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2009-04-01 04:32夏振会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2期

夏振会

摘要:现阶段,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强,中国电力企业也在不断地进行体制改革,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内部会计控制是一项重要的措施。文章针对电力企业内部控制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授权批准;会计系统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3-0169-02

一、电力企业内部控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合理把握授权度

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合理授权是必然的。对于企业法人代表,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权力的量度界定是关键一环。一方面,授权无“度”直接制约内控制度效能的发挥,在巨大的权力面前,政策法律的约束力尚且相形见绌,何况一个内控制度。因此,权力欲望的膨胀与约束乏力必然产生舞弊。另一方面,对内控制度执行人员的授权也有“度”的学问,对不同的控制环节要有不同授权,才能使内控制度有效运行,不然容易产生新的舞弊土壤。不管哪个环节,在具体授权时,应既能保证经营决策有效运作,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又能保证权力制衡得到落实。

(二)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

有效的内控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和从事经营管理活动的所有个人实施全方位控制。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对象是指企业的权力操纵者,是对权力操纵者的权利约束,也是对权力操纵者之间的权力制衡。这种独特的控制对象决定了提高受控度的艰巨性。结合电力企业实际而言,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关键有两点:一点是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另一点是主要决策者的受控程度。

(三)提高控制人员素质

企业内部控制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控职责的主要是会计人员,电力企业会计人员由于核算单一,除专业技能外,普遍缺乏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综合能力。而科学的内控制度,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它大大突破了财务会计的工作范畴,大大超过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机械、生产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没有相应的知识支持,内部控制不可能完全到位。同时内部控制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矫正人的行为,需要有相应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能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内控人员队伍已刻不容缓

二、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不兼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按照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兼容职务是指若由一个部门或人员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或舞弊,又可能掩盖其错误或舞弊行为的职务。如出纳负责银行存款支出的签发,银行存款收入的签收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记录,如果该出纳还负责与银行对账单对账,那么他就有机会伪造凭证,贪污企业的账款,再如在货币资金业务中,若一个会计人员既保管支票,又负责签发支票;既记录支票登记簿,又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既负责编制会计凭证,又负责企业与银行之间账目的审核与对账等工作,就不符合不兼容职务相互分离的控制原则,很有可能导致舞弊行为的发生。不兼容职务分离要求管理人员在设计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流程时,应先确定哪些职务为不兼容职务,然后明确规定各职务岗位的职责权限,使各部门或人员之间能够互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错误和舞弊,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但应当注意采用不兼容职务控制有可能会因为担任不兼容职务的职工互相串通勾结而失效。

(二)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指单位在办理经济业务的时候,需要按照授权经过规定的程序审查批准,并且以一定的形式,如管理制度或岗位职责予以明确。

单位的授权批准体系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授权批准的范围。单位所有的生产经营与业务活动都属于授权批准的范围。这样,既可以使所有生产经营与业务活动都在授权批准控制范围之内,又可以让各项活动的经办责任落实到人。

2.授权批准应有层次,防止独断专权现象出现。应当根据业务活动金额的大小和其重要性决定授权的层次,以保证各管理层权责相当,防止“一支笔”现象的出现。其次,在划分授权层次时,应当注意其连贯性,避免出现“真空地带”,明确各人的权责。

3.每项经济业务均应有明确的授权批准程序。企业任何业务活动都应有明确、具体的运行程序,企业管理阶层应当按照相关授权的规定,制定各类业务活动的操作流程,经办人员按程序办事,避免越权和违规事件的发生。

4.发生违规行为,必须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若经办人员未按照规定的程序的办理或不经相关授权责任人的授权批准就擅自办理,为严肃企业的规章制度,不管其后果如何,均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会计系统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需要企业依据(会计法》的规定,来制订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系统控制的内容有:

1.合理设置会计岗位。在岗位分工明确的基础上,制定各会计岗位的职责权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2.规范会计处理程序。对于每项经济业务的处理,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办理,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状况,了解企业各项资产、负债的缘由,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

3.会计凭证的控制。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会计凭证传递程序,预先对会计凭证进行连续编号,明确会计凭证的取得和填制、审核人员的权限和相应的责任,及时将会计凭证送交财务部门入账,财务人员应认真审查该会计凭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了解、控制经济业务的发生、发展,对不符合公司规定的经济业务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4.会计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重要依据,也是对会计进行审查的重要依据,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使每项经济业务均在两个以上相对应的账户中得到反映,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会计资料的保管。企业应当按照有关会计资料档案的保管规定保管会计资料,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不会被毁损、篡改。加强对会计系统的控制,可以有效地了解、控制经济业务的发生,而且定期编制、按时披露、按规定保管的各项会计资料也可将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

(四)改善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

企业人力资源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业绩和表现,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对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帮助。所以,我国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必须依靠人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来配置。在企业内部,根据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形成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配置合格的人才。管理者的素质不同,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行为,进而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应尽快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仅仅是指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操守、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各个方面。企业承受营业风险的种类、整个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层对法规的反应、对企业财务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人力资源的政策及看法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单丹.我国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07,(4).

[2]赵玉增.对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探讨[J].会计师,2008,(9).

[3]许德平.我国电力企业投融资问题与政策建议[J].现代企业教育,2009,(4).

[4]赵荣.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探讨[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5]张婷,成晓君.强化电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举措[J].中国电力教育,2008,(24).

[6]李蔚雯.浅析如何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J].金融经济,2008,(24).

[7]陆英桂.会计内部控制——工程项目控制——以电力企业为例[J].时代金融,2007,(8).

[8]凌智勤.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中),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