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吧,妈妈

2009-04-01 02:58
老同志之友 2009年5期
关键词:骗子母爱老妈

崔 健

口述:崔健(化名)

性别:女

年龄:34岁

职业:公司职员

这糊涂的爱

夫妻爱,朋友爱,很多爱都告诉我们,你为对方做得越多,越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对方爱你,离不开你;母爱(或父爱)的努力却似乎相反,如果孩子因为你的培养教育,离开你后生活得比和你在一起还好,那就证明,你做母亲(父亲)是成功的。

本期刊登的这一组反映父情母爱的稿子有些特别,不是为了指责谁,只是一种反思,或许能帮助陷入这种错爱家庭的亲子之间做一些有益的沟通。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剩下母亲、我和弟弟三人。一家三口靠母亲一个人支撑,日子过得很不容易。努力学习,长大后报答妈妈,这是我为自己树立的人生信条。

工作后,我把挣来的每一分钱都主动交给妈妈,用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供弟弟读书,一直到弟弟上班。弟弟工作后生活好过多了,我和妈妈的关系却出现了矛盾。

从前是有钱交钱,一切都由妈妈掌控着。因为不经手,我到现在都不知道自己这些年到底挣了多少钱。我想自己上街去买衣服是不可能的,衣服可以买,但每次都必得由我妈陪着,因为钱在她手里。

我都这么大了,按自己的心意打扮自己不是很正常吗?我妈要是不中意,就会在旁边不停地反对,直到强迫我把自己选好的衣服换下来。有时我硬坚持着要穿出去,都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了,她还在那里说你这儿难看,那儿难看的,我都要疯了!

谈恋爱我妈倒是不反对,但每次刚跟一个人见面回来,我妈都要问得非常仔细,包括我们见面后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对答。我到后来都不敢谈朋友了,谈了就得接受我妈的提问,这让我非常心烦。

如果只是我自己,可以理解为这是妈妈的爱,但外人能接受吗?我将来终究要带着我妈一起过,那个人能接受像我妈这样的爱和盘问吗?如果他接受不了,再离我而去,或者让我夹在他和我母亲之间做非此即彼的选择,不是更大的痛苦吗?

我不是不想结婚,可是我不敢结婚。

也许妈妈的初衷都是好的,为孩子的安全担心,但34岁的小崔活得像被母亲攥在手心里的孩子。她试过为母亲多找几个社区里的朋友,开朗她的性格;她试过离家出走,到单位住几天,但因为担心母亲一个人辛苦又搬了回去。废掉一张旧的工资卡很容易,但要完全挣脱开母亲对她的束缚很难。活在母爱的阴影下,你看到的是她过时的装束,紧缩的肩膀,在熟人间一个人默默地独行。

(任 蕊)

爱的底线

莫小米

他的儿子出生时,脑袋被产钳夹了一下,智力就有了轻微的障碍。但除了少数几个亲友,周围的人都不晓得他儿子的状况,大家都觉得那是个完全正常的孩子,没人知道他这个父亲付出了多少艰辛。

他把精力和闲暇全部给了儿子,唱歌、画画、语文、数学……一遍遍地教,每天回家后的作业几乎是看着他完成,让他可以勉强跟上普通学校的教学进程,不至于成为老师的累赘,而被打发到智障学校去。

他自己是做音乐工作的,儿子从小就开始练钢琴,逻辑思维的欠缺并不影响音乐的学习,学了十多年,儿子的钢琴有了一定的水准,经过多方努力,他把儿子安排在一所中学教音乐课。

从小到大,每当儿子受到挫折或者嘲弄,父亲就会对他说:记住,你是优秀的孩子,你没有任何问题。

在父亲不断的赞许、鼓励、肯定之中,儿子长大了,结了婚,有了下一代,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要是没有下面发生的事情,这绝对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

可是最近听说这位可敬的父亲遇上了大麻烦,其实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他一直不说,只是自己在辛苦地做着福尔摩斯。

原来有个骗子盯上了他那善良轻信的儿子,先是编出各种理由向儿子借钱,后来胃口越来越大,为儿子申办信用卡拿去透支,直到银行的催款单寄到家里,做父亲的才知情,并无奈地为儿子还清款项,一次又一次。

如此反复,家里的积蓄渐空。年近古稀的父亲却仍不向儿子挑明,怕儿子受不了,因为儿子一直以来把骗子当成最好的朋友。老人唯一的办法是背着儿子,自己去对付骗子,找线索、找证据,希望法律来惩处那个人。

他没想到法律惩处骗子同样要得到儿子的配合,现在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与痛苦之中。多年以来他成功地呵护了儿子的自尊心,而现在他必须和儿子摊牌,让他知道自己的问题。他第一次考虑,要为儿子申领残疾证。

爱的底线,是正视现实。

您别这样提醒我

口述:张晰(化名)

性别:男

年龄:32岁

职业:企业技术人员

我两岁那年因为一次高烧得了小儿麻痹症,落下一点残疾。我妈是在医院里做护理工作的,“白在医院工作过这么多年,却没保护好孩子”,她经常这样责怪自己。从我得这病那一天起,我妈就30年没间断地每天为我做按摩,在同样的病友中,我的残疾状况是最轻的,加上走路时自己也很当心,要是不细看,很多人还真看不出我有这样的缺陷。

但我发现,自己真正的缺陷不是生在脚上,而是生在心里。妈妈每每自责的神情,与其说是在责怪她自己,不如说也在证明我是她没做好的一个残次品,听了只是让我更加寂寞无语;出门时,妈妈总要提醒我,“走路注意,你要像个正常人那样走路。”小时候我把它当成准则,努力去做,心里却在担心,我是不是做得不好,会让妈妈不开心,或者,会有旁人在那里耻笑?我走得不像个正常人吗?这成了我的一块心病。走还是要走的,但边走边努力掩饰,走得很紧张。

结了婚,妻子的抱怨才第一次让我意识到自己有多么无能!她说我:“只知道被人照顾,不懂得照顾别人。”“不仅脚残了,整个人都跟着废了!”前一阵还非要闹着和我这个“废物”离婚不可。

知道我这样,老妈又是那样的眼神,叹息如果我不得这病,我就很正常;我若很正常,媳妇就不会轻易闹离婚……什么叫正常,什么叫不正常?我想对老妈说,我知道您痛苦着您儿子的痛苦,但别老拿这一缺陷提醒我了!

做妈妈的无不渴望自己孩子的完美,但白玉尚有微瑕,如果紧盯着缺陷不放,受损伤的不只是孩子的身体,还有他的心灵。希望有这般倾向的老爸老妈们猛醒。

(卢宏)

猜你喜欢
骗子母爱老妈
骗子?
爱逛街的老妈
“精明”的老妈
“快点儿”老妈
母爱大于天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骗子鸟
做个新版老妈
诚实的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