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和谐的群众文化

2009-04-08 09:36林绮云
群文天地 2009年1期
关键词:效能群众精神

林绮云

群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群众文化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由于其固有的和谐特征与和谐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更加充分地发挥群众文化的和谐功能,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智力支持和以及良好文化氛围。

一、群众文化的内涵

群众文化就是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它是一个集合概念,包含着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和群众文化队伍在内的具体概念。群众的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是人们以自我的意识形态和意志来认识与把握群众文化这个对象的主观实践。自我参与,在群众文化中显现着以自我为主体的,自愿、自由的个体意识。群众文化是自觉自愿,并与一定的文化群体发生关系的。没有个体自我参与基础上的集合,没有与他人的互动,就不可能发生群众文化这一社会历史现象。自我娱乐,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也是群众文化的一种基本动力。群众文化生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后需要以自我娱乐实行自我调节与自我完善,以获得自身的满足。自我开发,是人们自我参与群众文化的目的之一。自我开发的良性循环,使人们在思想素养、文化水平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使群众文化呈现出涌动不息的活力。

二、群众文化的特征

(一)群众性

群众性是指一切文化活动都必须以群众为主体,失掉了群众,也就不能成其为群众文化,这是它的本质属性。我们所开展的文化活动,都是围绕群众的需要而进行的。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居住环境的人,都有自己需要的和适应各自情况的群众文化活动。每项文化活动都能涉及或吸引大批的群众。一切对人民的身心健康有益处,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益的文娱活动,都会吸引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结构的人民群众。

(二)自发性

群众文化的自发性是以自娱自乐为基础的,是以满足群众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的。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分地点、场合,甚至不受时间条件等限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之在活动中得到精神享受和思想启迪。人们在工作、劳动和学习之余,写诗作画,跳舞唱歌,打球玩牌等,是为了消除疲芳,恢复体力,陶冶情操,焕发精神。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往往不需要经过组织发动,也不要有关部门给予多少人力、财力。

(三)社会性

群众文化的社会性是指其活动的地域广阔,活动内容丰富,活动方式灵活,从总体上说有着极强的广泛性。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受地域的限制。从辽阔草原到湖乡海滨,从繁华闹市到偏僻农村,处处都有群众文化活动阵地。不同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中,群众文化活动只有丰富与贫乏和水平高低之分。群众文化活动都是雅俗共赏,以俗为主。像民间文学、通俗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以及舞龙舞狮、龙舟竞赛、踩高跷、比赛马等,都具有普及性质。群众文化的社会性还表现在一切文化活动都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关。如宗教活动、祭祀活动、节日活动、欢庆活动、集市活动等。

(四)业余性

业余性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时间所参与从事的文化活动,它不占据人们的主要时间和主要精力,具有极大的灵活性。群众文化则是人们在从事本职工作、学习之外进行的文化活动。近年来,随着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各地涌现了各种文化机构和群众文化骨干力量,像农村的文化专业户和乡镇街道文化中心、文化站等,都是业余性质。特别是农村兴办的一些民间职业剧团,他们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传播精神文明。

三、群众文化的和谐功能

(一)认识社会功能

群众文化在帮助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扩大知识领域,提高生活能力等方面发挥的效能。群众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经验承载体,是人们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人们在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中增长知识、经验和才智,得到发展。群众文化是人们终身教育的一个方面。群众文化的社会教育效能具有广泛、业余、灵活、方便的特点,使人们在广泛的社会生活、生活实践中,有终身获取教育的机会。

(二)传播功能

群众文化是信息传播的媒体和载体,是通过群众文化的各种传播方式,在感化育人方面产生的效能。群众文化能在参与者之间传播信息、思想和观念,对参与者形成和谐的思想和和谐的理念有着很大的效果。

(三)精神调剂功能

群众文化在调控参与者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方面所产生的效能。通过人们参与群众娱乐活动,在娱乐中得到积极的休息并调剂精神。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全过程,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准备,为劳动力再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

四、和谐的群众文化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是基础,文化是支撑。群众文化的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支撑和精神支柱。群众文化的内涵核心是“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的群众文化为构建和谐杜会提供精神支撑

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信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需要先进文化的引导和整合。群众文化具有传播和整合效能,它是信息传播的媒体和载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通过积极创作弘扬和谐精神的优秀群众文化产品,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表达和谐社会的理想,宣传和谐社会的主张,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而逐步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贵的共识和理念。中国传统群众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道德精华。群众文化由于它的群众性、教育性、娱乐性特征,历来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宣传教化和陶冶情操效能,可以培育人的品质、塑造人的灵魂、丰富人的精神内涵、提升人的文化精神,使人们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和谐的群众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和谐社会应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经验承载体、具有普及知识作用,即帮助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扩大知识领域、提高生活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通过群众文化传授交流效能的发挥,可以使人们在参加群众文化活动中增长知识和才能。群众文化的社会教育效能具有广泛、业余、灵活、方便、普及、实用、形式多样的特点,可以为广大群众开辟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参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素养,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三)和谐的群众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群众文化具有精神调剂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以使人们紧张的劳动之余,在娱乐中得到积极的休息,可以为社会情绪的调节提供宣泄的手段和渠道:可以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调节各种矛盾,使人们消除隔阂,增进了解,营造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国传统节日的群众文化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凝聚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只要传承其优秀传统的基因,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一定会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和谐的群众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效途径

和谐不仅是中国传统群众文化的显著特征,也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时代精神。中国的群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诞生于原始社会先民的生产劳动之中,寄托着先民的美好社会理想,洋溢着和谐精神。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以及各地内容、形式均不尽相同的庙会上开展的万民同乐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饱含着人民群众千百年来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也体现出了群众文化的和谐特征。

猜你喜欢
效能群众精神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拿出精神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