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京梅
2008年受上半年价格调控见效和下半年经济下滑需求减弱的影响,居民消费物价涨幅不断回落,四季度物价上涨2.5%,明显低于4.8%的全年预期调控目标。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需求短期难以大幅回升的情形下,价格走低仍在延续,2009年1月份我国CPI上涨1%,CPI连续第九个月涨幅回落,大多数人对物价快速下滑充满了担忧,是否会发生通货紧缩成为议论的焦点。而近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为4%左右。在物价走低的形势下,政府提出适度上涨的物价目标不仅有利于防止经济下滑损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同时从中国现状看,2009年物价扭转下滑局面,实现适度上涨是有可能的,通货紧缩的压力将小于预期,得此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农副产品价格稳中趋升有利于价格上涨
今年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旱灾严重可能导致粮价上涨。我国食品价格占CPI的比重高达33%,食品价格的升降对居民消费物价走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经过2008年的价格调控,我国猪肉和粮食等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得以遏制,食品类价格稳步回落。2009年不仅不会继续下调食品价格,反而国家还将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2009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斤分别提高0.11元和0.13元。此外,国家要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增加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和猪肉储备,加强农产品价格市场调控,防止谷贱和肉贱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抑制农民收入增长。食品价格将呈现稳中趋升的态势。
另外,今年春播时全国各地遭遇较为严重的旱灾,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主产省小麦受旱1.43亿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34亿亩,全国已有接近43%的冬小麦遭受旱灾。这次遭遇旱灾比较严重省份中,河南、山东、河北的冬小麦产粮位居全国冬小麦产量的前三名,三省冬小麦的产量占据全国的一半以上,因此这次旱情对今年我国夏粮丰收乃至国家粮食安全都影响重大。虽然各地采取了人工浇灌的补救措施,但由于受旱范围和面积较大,部分麦苗已被旱死,旱灾可能导致夏粮减产。夏粮收成不乐观也给农副产品价格看涨平添了变数。
实施资源价格改革将推动物价上涨
资源价格改革是我国体制改革的隐忧,我们已几次错失良机,当前国内外价格走低为我国进行资源价格改革再次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逐步提高水利工程供非农业用水价格,完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及社会的承受能力积极稳妥地进行资源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压力不断增大,环境承载能力在逐步减弱,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特别是目前价格向下运行的环境,为价格改革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一般讲,资源价格由国家定价改革为市场供求决定,在短期可能导致部分价格上涨波动,这对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工业品出厂价以及居民消费物价都将产生上拉的作用,而征收环保费、资源有偿使用费等等更会加大资源产品的成本支出,直接导致资源价格的上涨。
充裕的货币供应潜伏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价格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货币问题,为拯救金融危机下的世界经济,美国、欧洲、俄罗斯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均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案,基本做法就是给金融机构或实体部分增加货币投放,国际社会为拯救金融危机而出台的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带来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压力。
而我国政府为抑制经济快速下滑,从去年9月份开始适度放松货币政策,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货币供给日趋宽松。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4.9万亿,比年初3.6万亿的信贷计划额增加了1.3万亿元,2009年1月份新增贷款又创新高,当月新增贷款达到1.62万亿的天量,各种数据表明,2月份新增贷款仍会保持在8000亿以上的高水平。如此充裕的货币流动性过剩,是导致物价上涨的条件之一,但物价重新抬高与实体经济复苏不一定是同步的。
前高后低的物价基数和经济率先企稳有望提升物价水平
2008年物价水平在5月份之后逐月回落,2008年一、二、三、四季度居民消费物价分别上涨8.0%、7.7%、5.3%和2.5%,去年前高后低的物价大幅落差走势,将使今年物价同比涨幅出现回升。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快速降温,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全年安排财政赤字9500亿元,2009年全国财政赤字预算规模创出新中国60年来的最高纪录,是2008年的8倍多,相当于历史高值2003年财政赤字的近3倍,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3%。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采取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初步测算,今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落实已出台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相关税收优惠以及出口退税等方面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2、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改善金融调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和指导,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融资难问题。2009年信贷预期目标为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增幅和规模与宽松的2008年基本持平。充裕的货币供应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3、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优化投资结构。积极落实4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提出十大行业振兴规划。今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铁路、高速公路、农田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4、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要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把中央财政的400亿元补贴资金用好用活,扩大和刺激农村消费。
5、全面加强“三农”工作的扶持倾斜政策。一要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今年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二要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三要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中央财政拟安排补贴资金1230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
上述政策措施有助于中国经济尽快企稳回升,中国广阔的市场需求、雄厚的资金实力、日趋完备的技术和设备、互补性和调剂性增强的资源产品运用均使中国经济抵御外来冲击的增强,在国家政策有效调控下,中国经济有望早于其他国家率先恢复,经济企稳回升,生产性和消费性需求增加有利于价格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