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全球化不平衡性简析

2009-04-03 09:48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9年2期

范 超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全球化迅速发展,贸易发展中不平衡的矛盾也日益深化。本文从贸易全球化进程与贸易自由化制度关系的角度,分析了贸易全球化不平衡的根本原因,论证了贸易全球化中相互依存的制度前提是建立合理的贸易自由化制度;贸易全球化进程是阶段性的,贸易自由化制度也应是渐近的,发展中国家应采取适合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贸易自由化政策。

〔关键词〕贸易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不平衡

中图分类号:F740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09)02-0068-04お

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其内在动力来自于国际贸易给各国带来的各种比较利益。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人们认识到基于不同发展水平间自由贸易的不公平性和由此导致的贸易全球化不平衡性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的现实障碍,对各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影响。

一、贸易全球化不平衡的表现及影响

(一)不平衡发展中的贸易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全球化发展更加迅速。贸易总量年均增长率6.5%;贸易内容不断丰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快速增长;各国间经贸联系紧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6年世界经济展望》表明,1995年以前,全球外贸依存度在40%左右,此后11年内迅速提高到60%左右,世界各国或各地区经济都不同程度地融入其中。但是各经济体的贸易发展速度、参与贸易全球化的主动性与深度却是复杂、不平衡的,国际贸易格局中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

第一,世界贸易高度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二战以来,发达国家一直占世界贸易的绝大部分比重,所占份额虽有增减变化,但其支配地位并未改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占世界货物出口的2/3,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更是占有绝对优势,当今世界贸易仍然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根据WTO发布的全球贸易报告,2006年全球商品进出口额排名前十位的除中国外都是发达国家,其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额的3/5。

第二,世界贸易地理流向仍以发达国家为主。二战以后,国际贸易地理流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首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居次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个趋势仍在加强。同时发展中国家贸易从整体上对发达国家依赖性相当大,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贸易关系不平衡;不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中的贸易地位也大不相同,同发达国家制成品贸易的增长主要来自亚洲、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则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

第三,世界贸易商品结构变化主要适应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在少数发达国家主导下发生了深刻变化,初级产品生产更趋紧缩,传统制造业减少,高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迅速增长,高科技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剧增,产业内贸易占主导地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适应了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地位;并且产业水平差异越大,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水平和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差距就越大,贸易全球化不平衡性越明显。

第四,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的控制作用进一步增强。当前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和外部贸易在国际贸易总额中约各占1/3,跨国公司的资源、市场控制力及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作为世界市场的微观主体,跨国公司参与贸易全球化的广度、深度甚至超过了某些国家,使世界市场上跨国公司间的竞争几乎决定了某一行业中国家之间的竞争,跨国公司在贸易竞争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跨国公司在贸易全球化中地位的提高加剧了贸易全球化的不平衡性,使强力集团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贸易全球化不平衡的影响

宏观层面,贸易全球化为参加方带来的经济利益一部分是自由贸易交易中的直接利益,从贸易全球化不平衡的表现来看,发达国家大多是国际市场上占有支配地位的买方和卖方,其优势产品价格较高。贸易自由化的另一部分经济利益是出口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是有条件的。当前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落后发展中国家参与贸易全球化程度由高到低、各不相同,如果一国参与贸易全球化的程度不够深或不占有自己的生产、分销资源,贸易全球化不平衡性就会缩小出口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扩大贸易利益分配的不公平,扩大国家间收入的差距。

微观层面,一方面,追求贸易全球化规则意味着跨国公司为获得最小成本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跨国转移,这会使工人工作的不稳定性、被动性增加。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一般不具备跨国公司那样的跨国生产、营销体系和能力,在跨国公司推动的贸易全球化中,它们若不能实行以适应经济全球化为目标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竞争力,便无法同跨国公司竞争,无法继续生存或发展。

二、贸易全球化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目前贸易全球化的影响几乎波及世界各地,这一过程若没有一个促进贸易自由发展的制度框架的空前发展,是无法想象的。贸易自由化制度的优越性是贸易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其缺陷或弊端也已成为贸易全球化发展的障碍因素。揭示贸易全球化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必须从制度入手,撇开那些表面的、直接的、通过现象和数字加以分析的问题,挖掘与贸易全球化不平衡紧密相随的深层次的制度因素,正确理解当前贸易自由化制度的实质。

(一)贸易全球化不平衡性与贸易自由化制度的历史考证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发展过程,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最显著的内容,贸易自由化既是使自由贸易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强的制度框架,也是使贸易不平衡的矛盾深化、复杂的制度安排。

1870—1914年第一次浪潮: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推行下,指导着全球分工和市场,占世界人口多数的亚、非、拉国家集中生产销售食品和农矿原料,占世界人口少数的欧美、日本集中工业品的生产销售,形成中心国家工业品与外围国家初级产品交换为主的贸易模式,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

1950—1980年第二次浪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GATT框架内推行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制度,促进了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同时,发达国家内部、发展中国家内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发展都很不平衡,后者尤为突出,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大多数实行贸易保护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次浪潮: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新的多边贸易体制形成,其成员几乎包揽全球贸易,发展中国家也纳入其中,一些重要的发展中国家贸易地位显著提高,同时另一些发展中国家被边缘化趋势也在增强。代表发达国家利益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大行其道,全球贸易自由化加强的同时,贸易不平衡性也在加剧。

(二)贸易自由化制度的现实分析

自由贸易通过市场使贸易便利化,同时对那些自由参与的人带来日益增长的繁荣。这种逻辑推理似乎在理论上很吸引人,但现实中贸易全球化不平衡问题日益指向贸易自由化制度本身的核心。

1.公平性分析

实践表明,自由贸易带来的整体利益分配和成本负担对于不同国家、不同阶层是不平衡的,各国能否趋利避害,取决于当前贸易自由化制度的具体安排。

利益分配方面,不同发展水平主体基于同一竞争环境下的自由贸易利益分配是有失公平的。自由贸易是一种“强势贸易”,在同一竞争环境下,发达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强势地位,打开国外市场,获得廉价资源,赚取高额利润,成为贸易自由化的最大受益者;自由贸易一定程度上虽也改善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环境,但由于它们在国际分工交换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依赖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从而无法充分享受贸易自由化的利益。

成本负担方面,遵循共同的国际规则是各国实施贸易自由化的成本。当前贸易自由化规则大多由发达国家主导,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国内规则的特点,无需承担过多的制度变迁成本;同时主导地位可以使其制定对自己有利的贸易规则,最大限度地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市场效益,保护其劣势产业,获得额外收益。贸易自由化规则的不公平,进一步加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改变现有贸易格局会更困难。

2.自由度分析

历史上从来没有完全、绝对的自由贸易,贸易的自由度是根据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贸易对象在不同领域有所区别的,当前世界贸易的自由化程度也是不平衡的。

(1)世界贸易组织的自由贸易规则具有渐近、不平衡特征。货物贸易自由化快于服务贸易自由化;制成品贸易自由化程度高于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高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服务贸易;发达国家间贸易自由化程度高于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内部贸易自由化程度高于对外部的贸易自由化。

(2)发达国家贸易自由化具有实用主义、两面性特征。目前发达国家实行的单方面自由贸易仅限于最不发达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抱怨发达国家自身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却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例如发达国家每天对农产品给予巨额补贴,却要求发展中国家取消农产品、甚至是电子产品的补贴,导致有利于工业化国家的不平衡。当前的贸易体制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自由贸易,发达国家极力倡导的自由贸易是从实用主义出发,运用贸易自由化之名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为其垄断资本利润最大化服务的。

(3)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程度更是千差万别。亚洲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上升较快,东亚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最快,拉美贸易自由化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南亚国家也在谨慎的推进贸易自由化,其他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进程则相对滞后,非洲及中东贸易自由化相对下降。

3.制度选择的唯一性分析

博弈分析是通过选择寻求和建立较好制度的一个有效的经济学工具,自由贸易主义者借助博弈分析工具说明选择自由贸易制度的好处,认为如果博弈双方是理性的,都能获得所有信息并只进行一次博弈,则自由贸易是双方的最优选择,且双方利益相等。由此可见,自由贸易制度的选择是有限制的,这种博弈结果的条件受到了现实的挑战,贸易自由化制度形式的单一性受到置疑。

当一国经济人从事国际贸易时,各国政府都根据自身要求制定相应的贸易政策,保护本国利益,甚至牺牲他国利益;当国家利益成为交易要素时,理性决策的逻辑起点就不具有现实性,自由贸易就不一定是最优选择。现实中国际贸易也不是一次简单的博弈选择,而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博弈的过程,如果博弈双方在自由贸易中的利益结果不均等,受损一方就可能采取相机抉择的策略,其博弈的结果是多样、不确定的。理论上双方自由贸易选择的结果是贸易利益相等,但现实中贸易全球化不平衡是长期存在的,发达国家贸易的纯利益要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会保持这种不平衡状态甚至加剧现有的不平衡。

因此,现有贸易格局下,对于政策体制相似、贸易地位平等、利益分配均等的国家来说,自由贸易是其博弈的最优选择,而对于在以上方面存在劣势的国家,自由贸易的结果未必是博弈。

三、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政策的现实选择

贸易自由化制度具体反映在各国的贸易自由化政策中,同一自由程度的贸易自由化制度不具有全球通行性,各国贸易自由化政策应有所差别。因此,自由贸易并不意味着不需要保护,这一点对于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发展中国家应采取适合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度的贸易自由化政策,在WTO框架下寻找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

(一)顺应历史潮流,积极融入贸易自由化进程

贸易自由化是当代国际贸易的主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宽松的国际贸易环境,有助于加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更好地利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机遇是发展中国家适应历史潮流的理性选择。但是发展中国家融入贸易自由化的历史过程大多比较被动,它们只是规则的遵循者,而不是很好的利用者,更不是制定者,不能充分保护和创造自己的贸易利益。因此,以积极的策略融入贸易自由化进程是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成功的关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国际规则与国内规则基础差异大,容易产生制度变迁成本,引起摩擦纠纷,因此,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市场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其次,发展中国家应更多地关注多边贸易体制的活动,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使这些协议和条款能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从多边贸易体制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安排中获益是其融入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特殊利益所在。此外,继续参与区域和双边层次的贸易自由化合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提升本国和本地区或本集团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共同抵御贸易全球化的不平衡问题。

(二)遵循国际惯例,开放中寻求适度保护

贸易自由化制度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中国家在推进贸易自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应根据本国的竞争能力,在WTO框架内谨慎地选择适度的贸易自由化水平和不违反国际规则的保护政策。

第一,根据国际规则制定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国内产业的适度保护政策。从国际惯例的历史和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来看,如克鲁格曼所说, “政府对贸易的干预在某些条件下可能符合国家利益”。开放环境下一国政府应对具有不同竞争力的产业区别对待,应主要保护那些企业竞争能力弱、承担非市场压力大、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着眼于培育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参与自由贸易, 并在适度竞争中获取比较利益。

第二,有效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贸易安排进行保护。发展中国家应充分利用WTO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利用较低的义务水平,可以使发展中国家遇到阻碍时实施较低水平的贸易自由化措施;利用较长的过渡期安排,可以根据产业竞争力的大小制定合理的市场开放顺序;利用技术援助,可以将新技术与本国要素优势相结合,变进口为出口;利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开放服务市场的优惠规定,可以对重要服务业实行战略补贴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第三,掌握和灵活运用符合WTO原则的新贸易保护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的方式受到WTO规则的限制,发达国家更多地通过出口补贴、反倾销措施、劳工和技术标准等新措施来保护国内市场,通过贸易谈判迫使他国开放市场,扩大出口。如何寻求不违背WTO的基本原则甚至能够超越基本原则的隐性措施来保护本国贸易,是各国贸易政策的新课题。发展中国家应认真研究并利用这些新贸易保护措施,保护自身的贸易地位和贸易条件。

四、结 论

第一,贸易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密切相关。贸易全球化是国际贸易规模扩大、各国贸易依存度加深、贸易发展不平衡的过程,贸易自由化是指导这一过程的规则,也是使这一过程中的不平衡矛盾深化的制度。

第二,解决贸易全球化不平衡的矛盾必须首先从制度入手。既要承认当前贸易自由化的合理内核,又要深刻认识其现实运作中忽视公平、过于简化及两面性的特征,贸易全球化中相互依存的制度前提是公平、真实的自由贸易。

第三,贸易全球化也是使国家间权利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的贸易制度全球化过程,当前发达国家主导的贸易自由化制度实质上支持贸易的不平衡性,具有知识、权力优势的人制定规则,其他人遵循规则。

第四,贸易全球化的过程是阶段性的,贸易自由化也应是渐近的,同一时期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同一竞争环境下应实行不同层次的贸易自由化政策措施,贸易自由化制度本身也应是一个发展的过程。お

参考文献:

[1] 郭连成.经济全球化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应对[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不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 李琮.经济全球化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 张汉林.强国之路: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战略及政策选择[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6] 龙永图.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王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