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娜
《BBC风云五十年》是一部记录了BBC五十年播报新闻发展的纪录片。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BBC对于世界格局、战争、重大国际事件等的报道,一条主线即从冷战的不同阶段对美国、苏联、英国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报道,关注在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形势,例如莫斯科送导弹去古巴后,最后不得不撤回,柏林墙的拆除,戴安娜王妃的婚礼等等。
虽然是对于客观的五十年新闻的一个汇总,但是它只是选取了很小的一部分组合成为纪录片。在隐藏的选择材料的自主性背后,我们还是可以明显地判断出它的主观性和倾向性,我们也能够从它展现给我们的事实中去分析属于BBC新闻的文化特征。它可以深入战场,由战地记者在离枪声十米远的地方进行现场记录,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美国9·11事件发生的画面和资料,记录撒切尔夫人通过自己的生活行为去影响英国的经济。
第一,BBC新闻具有的政治性和权威性。电视新闻功能之首就是环境的监测,它不断地向人们提供关于社会上各种事件的讯息,对于那些即将来临的自然灾害或战争威胁,电视新闻能够及时地向人们发出警告,促使他们及早防御。例如,其中报道的伦敦重大抢劫案,宗教集体自杀案件,冷战期间莫斯科运送导弹最后不得不撤回等事件。
第二,由于媒介的社会协调功能,电视新闻文化具有社会性,即激励和动员群众投入当前的事件并提出对策抵御有碍社会稳定的各种威胁;通过解释与评论防止因报道某些事件和敏感问题造成的过度刺激;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些事件以使之广为传扬,成为公众的议论中心。例如说民主主义者发生战争,伦敦广场上进行的反美行动,马丁路德金被刺杀,在苏联的监督下,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成立……
第三,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感受很少的是电视新闻在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贡献,有的比较少的新闻就是在科技方面的传承,例如,冷战期间苏联和美国进行的太空竞赛方面取得的成就,各界庆祝彩色电视的产生,摇滚文化在英国的风靡。
此外,我们很难在纪录片中找到和娱乐有关的东西,除了偶尔穿插的关于摇滚音乐的披头士的消息,或者说把王室的婚礼或者生日庆典归为娱乐。不能说电视新闻不具有娱乐性,只能说是作为BBC这种新闻机构,它有自己的侧重点,它主打的就是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而不是无谓的八卦。
我们可以从BBC走过的这五十年中看出来,要分析电视新闻的文化,首先也应该分析媒介自身的特点和它背后代表的利益集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BBC代表了一定的利益集团,有一定的阶级倾向性,并没有严格做到西方新闻媒介强调的新闻客观性,比如说对于中东地区战争的报道和冷战期间的报道,很明显,它都是偏向美国和英国的,而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报道会有偏颇。说到肯尼迪、尼克松和里根等名总统,就会散发出由衷的赞美之情,而非洲的饥民在镜头里只是一晃而过,即使是以十万为单位的死人也没什么报道的价值。这些都是隐性存在着,不容易被大众发掘的,只有当我们更加从纪录片本身出发,利用纪录片无假定性真实的特征,把新闻放入当时国际大环境下去思考和分析时才能得出来的结论。
此外,新闻文化特征是复杂的,但是它始终逃脱不了其固定的模式,或者说是戴着脚镣跳舞。它的模式是很好掌握的,它的表达方式永远都可以用一个固定的结构去解释,就好比说在这五十年里面,它对于中东地区的战地报道基本模式是不变的,都是由战地记者前往现场进行报道,而且对于美国的“喜悦”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客观公正”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或许我们可以说,属于在世界各地其他类似于BBC的媒体报道新闻的一种“神话”,他们的新闻文化都在一定的结构下产生出自己独特的效果。
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他本文的吸收和转化。”从《BBC风云五十年》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从最开始的新闻画面只是静止的纸上谈兵,到战地记者亲临战争或者冲突现场进行报道,再到彩色电视技术的出现,BBC新闻吸收了它在成长中的经验形成了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连接了过去、现在、将来的演变过程。所以说电视新闻文化还具有延续性,可以说作为老牌的媒介,BBC人有着自己的文化理念,而这些理念也在他们制作和播出的新闻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我们不难发现,《BBc风云五十年》中真实表达和记录BBC的发展,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去总结BBC所持有的政治立场和它们关于新闻价值的评判标准,而他们的立场和标准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新闻报道的方向和内容,这些东西都是要靠我们自己从纪录片中去思考的东西,而结构主义的理论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一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