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忠舜 喻治达
摘要: 2008年北京奥运会直接推动了我国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作为体育产业一部分的高校体育产业在北京奥运的推动下也有着新的进展。
关键词: 北京奥运 高校体育产业 影响
一、前言
奥运会是当今全球最大的体育产业开发项目,承办奥运会不仅对主办国、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影响,而且对带动主办国体育产业成长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举办,借着这股东风,中国体育产业中随之而来的休闲、健康、文化等方面均会得到飞速发展,我国高校凭借自己的优势,在北京奥运的促进下,也必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二、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把体育划归为第三产业的第三个层次,这就是体育产业得以确定的理论和政策依据。1994年8月国家体委设立产业办公室为体育产业管理的职能部门。1995年国家体委又制定并发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体育产业的概念引入主要以社会体育为切入口。体育产业的运作,使社会体育发展呈良好态势。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体育产业还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很多学者针对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归纳起来,现存问题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思想禁锢,发展模式较封闭。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受传统思想理念的约束,开发模式单一,路子窄,办法少。经费筹划主要是依附于上级有限的财政拨款,缺乏开拓进取精神,没有把自身体育产业的发展放到应有的地位考虑,挫伤了体育教师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组织创收和拓宽经费来源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因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二)目标单一,组织混乱。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大多只注重体育课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所组织的一些象征性的收费校内培训班,服务内容形式单一,规模小,短期行为成分大。现行的学校体育组织行为也是主要限于校园之内,缺乏与社会的交流和合作,使高校体育的功能与优势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高校体育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体育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必须通过市场调节,生产要素按市场法则流向能产生更大效益、回报率更高的领域。多年来,由于体制和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原因,管理者和经营者不能适当、适时地对高校体育产业结构进行重组和转变,无法做到产业要素的利学性、合理性和流动性,导致体育产业各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
(四)缺乏经营市场的开拓型人才,阻碍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高校体育产业管理者不仅要熟悉高校体育产业的特点,而且要具备经营管理能力。高校中虽然聚集了一批高学历、高知识、高职称的一流专业人才,但因受到我国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影响,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紧缺。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机构,这是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北京奥运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承办奥运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国民体育意识、引导大众持续的体育消费的过程。体育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在于大众持续的体育消费需求,新世纪我国高校生活群体和城市居民及部分发达农村居民从经济承受力上将具备体育消费能力。但这种理论上的消费能力能否转变为实际的消费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体育意识和体育消费习惯的养成。承办奥运会将使体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而这种关注将对提升国民体育意识,引导和激发大众的体育消费行为发挥重要作用。一旦体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热点,我国高校的体育产业就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二)加大了高校体育产业的研发力度。
随着奥运的影响,国民的体育健身需求也随之加大,越来越多的社区群众选择到条件相对优越的高校进行体育健身,这将逐渐打破高校体育产业以本校学生和教职员工消费为主的格局,促使高校加大体育产业的对外开放;另外,高校体育产业的巨大商机,也会更多地吸引社会资金、技术和人才投资高校体育产业,从而加大了高校体育产业的研发力度。
(三)优化了高校体育产业的资源配置。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源只限于内部配制和循环,与社会横向联系少,对其周边社区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了解不够,使得高校体育产业资源不能在校内、外得到合理配置和流动,需要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不能有效地引进,同时还造成了高校体育产业资源的“流失”。体育产业本身就是一项需要不断交流的事业,奥运的来临促使高校加强与社会交流,这样更有利于高校体育产业资源流动和配置。
(四)加强了高校体育产业对外合作。
高校是一个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比较丰富的区域,既具有开展各类体育运动的自然条件和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又具有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和政策上的支持。因此,高校体育产业应以人们趣闻乐见的体育运动服务为突破口,利用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加强与社会各个部门间的横向联合,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的开放程度,以不断推动高校体育产业的新发展。
(五)为高校培养了大批经营市场的开拓型人才。
北京奥运是科技奥运,为圆满举办北京奥运我国已努力向国际接轨,大力培养了大批经营体育市场的开拓型人才。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这批人才已走向各自的新岗位,其中一部分已走入我国高校,为我国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出力,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作贡献。
四、结语
我国高校体育产业是体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体育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北京奥运使我国体育市场更加开放,体育市场更加多元化,有利于高校体育产业改革开放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进一步改善了我国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为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了高校体育产业资源优化的合理配置。北京奥运的举办对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给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促使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竞争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鲍明晓.体育产业一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赵燕鹰,周新颖.我国体育产业与奥运经济的互动关系[J].体育学刊,2003,(6).
[3]王菲.浅谈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2).
[4]李红岩,任保国:关于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产业化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4.4.
[5]鲍明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