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应重视问题意识的回归

2009-04-08 08:45
考试周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方法数学课堂

壮 娜

摘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意识。要使学生提出问题,首先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的形成过程及例题和习题教学,从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问题的环境。

关键词: 数学课堂 问题意识 培养方法 环境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究意识,还要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探索问题,展示他们的智慧,使他们体验到探索问题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一、要有问题意识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要使学生提出问题就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否则,问题的提出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始终保留在同一水平。有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也就没有创新。而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只会“学答”,丧失了做“学问”的能力,难怪许多教育专家在实施素质教育困难重重时提出:“孩子的‘问题意识太薄弱了”。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意识”的培养,正是我们数学教学中面临的最大课题。

那么什么是数学中的问题呢?我认为,从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中学数学中的问题应该是: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不能用现成的数学经验和方法解决的一种情景状态。课堂上学生面对的问题最好是“跳一跳”能“够得着”的才有意义,也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以此为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问题意识,以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为课堂的开始和归宿,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1.在概念、定理、法则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概念、定理、法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探究,亲身经历和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在观察、实验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案例: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回顾小学中是怎样验证这一结论的,然后让学生提问。

学生:我觉得用小学里拼图的方法验证不严密,能不能用我们学习的知识推理证明呢?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平行线的知识证明这一结论呢?请同学们先自主探索一下,再将探索的结果与同伴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猜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去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如果一开始就直接教给学生三角形内角和的定理让学生去应用,就把定理的发现过程中生动活泼的思维活动给形式化了。

2.在例题和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课本例题既是如何运用知识解题的经典,也是思维训练的典范。课本习题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制高点,又是教学大纲期望达到的目标。引导学生对这些题目进行研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欲望。

当然,好的教材也离不开教师的进一步创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为学生提供更贴切、更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素材。

案例:小明在超市中看中了两盏灯。一种11瓦的节能灯,售价60元;一种是60瓦的白炽灯,售价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节能灯售价高,但较省电;白炽灯售价低,但用电多。如果电费是0.5元/千瓦时,选用哪一种灯可以节省费用(灯的售价加电费)?显然这是一道文字长、信息量多的应用题,对于刚接触一元一次方程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要求还是偏高的。

对于这道题目,我采取了三步骤解决问题。(1)“删”教材,使问题开放,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条件提出一个个较浅层次的问题,并解决提出的问题,分解问题的难度,增大学生探索的广度。(2)“补”教材,使问题延伸,增强学生探索的深度,引导学生乐于发现问题。这是对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认识这类应用题的本质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现在的数学教材越来越倾向于发展性或探索性的数学问题,此类问题给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需要学生去探索、分析,进而形成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它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而每个角度都包含着他们自己的见解。

案例:如图,∠1=∠2,能判断AB∥DF吗?为什么?若不能使AB∥DF,你认为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什么?写出这个条件,并说明根据你添加的条件能判断AB∥DF的理由。

这道题目学生给出了许多条件,有∠CBD=∠EDB、BC∥DE、∠ABD=∠FDB等,根据不同的条件学生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内错角的定义及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由于问题是开放的,有利于学生向思维的深处和广处发展,发展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问题的环境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维在没有外来压力的状态下最为活跃。即:课堂好比舞台,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好比演员。导演必须想方设法引导演员“入戏”,调动起演员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准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最终才能表演出一幕生动活泼的戏剧。

问题探究最本质的是积极的思维活动,思维过程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是对问题的探究。在课堂上,当学生在探究中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解决,更不能在学生还没有弄清问题时“好心”地告诉学生怎么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起来是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有困难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学生探索走入困境时,为学生点燃希望的火花。也许我们都曾面临过这样的状况:无论怎样鼓励,学生就是提不出问题。他们不是不敢或不愿提,而是不能、不善于提问。他们不会思考,不知道问什么、怎么问。这时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问题,教给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授之以渔,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面对情境会思考、会联想、会总结,逐步掌握提问的决窍。

总之,“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陶行知也言:“发明千千,起点一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为重要,并非一朝一夕能达到的,我们只有从每一个四十分钟做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方法数学课堂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