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琦
观众们旋即被影片里那一幕幕撼人心魄且惊险壮观的场面惊呆了,他们纷纷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惊叫着、欢呼着,放映厅里连番回响着“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
1955年,著名的“鹰厦铁路”以及“拦海筑堤”工程已在闽赣十万大山与厦门沿海地带进入了紧张施工中的关键时刻。时任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的王震亲自找到八一厂电影制片厂导演张加毅,让他带摄制组去那里藉此拍摄一部反映建设祖国边疆及铁道兵战斗生活的纪录电影。
张加毅领命后,随即带领摄制组来到了地处闽赣山林里的筑路工地上。这里,我铁道兵部队的近10万官兵们正在不分昼夜、不畏艰险与辛苦,争时间保质量地抢建着这条具有极其重要战略意义与经济意义的“鹰厦铁路”。摄制组早起晚归,记录拍摄了其间很多感人的故事与场面。由于“鹰厦铁路”的绝大部分路段都要在崇山峻岭中修筑,因而它又被人们称为“山岳铁路”,施工难度之大,由此可见。当工程进展到了永安与漳平交界的戴云山岭头工程段时,连遭地质坚硬的岩壁、山岗,严重地阻碍了工程进度与时间,铁道兵首长在请示了司令员王震之后决定用大爆破的方法开山劈路。当数个山头、崖壁被崩掉后,赤头山就成了最后一个,也是最大、最坚硬的崖壁山头,经计算,要将其夷平,竟需要244吨TNT炸药!像这样大规模的爆破在当时的国内还从来没有过。张加毅心想:这撼人心魄的场面是不能错过的,如果得以详细记录的话,那么将会赋予这部纪录片以更强烈的震撼力与英雄气概。1956年4月,大爆破的那天,王震与叶飞两位首长一同来到现场观看。负责爆破任务的战士们先在整座大山上凿出一排排的药室,然后在这些药室里安放TNT炸药。张加毅决定把摄影机架在距爆破点200米处的地方进行抵近拍摄,记录下这一个历史时刻。但他的这个方案立刻遭到了负责爆破任务的铁道兵团长的反对,他检查了张加毅的拍摄方案后,铁青着脸说“你这样做,我保证不了你们的安全!”张加毅矢志不移,不放弃抵近拍摄的决定。他便和摄制组一起想办法,在两个近距离的摄制点构筑掩蔽部,前面只留10公分左右的摄影孔,摄影师杨喜云、于成志各在一处掩蔽部拍摄。这个摄制方案几经修改,同时隐蔽部也被一再加厚、加固后终于通过了。当大爆破快开始时,张加毅和摄影师们既兴奋又紧张,四周寂静的能听到摄影机沙沙的运作声音。随着一声令下:“爆破开始,预备……”“放!”话音刚落,“轰隆隆”的一声巨响震得大地不住的颤抖,地动山摇间,眼瞅着赤头山的半座山崖呼啸着飞向对面的山谷中,浓烈炙热的火团烟云簇拥着18万方巨石土沙搬了家,一棵棵参天大树竟被气浪连根卷走……爆破移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悬崖上生生地被劈出了一条路来,上千的铁道兵战士和民工们站在对面的山坡上欢呼雀跃,这组惊险而又动人心魄的场面,被张加毅永远的定格在了胶片上。
厦门以前是个海岛,“鹰厦铁路”进入这一地区后,要从大陆跨海连接厦门后再向前延伸,施工部队在大陆和厦门之间要修筑一条很宽的人工海堤。然而海堤将要合拢的时候,百十米的缺口处汹涌的海水以每秒钟几十米的速度不停的冲击着。施工部队想办法用渔船去堵,可是渔船冲过合拢口时停不住。大家又想办法往合拢口抛石块,但水流太大抛下海的数吨重石块瞬间就被湍急的海水冲走。眼看着铁路修到这里被阻碍,所有的人都很着急。大家集思广益,最后想出走马抛石的土办法,就是把石块装进几十吨一条的竹笼,每只渔船装四条竹笼,到合拢口时撬掉边上一笼,其余石笼失去平衡瞬间翻入缺口。上百条船只运着一块块十几吨重的巨石鱼贯通过合拢口投石。“填海”场面拍摄开始时,张加毅和摄影师最初计划在海堤合拢口的一端架起设备,但总觉得那种“排浪穿空”身临其境的感受出不来。为了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记录下广大“移山填海”部队官兵与民工们智慧而又勇敢的壮观场面,张加毅率领摄影师冒着危险,一起登上抛石船跟拍。为了不被甩出摇晃剧烈的抛石船,他们就将自己绑在船头的柱桩上。只见几百只渔船鼓起风帆浩浩荡荡的,载着巨石条笼驶向合拢口,船工们热情似火奋力地摇橹撑舵,并有节奏地喊着激昂的号子。船只列队依次进入投石地点,巨石下落处隆隆轰响,激起数丈高的巨浪,只只渔船夹裹着海水,纷纷作90度剧烈摇摆,张加毅与摄影师们被晃得头晕眼花……
这部大型纪录片拍摄完毕后不久,就被文化部选中送到国际电影节上去展映。
1957年春季的捷克斯洛伐克,又一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在这里拉开了序幕。这一天,当电影节放映新中国电影代表团送来的纪录电影《移山填海》时,观众们旋即被影片里那一幕幕撼人心魄且惊险壮观的场面惊呆了,他们纷纷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惊叫着、欢呼着,放映厅里连番回响着“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的喝彩声。后来《移山填海》被许多欧美的国家作为介绍新中国建设的资料来使用。世界纪录片大师伊文思在看过张加毅的《移山填海》后,非常喜爱。他曾带着张加毅的多部纪录片在欧美各地放映,并把张加毅介绍给欧美的观众,说他是“中国的伊文思”。
责任编辑/唐培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