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集团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2009-04-01 04:32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2期

李 毅

摘要:文章系统介绍了平煤集团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导入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用愿景激励人、用理念引导人、用学习提高人,用制度规范人,用环境改变人,创建独具特色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做法和成效,以及对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的若干体会。

关键词:平煤集团;学习型企业文化;企业愿景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3-0033-02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新中国自行勘探设计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煤炭基地。总部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是一家煤、盐、电、焦、化、建多业并举,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近年来,该集团将学习型组织理论成功导入企业文化建设,创造性地开创出学习型企业文化,并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荣获了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奖、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等称号,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具体做法是:

一、用愿景激励人

建立共同愿景是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中的一项。从学习型组织理论和一些企业的实践看,共同愿景是个人、团队、组织学习和行动的坐标,是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它对提升广大职工的学习力,集中集体智慧,凝聚团队力量,促进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平煤首先把建立“共同愿景”当作创建的基础工作,按照大愿景统领小愿景、小愿景保证大愿景的要求,逐步建立起集团共同愿景、二级单位愿景、区队(科室)愿景、班组愿景和职工个人愿景相互依存、互为保证的五级愿景体系。

平煤集团的共同愿景是“建设新型能源化工集团,铸就和谐安康百年平煤”。围绕这一共同愿景,集团一年一个主题,先后开展了一系列讨论实践活动,一方面使这一愿景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用愿景鼓舞人、激励人,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各基层单位也都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愿景体系,区队、班组、职工的愿景墙随处可见。比如一矿的愿景是“中原一矿,生活小康”。田庄选煤厂把培育共同愿景与建立职工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每个人都规划了自己的未来。当选“感动中国十大杰出矿工”的一矿职工吴如的愿景是“争当全国劳动模范”,一位快退休的矿工的愿景是“不出事故,平安退休”。

二、用理念引导人

建立理念文化体系,引导职工积极实践理念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关键。平煤的企业理念经历了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又在实践中渗透提高的过程。2000年,平煤开展了“企业发展,职工富裕”共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这一理念得到了职工的广泛认同,集团就把它作为核心理念;在营销上,平煤多年来坚持诚信为本,用户至上,阳光销售,实施战略联盟和战略合作,最终就把“与用户一起成长”作为企业的营销理念。在此基础上,逐步提炼、完善了以安全、成本、人才、质量等“十大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共同价值观,开发建立了共同愿景、执行力、标准化作业平台、领导学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心理环境建设等学习型企业文化“六大支柱”。

在理念导入的方式上,采取开放式、互动式、体验式培训,通过组织学习讨论、班前(后)会诵读、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职工的话与画”等形式强化渗透。比如,田庄选煤厂在全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理念实践体会报告活动”。从领导到职工,每个人都认真梳理了自己近几年的工作、学习情况,从“自己的个人理念是什么,哪些做到了,哪些还没有做到”等方面进行反思。每个职工在报告活动中敞开心扉,认真剖析,做到思想上相互感染、精神上相互激励,工作上相互促进,对企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二矿、物资供应总公司等单位开展“理念之星”评选活动,用身边人感染身边人,用身边事激励大家身体力行,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用学习提高人

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造就一支与企业价值取向相一致、与企业战略目标相适应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平煤在全公司大兴学习之风,着力倡导“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等理念,真正使学习成为工作的一部分,体现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学习中注意区分层次,加强指导。经营者主要是开阔思路,改进方法,提高决策水平,提高驾驭企业改革发展的能力;一般职工主要是学业务、学技术,提高在安全、生产、技术岗位上的实际应用能力,突出学习、交流、共享、提高,整合集体智慧,激发主动学习的渴望。

在平煤,肯学习、善学习者受尊重,有技术、懂业务者得实惠。集团公司确定让每年技术比武的第一名当劳模,技术能手运动会的优胜者每月享受特殊津贴,在全公司动态评选拔尖人才和杰出人才,并给予重奖。不少基层单位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如一矿“10+3”学习法、“认质评星”激励法、“技术大拿授课”法;总医院、矿工报社实行首席医师、首席记者,大幅度提高待遇等。通过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营造了鼓励学习、崇尚创新的良好环境。

四、用制度规范人

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促进企业管理上水平。平煤从企业实际出发,学习先进管理方法,形成了OPM全方位精细管理模式。OPM是英文Overall——全方位的、Process——过程、Particular——精确细致的、Management——管理的缩写,是指全方位、全过程、精确细致地管理。同时,PM又是平煤的拼音简称,OPM是具有平煤特色的管理模式。

OPM管理模式,由目标展开体系、管理控制体系和考核激励体系组成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可总结概括为六句话三十个字:总账定方向,分账不漏项,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日事要日清,收入考核定。目标使企业的生产、安全、经营和所有的事情,都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做到每件事都有人管,所有人都有可管的事,通过日事日清,达到日日控制、事事控制的目的。

精细管理贵在落实。基层单位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目标展开体系,确保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等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单位、战线、区队(车间)、班组,直至每个职工,真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任务明确,责任落实;进一步完善管理控制体系,实施“两卡一表”(工作人员日清卡、管理人员日清卡、科室月结汇总表)管理;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体系,按照“日清月结,联效计酬”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奖惩办法,形成“人人都是考核者,人人都被考核”的机制,逐步健全了以人为基础的工作标准,以事为基础的管理标准,以物为基础的技术标准。

用学习型企业文化促进管理是一个总的原则,集团鼓励基层单位在主流文化的统领下,根据自己原有的文化积淀、经营业务性质、所处地域环境、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等因素,有所侧重地构建自己的“亚文化”。比如,有的单位对有量可计的区队或班组实行OPM精细管理,有的单位吸收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精华,推行反思—对策—实施—评价管理模式,有的单位推行矢量管理、平衡记分卡、准军事化管理、岗位价值精细管理等,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融合。

五、用环境改变人

人与环境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平煤用整理、清洁、时效、标准、安全、素养“六规范”指导企业环境建设,出台了相关政策,在全公司进行井下和地面质量标准化建设。各单位以营造环境氛围为重点,以整理、清洁为基准,对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进行清理整顿、刷新美化和更新改造,井上进一步净化、美化、亮化,井下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使矿区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文明有序,整洁亮丽。

通过几年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平煤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成效,最突出地表现在人的变化上。各级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进一步转变,心智模式进一步改善,系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广大职工学习技术、奉献平煤的积极性不断高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创业氛围,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回顾近年来的创建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融合。长期以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如何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一直是各级党组织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黏合剂”,是两者有效结合的难得载体,是思想政治工作服务生产经营的重要切入点。它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和空间,把企业发展与人的发展高度统一起来,使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机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提高了党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了对广大职工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二是一定要坚持继承和创新。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抄照搬,愿景体系的建立、心智模式的改善、系统思考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一个过程。学习型企业文化创建,不是割断历史,另起炉灶,重新开张,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三是一定要坚持齐抓共管。学习型企业文化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领导的共同责任。平煤建立了党委主导、行政主体、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与管理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惩。每年都下达《任务分解书》,将年度创建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战线,上至集团公司,下至区队、班组,形成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上下结合的创建局面。

四是一定要坚持神与行的统一。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一些理念和口号,是必要的形式,能起到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聚人心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理念要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在文化理念的感召下,采取具体措施,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工作。既要有形式,又要有内容;既要有理念,又要有实践;既要有口号,又要有效果,努力达到神与行的统一,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五是一定要有一系列的有效机制作保证。一要建立目标管理机制,把工作目标纳入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展开体系中,分解责任、明确任务;二要建立激励驱动机制,通过检查、考核、表彰、奖励等各种方式,激发创建积极性;三要建立学习反思机制,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计划和运作方式;四要建立投入保证机制,本着适应需要、量力而行的原则,为创建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简介:李毅(1977- ),男,河南镇平人,平煤集团党委办公室科长,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