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渲明
他的电影轻松浪漫,集悲喜剧于一体,非常易于推广。
在韩国,社会地位较高的导演大致可分为三类:曾凭借《生死谍变》《实尾岛》改写了韩国影史的姜帝圭和康佑硕可以算作第一类,商业上的傲人成就让他们已然拥有了自己的公司。但能享此殊荣的毕竟是凤毛麟角,虽然金基德也有以自己命名的公司,但他和同属于第二类的朴赞旭一样,风格上的鲜明旗帜同时也导致了上座率的局限。幸而有国际著名奖项的青睐,他们得以在影坛上自由驰骋。第三类则以郭在容为代表。他的电影轻松浪漫,集悲喜剧于一体,非常易于推广,这让他在当仁不让的揽下票房和人缘之余,也于大电影公司里独享到自己的一片天地。
细算起来,韩国电影的腾飞不过十来年的光景。从70年代开始实行配额制,到1998年的废除,再经由1999年轰轰烈烈的“光头运动”二度恢复——韩国电影可谓几经周折才终于步入正轨。然而近几年,随着青年导演的激增和投资大制作之风的抬头,韩国电影业再度呈现下滑趋势。随之而来的,便是创作自由度和拍摄环境的受制。郭在容虽身处Sidus HQ公司的工作室,却也遭遇了作品被“雪藏”的窘境。2008年上映的《武林女大学生》,便是因公司的接连亏损而由2007年拖延至今。但也因此,郭在容的2008年显得尤为丰满,与日本女星绫濑遥合作的科幻爱情大片《我的机器人女友》几乎同步上映,俨然成就了一个备受韩国同仁艳羡的“郭在容年”。
亚洲掀起“蛮女风暴”
这两部新作的推出,也让众媒体和影迷不禁触景生情,回想起了7年前《野蛮女友》制造的那场骇人的“蛮女”风暴。只不过,当时太多的目光都聚集在全智贤和车太炫身上,却隐没了幕后的“始作俑者”——编剧兼导演郭在容。与全智贤如出一辙,申敏儿和绫濑遥所塑造的两位“新女强人”也充满了暴力气质,并且装备和手段都更胜一筹。
2001年,《野蛮女友》开创了喜剧片在韩上映的最高纪录,不仅连续6周盘踞票房榜首地位,更创造了高达488万人的观影奇迹。随后,这股“韩流”又席卷了全亚洲,引得无数姐妹纷纷“站起来”,投入了一场“大女人、小男人”式的恋爱革命。全智贤曾回忆说:“《女友》还在韩国上映时,就听说有很多女孩子出了电影院便开始打男朋友、要东西了。”其影响力着实令人汗颜。
《野蛮女友》的经典情节想必是无人不晓的。其中的“蛮女”作风,也实在因为与传统的韩国女性形象存在过大的差异,而令所有人都耳目一新。眼界大开的众男女观众们,不禁报以“原来恋爱也可以这样”的感叹,连全智贤自己都在采访中坦承“考虑了很久,差点儿就没接”。一时间,“蛮女”成了流行语,“暴力爱情”也成了年轻情侣的家常便饭。
作为市场的连锁反应,诸如《我的老婆是大佬》《河东狮吼》等一大批跟风之作也纷至沓来。这自然招致了评论界的种种非议,甚至有人认为《野蛮女友》已不是单纯的流行娱乐,而是在宣扬一种“女权主义”。眼看着形势几近失控,郭在容只能无奈的说:“我实在没想到它会红成这样……我不在意别人借‘野蛮的概念去拍电影,但很遗憾,许多同类片子拍得太滥了,我真是很伤心。”其实,正如一些学者所言,“真正促成社会女性‘伪暴力的,不单是一个《野蛮女友》,而是整个社会环境使然”。电影的出现终归只是一种索引,只有意会者才会抓住时机,将其视为无形的助推器。
说来也巧,此后“蛮女”形象便频频出现于郭在容的电影中,从《野蛮师姐》直到《武林女大学生》和《机器人女友》。经过一番追问,郭在容终于对自己的“小男人”本质供认不讳。原来,他恰好就生活在老婆和两个女儿——这三位“蛮女”的包围圈之中。电影中的很多情节——如《野蛮女友》中车太炫被迫穿高跟鞋、全智贤用活人陪葬的剧本构想等等——便都直接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体验。作为回应,郭在容莞尔一笑:“面对女孩子,我会说我是一个女权主义者;面对男孩子,我会说不是。所以说,我其实是一个机会主义者。”
“青春三部曲”的水彩韵味
其实,郭在容对于“蛮女”的诉求,只是他风格上的诸多亮点之一。如果要说招牌元素的话,郭在容对浪漫的青春回忆那浓墨重彩的描绘,才更是贯穿始终的根本追求。《野蛮女友》之后,郭在容拍摄了有“催泪弹”之称的《假如爱有天意》。片中水彩画似的摄人美景、两代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以及孙艺珍甜美柔弱的笑容,让无数影迷为之动容。郭在容这样解说:“想象一下自己年轻时对爱情的感觉吧,遇到一个心仪的对象,你会怦然心动。我每次拍片时都会寻找过去的感觉。这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是没有的,但在电影里,你可以感受人和人之间那份近乎绝迹的纯真。”
郭在容所说的纯真,或许就来源于他美丽的故乡——京畿道水原市。他生于1959年,在童年记忆里,故乡的迷人也吸引了不少电影剧组的驻足,郭在容的父亲、叔叔和婶婶便都当过临时演员。而剧组里的各种复杂器械,以及人们在镜头前的异样装束和表演,更是让年幼的郭在容感到新奇无比。高中毕业时,他本打算报考电影系,但鉴于行业境况的低迷,遵从父命改选了庆熙大学物理系。其间,郭在容开始拍摄16mm 短片,并获得了“青少年电影节”的优秀奖。一毕业,他便以李凤远的副导演身份,正式进入了电影界。
郭在容的处女作,是自筹资金拍摄的《雨天的水彩画》(1989)。片中描写了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妹之间凄婉的爱情故事,当即在韩国掀起了一场“青春电影”热潮。但随后,受到好莱坞电影的冲击,郭在容的《秋天旅行》和《雨天的水彩画2》接连遭遇了票房惨败。他后来回忆说:“90年代导演的想法是不能自由展示出来的,因为有太多的限制。当时的装备也不是很完整,资金比较少,工作人员的水平也比较有限。那是很困难的时期。”这种困境,也使得郭在容陷入了长达8年的蛰伏期。直到2000年,他才意外得到公司随意丢给他的网络小说《野蛮女友》。当时的原作还只是一些爱情片断,不足以支撑整部电影。郭在容便想到了自己的经历:“家里除了我之外,都是女人。写剧本时我就想,自己碰到事儿时,是怎么被太太和女儿烦扰来着?”就这样,一部彻底改变他命运的杰作诞生了。
2004年,郭在容又拍出了《野蛮师姐》,完成了自己的“青春三部曲”。如果说《野蛮女友》是对后现代爱情体验的一种探索和杂糅,那么《爱有天意》则是秉持着一颗纯真之心,忘我的逡巡于梦幻般唯美的爱情回忆中。到了《野蛮师姐》,郭在容的两种情结可谓融会贯通了。虽然《师姐》比之前两部收获了更多的批评,但它却是郭在容在细节、风格和情感转换上驾驭得最为娴熟的一部集大成之作。片中的许多喜剧质料都精致而到位,毫无半点牵强媚俗之嫌;而后半段悲痛至极的生死离别,也完美的体现了郭在容的煽情功力,让人肝肠寸断,回味无穷。
当“蛮女”遭遇“韩国徐克”
郭在容是一个喜欢以酒会友的人,即便是风格大相径庭,也不妨碍彼此谈古论今,交流心得。他对好友金基德和朴赞郁,便都直呼昵称“坏小子”和“贵公子”;他对“青春大师”岩井俊二,也曾以好酒款待,切磋技艺。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与徐克的一段“把酒论英雄”。
早在80年代,郭在容就已是徐克的粉丝了。1992 年,徐克在韩国宣传《黄飞鸿》时,受到一批新生代导演的拜访,其中便有郭在容,那是他们的首次见面。郭回忆说:“当时他留着胡子,又因为常有奇思怪想,所以人送外号‘韩国徐克。”而徐克也还记得,当年他与郭在容握手的照片,还被某家杂志用作了封面。后来,郭在容赴港宣传《野蛮女友》,两人再度碰面。说来也怪,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却能因酒结缘。于是乎,也就有了徐借着酒意,将《女人不坏》的编剧大任交付与郭的一幕。不过,郭在容在2006年与刘伟强合作的《雏菊》效果不甚理想,这也让他在处理徐克特有的风格和意图时,多了几分顾忌。与此同时,徐克也痛快地答应了郭在容翻拍自己的旧作《上海之夜》。如他所言:“朋友之间最好玩的事,莫过于一起合作了。”
早在2002年,梦工厂曾以75万美元外加票房4%提成的优厚条件,买断了《野蛮女友》的重拍权,开创了韩国影史之先例。尽管翻拍版本最终直接走了DVD发行,但郭在容依然很自豪:“美国欣赏韩国电影也是我们的胜利,为什么不让他们来抄我们?”对于跨国合作,他的认识始终很清醒。他认为光有演员和导演层面的合作并不够,最重要的,还是能唤起不同地域的观众的共鸣——即达到一种“不是水和油,而是水和水”的融合关系。与此同时,郭在容也坚信:配额制是一定要存在下去的,因为它关乎韩国电影的生死。是啊!韩国电影能有今天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何尝不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充满民族忧患意识的好导演呢?
责任编辑/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