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霞
摘要: 语言,作为思维方式的主要载体,是人类思维最重要的工具,同时它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而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习惯或者思维的程序,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打在人身上最突出的烙印。因此不同的语言结构主要取决于不同的文化及思维方式。
关键词: 中英通告 差异 结构性分析 原因性分析
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曾经说过:“语言是社会现实的向导。”语言,作为人类日常交际中最重要的媒介,传达了我们的思想,也提供了机会让我们了解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正是通过这些差异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一个种族的思维及其生活的特点,因为语言的结构差异,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民族文化差异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中英两则通告的差异进行具体分析,试图找到造成这种差异的成因,从而进一步提高各民族人群相互交际的能力。
1.结构性分析
关于2008年12月份工资延缓发放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根据校董事会决定,学校定于2008年12月1日起实行新的薪酬结构方案。因涉及有关单位人员岗位核定等事宜,经学校研究决定,原定于1月8日发放的工资现推迟至1月15日前发放。
××××××
Daylight Saving Time Changes
Daylight Saving Time will begin three weeks earlier this year,on Sunday,March 11th,and end one week later,on November 11th,as a result of the Energy Policy Act of 2005.Many electronic devices(desktop and laptop computers,handheld devices,clocks,DVD,CD and game players,etc.) are programmed to know when the traditional DST begins and ends,but some may not be prepared for this change.To help ease this transition,take the steps described below:
…
此两则通知中,第一则通知取自某高校网站,关于工资推迟发放的。第二则通知同样来自于高校网站关于日光节约时制提前的通知。从第一则通知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通知首先说明了其来源——是由校董事会决定的,其次公布了他们的决定——实行新的薪酬结构方案,再次是对此进行了解释——因涉及有关单位人员岗位核定,最后才说出了通知中最重要的信息——工资将于15日前发放。而第二则通知相对而言简单一些,首先提出的就是最重要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信息——具体时间的变化,同时指出此通知实行的依据——Energy Policy Act of 2005,但是最重要的是后面会有一系列人性化的指导措施来帮助大家克服由此而造成的困难。
我们可以很大胆地假设,如果此两则通知分别由对方来发放的话,第一则通知首先会以对于此次调整给大家带来的不便进行道歉,并通知工资发放的具体时间。而第二则通知若我们贯以一个中国式的结尾则是:希望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2.原因性分析
正如萨丕尔所说,语言,作为一种结构来看,它的内面是思维的模式。所以东西方语言的差异,归根结底,我们还得从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分析。思维方式指的是人们观察事物、体认事理,作出反应时做采取的一种基本思路,所拥有的一种心理定势。它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习惯或者思维的程序,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打在人身上最突出的烙印。而语言则是其具体的体现。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Robert.B.Kaplan曾经很清楚地用图表向我们展示了汉英两种文化的思维方式。而不少中外学者也表示普遍赞同,认为英语思维是一种线形思维,而汉语思维是一种螺旋式的思维。西方人习惯谈话或者写文章、作演讲直接开门见山,把话题放在最前面,以便能够引起听话人或者读者的高度重视,而中国人在向别人提出要求的时候,则总是以原因、背景开头,以便让对方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或者引起对方的同情和理解,之后才会提出自己的具体要求。因此,如果对于彼此的文化还有思维方式不太了解,那么就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坐在谈判桌上,对于美国人的直来直去,中国人可能会认为他不够礼貌、不够含蓄,而对于中国人的矜持,美国人则会认为他不够爽快。亦因此,曾经有人开玩笑地说,对于东方人发的信函,西方人可以从后面开始看,而对于西方人发过来的信函,为了保持心理平衡,东方人同样可以反过来读。譬如上述通知中的第一则,如果想第一时间获知想要的信息,同样也可以反过来先看最后面一句话,因为那才是大家最关心的信息。
此外,对于此两则通知中还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即我们在播报通知的时候往往会先加上:根据×××的决定,或者接上级通知等。在我们看来,“大家”的利益总是应该摆在第一位,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小家”的地位,所以我们经常会有“舍小家,保大家”这样的口号。千百年来,我们接受的教育即为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要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而在西方人看来,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个人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及决定,这是其他任何人或者任何部门都不能替代的事情。所以通常在年终集体聚餐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安排,参加活动,以求和谐。这些也同样可以在我们的口头禅“随便”中得到体现。譬如在年终聚餐征集意见的时候,当被问到“吃什么”或者“去哪里”之类的问题时,中国人习惯说“随便”。而事实上,此“随便”并非真正如西方人所表达的no matter where we go or what we have for dinner/it does not matter。它想要表达的仅仅是一种和谐:你们觉得想到哪里或者想要什么都可以,我的意见无所谓。在我们看来,个人利益不算什么,首先是集体的,只有集体和谐美满,个人才可能得到满足。而西方人则比较看重个人的权益,个人权益的满足与实现才是最根本的。
当然,我们分析的只是上述通知中所体现出的一小部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正如徐念慈先生所描述的,英文语篇结构多为逆潮式(anticlimax),其特点是“起笔多突兀,结笔多洒脱”。洒脱,不仅体现在他们篇章结构的结笔,更是他们生活的一种态度;而中文语篇结构是“起笔多平铺,结笔多圆满”。圆满同样体现了中国人力求和谐的生活态度。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只有清楚了这一点,才有可能成功培养多向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伯海.中国文化之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Francis L.K.Hsu.Americans and Chinese[M].New York:National History Press,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