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第一轮复习方法初探

2009-04-03 01:18许绍芬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9年1期
关键词:雪线环流错题

许绍芬

1分析综合法

分析法是把事物和想象的整体分割成若干部分进行研究和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法则是把剖析过的事物和现象的各个部分及其特征,结合为一个整体概念的思维方法。复习自然地理的时候教会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至关重要。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1读懂吃透教材内容。任何一道高考题最终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在教材中找到出处。因此读懂吃透教材是学好自然地理的关键。比如大气部分,首先讲大气的分层和热力状况,实质是讲了气温相关问题;然后讲大气运动,引出气压相关知识,接着讲解全球性大气环流,层层深入,水到渠成,而这些都是为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奠定基础,最后总结性讲述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始终贯穿了人地协调这一基本地理理念。

1.2弄清地理基本概念。分析某一地理要素成因、过程、结果,必须对基本概念有一个透彻的理解。比如很多学生感到纳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藏高原光照强,却气温低?这就得弄清光照和气温的概念,光照强弱指的是白天某地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而气温高低指的是热量收支差额。弄清二者概念解释光照与气温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1.3抓住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主导因素。构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影响因素并非同等重要,对于不同地区的同一问题,分析时就要找出主导因素。如影响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呈正比,温度高时雪线也高,温度低时雪线低。降水与雪线高度高度关系密切,降水越大,雪线越低,降水越少,雪线越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比北坡低,因为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因此降水占主导因素。而天山北坡比南坡雪线低,主要原因是北坡为阴坡,气温低,所以雪线低,同时北坡也是迎风坡,降水多,导致雪线低。即在降水丰富的地区,迎风坡带来的降水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导因素: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温度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导因素。

2比较法

应用比较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或现象间相互联系的认识,有助于地理知识的系统化,形成“知识一能力一实践”的网络,从而加深对各种地理事物和地域特征的理解和记忆,大大提高地理复习的效率。比如地理许多名词的本身就形成了对比。诸如: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与等深线、冷锋与暖锋,气旋和反气旋,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等,教师在复习时紧紧抓住这些概念的内涵,在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将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区别和对照理解,可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纠错法

订正错题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把做错的题目都集中在一个本子上,每到考试前都看这些错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如果做错一次之后再第二次犯错,那么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我就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纠错本,在每次周练或月考试之后,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将错题改在本子上。并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写出此题出错的原因;第二:分析同类问题的解决办法;第三;相关知识连接。这样就可让学生犯过的错题不再错或尽量少错。

4绘图法

自然地理复习,能结合地图的地方,一定要结合地图复习。读图、析图的过程就是记忆图象的过程。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速度先快后慢,只有进一步巩固才能形成比较牢固的记忆。其中绘图法,就是很好的解决方法。构建模式图,是学好地理方法之一,它利于弄清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如可以用一个环流模式图来解释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和水循环等多种地理现象。如果让学生自制地图,效果会更佳。笔者在复习了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之后,要求每位学生用一张白纸临摹世界气候分布图,通过自己亲手绘制,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倍加珍惜,会经常拿出来翻阅。并要求他们在复习完板块运动、洋流分布、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后把相关内容叠加在上面,这样不仅熟悉了地图内容,还掌握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猜你喜欢
雪线环流错题
内环流控温技术应用实践与发展前景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雪线上的金刚
热盐环流方程全局弱解的存在性
谜底大揭秘
两相坐标系下MMC环流抑制策略
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