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云 石云龙
【摘 要】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对小说人物分析提出了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运用,本文试用他本人在小说人物方面的文艺理论来解析他的杰作《霍华德庄园》中的人物创作。
【关键词】《霍华德庄园》 扁平人物 圆形人物 人物模式
一、引言
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最初源自福斯特1926年至1927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所做的一个题为“小说面面观”的系列讲座,后整理成书。此书出版后,“深受西方文学艺术界的好评,并被誉为‘二十世纪分析小说艺术的经典之作”。在这本书中,人物方面的分析占据重要的篇章,是唯一被分为上、下两章的一个主题。在第四章人物(下)中一开篇,福斯特说道:“人物必须适应创作的其他要求。”因为在小说创作,“他(指作者)还是喜欢讲有关人的故事。人物是按照作者的召唤出场的,但他们总是充满叛逆精神。他们想过自己的生活,结果往往超越小说的主要设想,这些在创作中创造之物,竟常常同作品无法协调起来。假如给他们以充分自由,这些人物准会四处冲撞,弄得整篇小说支离破碎;如果限制过严,他们又会以奄奄一息作为报复,使小说因内部衰竭而无法生存。”(福斯特,1927,58)。为解决这个问题,福斯特提出两个方法,第一种便是“对各类不同人物的运用”(福斯特,1927,59)。而各类不同人物可以被分为两大类: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二、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是他对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在小说创作中的运用。扁平人物是指那些被“称为‘性格人物,而现在有时被称为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福斯特,1927,59)。扁平人物会从头到尾坚持一种性格,作者给他赋予了一种鲜明的性格特征,他在作品中会保持一贯的作风。针对一些作家和评论家强烈反对扁平人物的作风,福斯特为扁平人物辩解,提出在小说这一特定体裁中,扁平人物自有扁平人物的优点:“一大长处是容易辨认。一个作家如果想竭尽全力去扣动读者的心扉,扁平人物对他是十分有用的”。(福斯特,1927,60)。而另一大优点便是“他们事后容易为读者所记忆。由于他们不受环境影响。所以始终留在读者心中。”(福斯特,1927,61)。
由于以上的原因,福斯特对扁平人物情有独钟。在《霍华德庄园》一书中,福斯特所创作的人物在更深的层面属于扁平人物,从某种方面来说这正应合了他的小说理论。这些人物性格即使在某一时刻或某一点上有所偏离,但在深层次上讲,他们的被贴了标签。玛格丽特在开始被塑造成一个理性人物:睿智、富有洞察力、自制力较强,尽管有些波折,这样的形象其实是贯穿全文的。在出场时玛格丽特在处理妹妹海伦和弟弟的问题上就展示了她的理智的一面。另一个重要的体现便是她与亨利的关系上。虽然她接受亨利的求婚而且不顾他的错误还是坚持与亨利结婚,在一定程度上有受感情驱使的因素,但进一步分析,我们会看到她的理性更具有决定意义。在接受亨利求婚之前,她已洞察到亨利的内心,清楚地知道他和他的家族所具有的缺点和优点,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欠缺。而他们所缺少的,正是他们可以互补的,这是精神和性格的互补。她的接受求婚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感情冲动,而更多的是基于一种理性的分析。而在意外得知亨利有一个情妇时,虽然她很震惊,但却理智的行事。她的理性是贯穿她性格的主线。另一个重要人物便是亨利。他与海伦一样都是比玛格丽特更具有扁平形的人物。福斯特贴在他身上的标签是:物质型的、自私型的、大男子主义型的资产阶级的典型。这也是他性格的主线。在小说开始海伦写给玛格丽特的信中,我们便已经知道亨利的颐指气使和大男子主义。随着露茨的遗嘱的发现,亨利的伤痛之情变为怒气,认为妻子把家业的一部分分给别人是一种背叛,不再为妻子的死亡而悲伤。他丝毫不同情巴斯特的遭遇,搬出“物竞天择”的理论来摆脱自己的过错。即使在儿子查理斯失手杀死巴斯特之后,他也并无悔改之意,并对儿子说他攻击巴斯特是应该的。在儿子被真正定罪,被判入狱,也并没证据表明他的悔改,相反,我们看到的还是他的自私和物质性。
之所以在《霍华德庄园》中会出现这种以扁平人物占据主要地位的现象,是与福斯特的小说理论分不开的。在《小说面面观》中,福斯特特别提出扁平人物的重要性和其不可缺少的地位,并盛赞狄更斯的小说,认为狄更斯的人物基本上都是扁平人物,但却具有独特鲜明性,比现实更能反映现实。从实践方面来说,福斯特在《霍华德庄园》中的这种人物创作模式有其匠心独在之处。玛格丽特的理性与妹妹海伦的感性正好形成对比,形成二元对立,这种一贯性的对立更能承载作者在意义上的深入,从而更清楚地表达作者的意念。
下面继续谈谈福斯特圆形人物理论在《霍华德庄园》的运用。福斯特并没有给“圆形人物”下定义。根据“扁平人物”,我们可以推出“圆形人物”是那些具有复杂矛盾性格的人物,他们在小说情节中的性格呈现出多变性。他们之间的不协调反而使人显得比道格拉斯先生所描绘的更为真实。”(福斯特,1927,62)。在《霍华德庄园》中,最有圆形特性的人物便是玛格丽特。这样说并不与上面所谈得扁平人物起冲突。福斯特在评述简•奥斯汀的《曼斯费尔德公园》时,极力赞扬简•奥斯汀塑造人物的手法,那部作品中的波特兰夫人“曾被一句简单的话被扩大成为圆形人物,但反过来又变成扁平人物。奥斯汀多么了不起啊!(福斯特,1927,67)。我们在《霍华德庄园》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形:一个扁平人物被简单的话语或简单的事件扯成圆盘状或是圆形。就拿玛格丽特特来说,她对待亨利一直是顺从的态度。尽管玛格丽特很想在婚后有个定居的房子,但亨利却不和她商量就把房子租出去,玛格丽特还是接受了。在得知杰姬的事情后,玛格丽特反而对亨利说对不起,就如同露茨一样,她也是顺从宠着丈夫。到此为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扁平人物。但接下来,福斯特却让玛格丽特反叛如火上爆发一样喷涌而出。她痛斥亨利在道德问题上对自己和对海伦所采取的双面标准,并决定和亨利分开。这样的一个情节构建,使读者在腻烦了玛格丽特的顺从之后,产生了新鲜感,而玛格丽特这样一个本来的扁平人物也一下弹越成为一个圆形人物,呈现出立体感,免于沦为枯燥无味的人物。但接下来,玛格丽特在亨利的请求下留下来,又一次顺从他,从而从一个圆形人物又转化成扁平人物。亨利的人物塑造也带有圆形的特征,他虽一贯自私自利,但福斯特也展现了他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好客的一面。在某时某点上上也呈现出圆形的特质。
三、结束语
从上面的论证中,我们可以看到福斯特的人物创作理论在本人小说创作中的实施运用。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有机的交融衬托,如果说扁平人物加深了意义层面,那么圆形人物则加宽了涉及范围。两者在小说中的合理运用才能使人物的塑造更适应各种需要。
参考文献:
[1]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
[2]E•M•Forster, Hawards End.
[3]Professor ANJeffares,Professor Suheil Bushrui.The edition of York Notes on Howards End, London: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84.
[4]岳峰.“多重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