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一场源自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蔓延,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将很多企业推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面对挑战,企业怎样度过难关?怎样永葆竞争力?“前车之鉴”在哪里?丰田,尤其是他们的精益管理方式,即TPS,无疑是一个值得学习、借鉴的好范例。
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TPS,是丰田“穷则思变”的产物。那时的日本很穷,而且市场很小,多品种少批量的手工模式,要求丰田必须重视工人的素质,同时不能浪费,否则将血本无归。用现在丰田人自己的话说:“丰田不是天才,我们的智慧都是被逼出来的。”
也正是这被逼上梁山而诞生的TPS管理方式,依靠它独特的管理理念、成本理念、可视化的管理方式、尊重人性的管理方法,为丰田造就了今天规模世界第三,产量世界第二、利润世界第一的骄人成绩。
然而,汽车业是强调不断创新、不断变化的产业,如果TPS仅停留于生产过程,以更低的成本进行批量生产,现在看来已明显不合时宜。
在读过《为什么是丰田》后,我们知道丰田TPS实质是一种不断改进、持续创新的企业精神;不是填满规则的小册子;而是一种哲学理念,是丰田的企业管理哲学。
美国克莱斯勒公司20年前开始学习丰田生产方式,没想到成本越学越浪费。一位美国经理质问日本专家:“你们的原则就是不浪费,我们零部件整备环节的时间不是已经被缩短了吗,怎么还是浪费?”对方回答:“在丰田,根本就没有这个环节,TPS根本不是这样的”而类似克莱斯勒这样东施效颦的故事,实在太多了。
于是,人们有了“全球都在学丰田TPS,怎么就是学不来?”的疑问。其实,这是因为他们都没有真正理解TPS已与时俱进的演变为丰田的一套管理哲学,而非精益生产那么简单——这也是读过《为什么是丰田》后,有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般的开释。
《为什么是丰田》分为“成为第一的改善方法”和“最强丰田的七个习惯”两部分,将丰田的管理哲学感性化的表述为七个习惯和工作改进方法,将通常深奥难懂的“商业理论”转变为通俗易懂的“普及读物”,可谓雅俗共赏,却获益匪浅。
从《为什么是丰田》一书中,读者会明白TPS其实也很感性。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找到“为什么人家是丰田”,而我们不是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从《为什么是丰田》中发现,其实丰田TPS中的这种改善方法和七个习惯,我们是可以借鉴到的,退一步讲,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我们每个人,而这决不限于生产,而是拥有更广泛领域的管理。
其实,中国企业是最适合借鉴丰田模式的,因为中国企业与丰田似乎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是从小到大的发展。丰田人自己曾这样评价过:“奇瑞生产线上的员工在900人左右,只要保证现场管理,提高人的效率,3年内就能超过丰田”。由此断言,丰田TPS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把握实质,还是可以学会并为我所用的,尤其是中国企业。
坦率讲,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质和文化,丰田管理哲学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然而,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学习被逼上梁山而诞生的TPS,无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由此想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与世界上很多先进的国际化大公司进行了合资合作。中国企业在这个合资合作过程中,普遍做到了技术上的消化吸收,商品零部件上实行国产化生产,但管理怎么办?毕竟,管理的引进消化更难,因为它要受文化、传统观念、国民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合资企业面临此问题,自主企业则更甚。
看看《为什么是丰田》,对我们,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帮助很大,从中也许你也能借鉴到很好的管理哲学。 (文/王缝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