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国际资本流动新特点及其影响

2009-04-02 10:05孙中和王红霞
对外经贸实务 2009年3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

孙中和 王红霞

一、金融危机使国际资本流动趋势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1.全球FDI总量显著下滑,前景黯淡

据联合国贸发会预测,2008年全球FDI流量会降至1.6-1.2万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10%-30%。2007年发达国家FDI流出占全球FDI流出的85%,由于此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FDI流出的减缓必然导致全球FDI流动的放缓。根据OECD 2008年11月份发布的报告,2008年FDI流入估计下降13%,流出下降6%。与2001年FDI流入和流出分别下降了49%和43%相比,此次下跌虽较为缓和,但预计2009年将延续2008年后半年金融危机深化后FDI急剧下挫的趋势。

2.全球并购形势发生重大转折

2007年,全球跨国并购达到创纪录的1.64万亿美元,占全球FDI总量90%。金融危机导致持续近五年的全球并购交易额增长态势宣告结束。金融危机对并购活动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各金融机构收缩信用导致企业资金筹集告急,难以保证并购所需巨额资金;二是由于市场状况恶化,并购双方就并购条件无法达成妥协的情况增多。Dealogic数据显示,2008年共有1309宗并购交易被取消,价值9110亿美元,而2007年被取消的交易只有870宗。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企业并购活动下跌30%,其中,加拿大企业并购交易金额下跌50%。以金融全球化为背景的企业并购浪潮正面临重大转折,提高竞争力所必需的重组或将陷入停滞状态,而且这种形势在2009年中期前难见好转。

3.金融危机加速改变全球投资格局

作为金融危机中的资本运送渠道,FDI正从资本充裕的地区流向资本稀缺的地区。在全球FDI总流量急剧下降的背景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2008年非OECD国家跨国公司在OECD国家的并购将增加25%,成为金融危机下少有的亮点。从占全球跨国并购总额50%的100起最大的跨国并购交易趋势看,到2008年10月22日,OECD国家源自非OECD国家的跨国并购已达到710亿美元,相当于OECD国家100起最大跨国并购交易额的15%,而2007年仅为9%。

4.商业信心下降使跨国公司放慢海外投资步伐

2008年上半年,公司利润及吸收银行贷款仅为2008年同期的一半,商业周期敏感型企业的财务状况明显恶化。普华永道调查指出,世界范围内公司领导人信心指数下降,跨国公司对经济前景普遍表示悲观,尤其是欧美国家的CEO们对海外投资正变得越来越谨慎。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UNCTAD)2008年上半年调查显示,拟增加投资额超过30%的跨国公司比例从2007年的32%下降为21%,拟减少投资的企业比例则由10%上升为16%。即使计划在未来3年增加投资,但规模会低于预期。50%的公司认为,全球经济下滑对其正在进行的投资计划构成重大威胁。39%的公司认为,金融危机对其未来3年的投资计划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5.热钱大量抽离金融市场

根据摩根斯坦利和汇丰银行统计数据,2007年8月全球金融市场热钱达到峰值,总量近12万亿美元。2008年年初热钱总量降为10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境内约6万亿美元,亚洲境内约2万亿美元,欧洲境内约1万亿美元,其他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约1万亿美元。随着金融动荡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大量热钱抽离金融市场,转而投向政府债券等低风险领域。据韩联社报道,2008年年初以来,外国投资者在韩国KOSPI市场和KOSDAQ市场分别净抛售40.7万亿韩元和1.9万亿韩元市价股票,合计净抛售额约为42.6万亿韩元。据美国一家金融研究机构预测,2009年外国投资者将继续从韩国股市撤出约250亿美元。

6. 中国依然是最受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但领先优势受到挑战

UNCTAD调查表明,未来两年,最受跨国公司青睐的前10大投资国依次为: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巴西、越南、德国、印尼、澳大利亚、加拿大。金砖四国均进入前五,而欧盟国家仅德国进入前10名。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是最重要的选择标准,其次是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供应链、政府效率等在内的资源和商业环境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虽然依然位居最具投资吸引力国家榜首,但从受访公司引用数量来看,比2008年有所下降,而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国吸引力相对增强。日本国际合作银行调查发现,计划在中国扩大市场的公司数量持续下降,长期来看,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日本跨国公司商业运作的首选地。

7. 服务业投资受危机影响程度相对较低

UNCTAD调查表明,对服务业的投资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低。该部门27%的公司表示在未来2年将努力增加其投资,高于20%的平均水平。特别是电信、运输、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领域,70%的公司表示将增加其FDI支出。与此相反,跨国公司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则相对谨慎,仅有17%的公司表示将实质性增加其海外投资。特别是对纺织和服装等中低技术领域,投资前景远低于总的平均水平。此外,UNCTAD认为,生命科学、健康方便食品业、运输设备、商业服务、个人服务、机械设备、信息和通讯技术、能源、化学和塑料,环境保护等领域将可能成为未来投资的热点,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市场增长、组织变化或这三种因素的结合可能导致FDI流动的迅速增长。

8. 矿产能源仍是全球资本竞逐的主要领域

受金融动荡和美元升值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和部分矿产品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然而从中长期看,矿产能源类产品供求仍整体偏紧。尽管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期看低,但在新兴市场国家拉动下,全球对资源类产品的需求仍然强劲。影响油价的地缘政治风险仍可能增大。因此,资源富集国的矿产能源部门仍将是国际资本十分看重并将长期投资的重点部门。尤其在网络科技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相继破裂后,矿产能源部门将成为国际资本的首选。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吸收外资和海外投资的影响

1. 金融危机对我国吸收外资影响尚未全面显现,今后两年吸收外资形势不容乐观

从2008年四季度开始,我国吸收外资呈现回落态势,2008年10月以来实际使用外资连续出现同比负增长。11月和12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同比下降36.52%和5.73%。金融危机对投资影响的滞后期一般为一年左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当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5%,达到453亿美元的记录水平,高于当年出口增速,但1998年形势急转直下,实际使用外资出现零增长,并连续两年下滑。2000年实际利用外资比1997年减少10%,2001年才开始缓慢回升。目前,金融危机对吸收外资的影响虽已显露弥端,但尚未完全显现。由于投资信心短期内难以恢复,可以预测,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吸收外资将面临严峻挑战。

2. 金融危机对国际投资的流向和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对我国开展以研发、市场网络、品牌为目的的海外投资提供不少机遇

2008年,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我国海外投资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同比增长63.6%;其中以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05亿美元,占同期我国投资总额的50.4%。今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还将面临很多新的机遇。例如,危机使华尔街减少数万个工作机会,大量金融人才面临重新就业。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适时实施“人才采购”,将是有效提升我国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各国资产价格不断大幅缩水,众多能矿企业利润骤减,经营陷入困境,为我国有准备有条件的企业适时进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流动性不足使发达国家对外资并购的排斥心理有所减轻,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偏见也正在扭转,“中国威胁论”有所淡化。

3. 全球金融危机也给企业海外投资带来了外需回落、财务紧张等多重困难

随着危机的发展,各种问题还在不断暴露,海外投资交易风险极大。同时,危机深化导致企业违约率提高和资金链断裂等,都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机隐患。特别是当前需求下降、价格低迷条件下,企业盈利能力难以达到预期。如母公司注资能力不强,必将背负沉重负担,甚至存在被拖垮的可能;我国金融机构海外网点本来就少,此次危机又将进一步放缓我国金融国际化进程,使我国金融服务难以适应“走出去”需要;金融动荡使各国经济政策趋向内顾和保守,如韩、越等国已出台一系列外汇管制新措施,一些发达国家为强化金融监管,正在推出新的会计准则和风险评估标准,其经济和金融规则调整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三、关于做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1. 强化鼓励外资政策,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抓住资本向外寻求安全避风港意愿强烈的机遇,改进对外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积极为发达国家来华投资提供安全快捷通道,优化引资结构;提高外资在节能环保、医疗、农村发展和专业服务等领域的市场参与度;进一步研究落实服务外包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服务外包产业提升;积极利用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 把握好外汇监管和资金往来便利的平衡点

在科学优化现有外汇管理措施、防止干扰企业正常资金往来基础上,既要防范当前我国股市、楼市走低,人民币升值放缓可能出现的热钱抽逃,又要关注撤出西方市场的国际热钱可能再次进入我国的苗头,防止热钱大出大进,杜绝外资企业非正常撤离。

3. 引导企业强化风险意识,避免盲目涉险“抄底”

“走出去”是一项长期战略,要引导企业不能抱着炒短线的思路,只看一时涨跌,要密切关注危机的演变及深层次影响,从长计议。鉴于西方大型金融机构的问题不断暴露,加之我国金融人才储备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差距,对虚拟经济的投资要尤其审慎;由于危机仍在发展,对实体经济的投资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做好准备练好内功,择机而入。

4. 积极参与化解金融危机的国际努力和新的游戏规则制定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和金融对话,加强与其他新兴大国的协调与配合,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主动参与国际金融、投资规则的制定,为我国对外投资长期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5. 强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促进投资便利化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服务功能,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落实投资决策权;加强宏观监测,加强资本跨境流动的监督,防范潜在风险。加强企业“软实力”建设。完善灵活的用人机制,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在危机调整中裁减下来的高端人才,特别是华语人才。同时,加大国内跨国经营人才的培训力度,力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和掌握国际规则特别是国际金融规则的高级跨国经营管理人才。▲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