美元,用于建造钢铁厂,修建天然气管道以及铁矿和铀矿的开采项目;中国在印度还投资数亿美元进行铝业生产,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投资数亿美元收购了一家镍矿的85%股份。中国将在未来几年中向阿根廷大量投资,用于巴塔哥尼亚海岸的石油开采、铁矿开发和铁路建设项目。在智利投资数亿美元开采铜矿,在委内瑞拉向石油开采、天然气管道建设、炼油业及金矿开发投资超过数亿美元。
200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南美四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由500名企业家组成的代表团随访。在2004年的最后几天,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与中国政府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同意中国开发委内瑞拉的15座油田,并建立一家炼油厂。这些协议使美国蒙受重大损失,此前委内瑞拉石油产量的60%均出口到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