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贞祥 杨永岗 卢子明
菜豆根腐病的发生和防治
赵贞祥 杨永岗 卢子明
菜豆根腐病从幼苗到采收期均可发生,感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开花结荚期症状逐渐明显。菜豆根腐病主要为害茎基部和根部,一般从复叶出现后开始发病,病株表现明显矮小,下部叶片变黄,从叶片周围开始枯黄,但不脱落,病株容易拔出。在主根和茎基部受害处,初见红褐色斑痕,后变黑褐色至黑色,无规则形,病部稍凹陷,有时病斑开裂,并深入皮层,侧根很少或腐烂。主根全部染病后,地上部茎叶萎蔫或枯死。潮湿时,病部表面常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其次在厩肥中越冬,带菌土壤、田间的病残体或带菌的厩肥是翌年的初侵染源,借雨水、灌溉水、农事作业传播,从寄主地下伤口侵入使皮层腐烂。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又借助雨水溅射或流水传播,进行重复侵染,致病害蔓延。高温(28~32℃)高湿的环境条件最易诱发病害。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和土质粘重、疏水性差的菜地,连作地通常发病重。病害的发生与土壤中的菌源、菜豆品种的抗病性有关。粘土地发病重,冷害,施用未腐熟的粪肥,根部有伤口等都可引起发病。设施栽培时,因减少了病原菌越冬的困难,发病更为突出。天水市6~8月高温季节发病严重。
3.1 重茬
病菌随病残体或厩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无寄主时可腐生10年以上。重茬种植,可使病原菌在田间积累,导致根腐病发生逐年加重。
3.2 管理粗放
种植菜豆时整地不严格,地块高低不平,雨季或灌水时,导致田间积水容易形成发病中心,灌水时大水漫灌、串灌,或连续出现大雨、暴雨后积水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引起发病,造成病原菌田间传播。
3.3 气候适宜
有利病害发生流行的条件为高温、高湿、连阴雨、大暴雨、大水漫灌等。菜豆根腐病菌菌丝适宜生长的气温为24~28℃。天水市6月以前气温较低,根腐病很少发生,进入9月天气转凉,病害蔓延速度显著减弱。6~8月天水市平均气温在22℃以上,适宜菜豆根腐病菌的生长,此期正值主要降水季节,田间湿度在80%以上,菜豆根腐病发生较重。
4.1 清洁田园,平整地块
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彻底清洁田园,拔除根茬,拾净田间残枝落叶,并将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对土壤要深翻暴晒,以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基数。菜豆根腐病发病一般在田间地势较低的地段,所以播前要严格平整地块,避免低洼积水,可有效减轻病害发生。春菜豆适期早播,秋菜豆适期推迟播种,以避开苗期高温期,可减轻发病。
4.2 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选用生长势强、商品性好、抗病耐病的品种,如甘科架豆王、天科架豆王、长城架豆王、秋抗6号、春丰4号、丰收1号等。
4.3 倒茬与套种
切忌连作,与非豆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与大蒜套种,可以减轻菜豆根腐病为害。
4.4 合理灌溉
采用高畦种植,合理灌水,以小水浅灌为原则。灌水时间以早、晚为好,杜绝雨前、雨后或久旱后猛灌。一般播种后要浇足水;缓苗发根时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系深扎;结荚盛期要充分供给水分。6~8月菜豆根腐病盛发期,视墒情适当减少灌水次数,切忌大水漫灌、串灌,提倡浅水小畦灌溉。
4.5 化学药剂防治
发病时应及时拔除病株并带出田外处理。6月下旬至8月下旬,田间零星发病时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喷洒。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喷洒茎基部,喷药量以能沿茎蔓下滴为宜。或者选用12.5%治萎灵水剂200~300倍液、60%防霉宝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根腐灵300倍液等灌根,10天后再灌1次。
国家财政部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天水市菜豆优质标准化栽培技术”的部分内容。
赵贞祥,甘肃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谷试验站,741200,电话:0938-5932020,13993835734,E-mail:haohaotintinzhao@yahoo.com
杨永岗,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信作者,甘肃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谷试验站
200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