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嫒嫒 贾 慧
一、构建高校学生工作长效服务机制的必要性
所谓的高校学生工作长效服务机制是指高校以服务学生工作的开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而建立的能够帮助大学生办实事的各种体制和制度。新时期,构建高校学生工作长效服务机制有时代的因素,更有现实的原因。
(一)构建高校学生工作长效服务机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高校学生工作作为育人的工作,担负着培养和谐人的教育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高校在学生工作中,要自觉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大学生在自身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建立和健全为大学生办实事的各种长效服务机制,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是构建高校学生工作长效服务机制的重要原因
贫困大学生问题突出。近些年来,针对高等学校中的贫困大学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他们的经济困难,但问题仍然突出,并引发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热情减退,价值观错位等。这些不和谐的现象一方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也与高校学生工作中没有处理好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有关。
大学生心理健康负面凸显。高校学生因为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因素伤害自己或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学生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灵伤害,在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刻担忧。心理健康负面的凸显迫切要求高校建立健全心理和谐的教育机制,为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和谐心理提供帮助。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教育制度本身的变革以及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截止到今年4月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有39%,就业难的现象不仅影响到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也给高校学生工作增加了难度。
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不足。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体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实践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足,社会实践缺乏经费保障等。这些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影响了高校实践育人的效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构建高校学生工作长效服务机制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健全贫困生资助机制
目前,针对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各种问题,高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机制。首先,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学校领导和各院系要充分重视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制定和完善各种资助政策,从制度上提供资助保障。其次,广开资助经费来源。高校贫困生资助经费除了依靠政府投入为主外,还要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最终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最后,加大资助程序的监管力度。高校的贫困资助机制最终是以各院系和学工部等作为发放单位的,为此必须提高各院系、学工部在落实资助程序上的监管力度,严格杜绝在资助机制上的舞弊现象,做到在资助程序上公平、公正、公开,真正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二)建立健全心理和谐的教育机制
高校在学生工作中构建心理和谐的教育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常识的普及教育。其次,切实推进心理咨询工作,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高校领导要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如加大对心理咨询工作的投入,改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条件,加大对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培训等。最后,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三)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还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业务素质也参差不齐。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和完善新的就业指导机制。在就业理念上,积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就业指导上,加大管理力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信息;在就业培训上,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技能培训,通过举办就业模拟招聘,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挫折教育,帮助他们总结就业经验,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四)建立健全大学生实践育人机制
高校建立大学生实践育人的工作机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社会实践的内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应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分阶段进行设计。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重在让他们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实践的形式以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活动为主。其次,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高校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探索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创业就业等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并使之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如国家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方性社会实践基地等。最后,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具体包括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和师资保障等。
三、构建高校学生工作长效服务机制的意义
(一)构建高校学生工作长效服务机制有利于学生工作的良好开展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已不再仅通过教育达到目的,更多的采取了“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的新型育人方式。构建学生工作长效服务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实施服务育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构建高校学生工作长效服务机制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高校学生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大学生的发展首先体现为全面发展,高校通过探索和建立各种长效服务机制,通过把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能够帮助大学生在提高智力的同时,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保持身心健康的发展;在实现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其次,大学生的发展体现为协调发展。高校通过建立为大学生办实事的各种长效机制,建立学生工作的保障体系,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发展过程遇到的难题,为大学生的协调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教育环境,让大学生在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能将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张嫒嫒,1987年生,贵州遵义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贾慧,1984年生,河南周口人,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