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耐心——师生沟通的桥梁

2009-04-02 10:05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6期
关键词:李镇西李老师爱心

王 畅

笔者近段时间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笔者听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一天,一支军队行军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迷路了,怎么也找不到出口,整个队伍都十分着急,连经验丰富的老兵都无计可施。这时一位当地的老者过来给他们做了指点,很快这支队伍就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同样的道理,在日常工作中,也许付出的多,但是得不到收获,或者收获非常少,并且这种收获可能会是自己在走了一些弯路之后才得到的。那么在这种时候就需要有个向导出现,帮助自己及时、准确地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从而避免误入歧途。笔者认为,《爱心与教育》在工作生活中就可以担当“向导”这个角色。

回想这几年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笔者从当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突然转换成一名人民教师,很多很多地方都存在不足,但是在学校领导和周围教师的热心帮助下,较好地实现了这种过渡,并且在教学和管理班级上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人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单单依靠学校的帮助是不够的,主要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自我努力,真正地将外在的帮助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然而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有时又会因为自身经验不足,走弯路,浪费精力、浪费时间。比如,在班级管理方面,有时会出现急躁情绪,着急上火,难免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狠狠地批评和训斥,然后把自己搞得又疲惫又生气,学生也是又疲惫又生气,最终教育的效果反而不一定好。对比李镇西对待万童的态度和方法,以及最终的效果,笔者感到非常惭愧。而万童的转变,或者换个形容词——蜕变,可以说是教育的奇迹。从这一事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爱心、耐心在教育过程中对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讲又是多么重要。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尤其是对待部分差生来说,能够耐心地对待他们更是难上加难。其实教师都知道爱心、耐心,笔者也有一些体会。记得2007级信技班有些学生,或者说是所谓的差生,在二年级的表现明显比一年级强,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方面。看到这些学生的进步,笔者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甚至这种快乐会比学生本人还要深刻,也许这就是一种信任、一种坚持吧。

笔者曾经认为只要把班级事情处理好,多抓一抓考勤,多抓一抓典型,就可以把班主任工作做好了。在看完《爱心与教育》后,笔者有了新的认识。的确,抓考勤、抓纪律,整顿班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方法很重要。方法不当,哪怕把这几方面做得很好,也许学生的内心并不轻松,学习环境也不轻松,或者可以说是表面工程实施的好而已。这样的话,也许在教师面前这个班表现不错,但是教师一离开,又变了样。那么到底要怎样做,才能让一个班级彻底的好起来呢?这种好,既包括班级班风的好,又包括学生个人成长的好。李镇西在这一点上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比如,李老师本身就比较忙,时常会出差、开会,但是这并不影响班级的表现。李老师不在班级的日子里,学生依然能够做得很好,有条不紊地学习、生活。对于一个教师来讲,如果能做到这一步真得很了不起。那么李老师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讲,“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从中可以发现关键是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和学生交流,而且是和每一位同学都有交流。这其实又可以归纳为刚才所说的爱心和耐心。笔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忙里忙外,工作量也不少,处理学习上的事情、学生之间关系的事情、日常生活的事情等等,但是收效不大,或者说产生效果的时间不长。笔者也曾和多名学生谈心,但是缺乏深入,没有很好地真正了解学生,所以效率不高。如果真得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多做一些敞开心扉的交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会一下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接受,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学生会信任你,愿意和你交流,愿意听取你的意见,从而也愿意在你的呵护下慢慢成长。这样的话,才是真正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不管是班主任工作还是教学工作,笔者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真是太多太多。做一名教师难,做一名班主任难,做一名出色的教师或班主任更难,但是只要用心去爱学生,耐心地面对每一位学生,真诚地走近、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之中教育学生,那么学生一定会以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态度和自信的精神在宽阔无边的学海上扬帆远航。

猜你喜欢
李镇西李老师爱心
该得奖的李老师
爱心树(下)
舍不得您,李老师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怎样让别人打不倒你
李镇西:个人尊严高于“班级荣誉”
李老师的心事
改变自己袁才有可能改变整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