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聿文
就业是当下最为棘手的难题。我国的中小企业吸纳了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而在中小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又占主体。所以,要解决就业难题,必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就业带动作用。
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在经济危机时期,一些企业不得不靠裁员减薪、停产停工等措施来度过经济的严冬。从企业的角度看,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我国的就业压力本已相当严峻,裁员减薪还会加剧人们对经济前景的担忧。
不过,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毕竟是一种道德要求,不具强制力。要想使多数企业在经济困难时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来,更为紧要的是给企业宽松的发展环境,为他们减负。对中小企业来说,减负就是要在税收、信贷、土地成本以及各种费用上松绑。
除此之外,欲使中小企业吸收更多人就业,目前还可采用财政补贴的办法,鼓励那些有发展前景或用工量大的中小企业招收新员工,再辅之税收和信贷方面的优惠,企业应该是有动力招收更多人的。例如之前国务院规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可享受最高为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和贴息,这就是很好的措施。
上述举措类似于“节流”,做好了,至少能够稳住现有人员的就业,但仅有此是远远不够的。当前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失业劳动力和增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所以,还必须“开源”,释放被压制的就业需求。“开源”的方向,还是应选择在以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为主的服务行业。具体来说,就是放开对服务业的管制。
服务业是一个包括多种行业的复杂门类,因此,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它的宏观调控功能和社会公共功能,而忽视和压抑它的服务功能,动不动对一些服务行业就提出整顿、停业甚至关闭、取缔,不准民间资本进入。而恰恰是这些行业还有很大的空间、很多投资机会,能创造很多工作岗位。鉴于此,服务行业中能够放的都要坚决放开,先放开,后规范。
开源的另一方面,是在今后的政府投资中,多投向劳动密集行业和农村的工程。从今年1月份的新增贷款来看,主要是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国有企业等政府性项目,投给中小企业的很少。这虽然是配合政府4万亿的投资,但上述政府性项目所能解决的就业人口有限。所以,今后在扩大投资时,应注意投资方向,尽可能投向那些与就业度有很大相关性的产业,如果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是难以解决目前严峻的就业问题的。
总之,就我国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来说,政府要在公平与效率、经济增长与就业当中做出就业优先的战略选择并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特别是把发挥非公企业的就业带动作用提上政策的优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