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网瘾问题的心理分析及教育思考

2009-04-01 07:42廖承绶
师道 2009年2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家长

廖承绶

据2007年1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报告中显示,在我国的青少年学生网民中,有网瘾者比例达13.2%,其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比例最高,达到了17.1%。2005年全国犯罪总人数87%是青少年,而这87%之中有70%左右是因为上网成瘾而走上犯罪道路。“中国戒除网瘾第一人”陶宏开教授表示,网络成瘾只是心理和不良行为问题,“根本不是精神病”。网瘾患者的目的性很强,他们骗家长的钱,骗老师,甚至偷钱:抢钱,使出千方百计,就是为了上网,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明知上网成瘾是有害的,但仍不肯放弃上网。而目前中学生上网成瘾的问题近乎是在一种无助和失控的状况下生根、蔓延。有些只是危害自己,而有些问题则可能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危险因素,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大课题。

造成中学生网瘾问题的心理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强调:中学生时期是人处于一个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变化,身心各方面都充满矛盾的过渡时期。

(一)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由于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意向十分强烈,竭力想摆脱父母家长的管教,希望家长尊重与理解他,而家长却恰恰忽略了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有的家长对孩子管理得特别严厉,孩子心理受到压抑。很多父母看到孩子上网就反对,只是唠叨,强行禁止孩子上网,这种做法很容易引起青春期孩子的反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自由,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逆反心理作用下,越容易和父母对着干。

(二)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

中学生强烈要求独立、对成人干预其行为表示强烈的不满。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自由空间,能够张扬个性,能够获得认可。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儿童心理学教授沈家宏说,“网络游戏让孩子得以发泄对父母的不满以及享受自我支配的快感;上网聊天则能使孩子渴望倾诉的心情得以释放。现实中孩子得不到的,往往很容易在网络中找到,得到暂时的慰藉,所以孩子很容易迷上上网。”

(三)性成熟、性意识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准备不足的矛盾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思想上尤其是品德发展并未成熟,还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容易受到外界的各种诱惑,而网络世界的游戏、娱乐,甚至于其中的暴力色情成分,都会使他们感到新奇和刺激,并渐渐沉迷网络。

(四)人际关系障碍,缺乏自信心,易形成自暴自弃的思想

中学生经历的事情少,由于缺乏交际能力,无法与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正常沟通,与父母产生了隔膜,使得他们内心的孤独感无法释放,自我感觉十分敏感,各种欲望都希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在现实生活中自我感觉得不到父母、同学和老师的理解与尊重,因而导致自信心缺乏,转而自暴自弃,就会在网络里寻求慰藉,在虚拟世界寻找自信。

建构“三位一体”模式的心理教育网络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院刘小林教授认为,部分青少年上网有成瘾倾向,是现象,是一种行为,其根本是自身心理上存在问题,出现社会适应障碍,而寻找不恰当的发泄途径,出现退行性行为。我们要解决的不是上网的问题,而是为什么上网。促使中学生沉迷于网络除了心理因素外,家庭、社会及不正确的教育原因都促使了中学生沉迷于网络。因此单靠学校的力量来开展心理教育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应该在以学校为主的情况下,对家庭教育进行教育引导,在家庭生活中创建健康的家庭氛围,使之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学校还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多渠道的心理教育活动,让中学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有的家长喜欢用“分数论英雄”,忽视孩子思想素质、生活能力的培养,使孩子缺乏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判断能力;有的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一些家长则一天到晚忙于工作,跟孩子缺乏交流,这些都会让处于花季中的孩子转向网络去寻求满足。可以说,家长要为自己的孩子染上网瘾负很大责任。此外,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家长都只盯着学习成绩看,这就是他们为什么不能帮小孩戒除网瘾的关键。”陶宏开教授说,教育小孩的目的是什么?首先是成人。教育小孩,要从小就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而不是只要成绩、只要分数。因此在教育孩子时要采取民主、自由的方式,与孩子建立“朋友”般的关系,要“舍得”花时间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要尊重孩子的需要。让孩子知道,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倾诉心事的对象,而不必在网络上寻求心灵的慰藉。

(二)矫正心理,因势利导

陶宏开教授近年来走访了140多个城市,免费为6000多名网瘾患者进行了心理辅导,所有成功的案例都是通过心理沟通、行为矫正来完成的,无一例使用过药物。他说,心病就用“心药”治,明明可以通过心理沟通和行为矫正就可以治愈的疾病,为何要对那些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随便滥用药物?让他们的身和心都受到伤害!一是要静听他们的心声,而后倾心交流,将被动变主动。二是在教室内布置适合学生心理且激励学生自律上进的警示语。如:“规规矩矩做事,堂堂正正做人”、“静坐常思自己目标,闲谈莫扰他人学习”等等。这些无声的语言既能敦促学生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治能力。三是时刻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常用“点滴小事能透析人的素质,日常行为可折射人的光辉”警醒他们。四是对个别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先给予生活、学习、细节上的关爱而后再教育,真正体现爱在细微中、严在当严处,这样就会减轻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丰富生活,培养自信心

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校内可开展班与班在比赛中交流。如学习方法、球类活动、音乐演唱、美术画展、体验生活汇报、就餐时间观看央视12套“法制频道”等等。给学生营造施展才华的平台,这样学生就成了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主体能动者,会激起他们上进心的萌动。校外,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性劳动或多与贤能之人接触,聆听做人经验,增强时代观念。不要将他们封闭在家里,美其名曰学习,实际上事与愿违的事情太多了。可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去感受自己某方面的知识还不足,返校后,就会潜心学习。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给予关怀与尊重,帮助他重建个人自信心;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则应该在发展智力的同时,注重情商的培育……总之,要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全的人。

(四)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

在学校中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向广大中学生传授心理教育知识和心理调节方法,选择一些较典型个案进行咨询、辅导,提高中学生面对各种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能力,学会自我调适,及时调整自我,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自身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施行个别辅导、矫正和治疗,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的困扰,提高应付挫折的能力。

网络成瘾并不是一个人或者某个家庭的问题,它的出现有一系列的社会原因,所以解决网络成瘾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老师提高对网络的认识,开展学生上网教育,提高校园上网场所和上网监控的质量,丰富校园生活无疑会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强商业网吧管理,严格控制网络色情等不健康文字、图片、音像信息传播,打击非法网站,为中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及时矫正、调适,尽早干预,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不要让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变成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责任编辑萧田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家长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家长错了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