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电力安全与管理

2009-04-01 04:32肖晓军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22期
关键词:电力企业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使用越来越普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电气的机会越来越多,客户是否安全用电是关系到电网能否安全可靠供电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抓安全用电管理,提高客户安全用电意识,减少电气事故,以及防止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既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安全运行,也有利于客户的安全生产和生活。文章就如何加强供电安全管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力企业;供电安全管理;安全用电意识

中图分类号:TM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33-0019-02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具有多项高、险、复杂的工种。强化安全意识,防止安全管理“疲劳”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共同行动,是大家习惯称之为“人命关天”的大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来不得半点马虎,更容不得掺假。要谨防安全生产管理上出现“疲劳”现象,时刻长鸣安全警钟,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全体员工具有锐利的眼神和一颗高度的责任心,共同参与防范和有耐力地培育管理,全员推进和完成安全管理“疲劳”预防工作。

一、电力设备的安全管理

那么从电力生产设备方面看,装置设备精密,结构复杂,有时一个小小的指示灯不亮,装置就将失去本身功能,后果将使设备和发供电安全运行得不到保证;又如在检修设备时,一颗小小的螺丝未紧固,就会导致设备在运行中发热、有时一个小小的触点接触不良便导致整套设备无法运行。这些细节性缺陷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如果不仔细检查,一笔带过,就有可能酿成事故。

对于设备和系统发生的事故要客观地对待。我们在过去一段较长时间内对电业安全的责任压得太重,电业是一个高事故风险的行业,设备的损坏往往不是一个工位的暂停工作(如机械加工业那样)而会殃及电网的短路,造成多个工位的暂停工作,甚至会影响到系统。同时,电业的事故又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强调的是控制或降低事故的相对频繁度——通常用故障强度的概念来表述,对个别事故的调查分析是为了探求其内在规律。

因此,不论是检修维护或是设备消缺都要求细心,不放过每一个环节,充分保证检修维护消缺质量,使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这样才能体现安全管理的能力,这就要求安全监管人员每项事前要精心策划好、危险点分析真正分析到关键部位和要害上,管理中把握好各个环节。从细节抓起,细节就在每项工作的过程中,安全生产工作大到关系国家的资产,小到牵涉个人切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安全无小事,“任何违章都是可以制止的,任何风险都是可以控制的,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抓好每一个细节,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细微之处去升华我们安全管理的能力。

二、人员的安全管理

每一位员工注重了安全生产细节,电力安全生产就重在预防,我们都知道电力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电力事故的损失和影响是无法估量的,由于发供电设备都不能孤立运行,因此发电设备的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一旦发生电力事故,轻者造成人身或一般设备事故,重者会出现设备重大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多少年来电力行业总结了多少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预控办法,起到了好的作用,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决不能等到“吃一堑”后才“长一智”。

首先,重在一个“防”字,安全工作,重在预防。有了这个“防”,才会有“安”。其次,抓好两个“全”字即“全员”和“全过程”。着力提高“全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诸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人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防止事故发生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动的组织者、计划者和控制者。因此真正落实安全工作的关键在人,在于人的安全意识。再次,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没有安全的效益也只能是暂时的效益;安全与质量的关系,安全涵盖质量,质量支撑安全,没有质量也就没有安全;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偶然的堆积就是必然,电力生产事故的发生有其偶然性,同时大多数又有其必然性,善于从偶然中寻求必然,及早提出防范措施,把握避免事故发生的主动权,这样才有可能减少事故,化必然为偶然;严与宽的关系,安全生产必须从严管理,对违章行为严厉制止,严肃批评教育;对于事故教训严肃反省;对于事故责任认定一定要严格到位;防范措施必须严格落实。而在经济处罚时,大多以宽为主,处罚只是手段,员工提高认识才是目的,不然就会本末倒置。最后,预防为主就是要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职工学好技术本领、树立起安全意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学会如何做、怎样做才会安全,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预防氛围。

三、安全管理重在预防

电力企业历来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集中体现在各类电业规程、导则、条例和规定上。但是,我们在多年的事故教训中,也能看到人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往往是决定性的因素,如何把对人的管理引入安全管理之中,用企业文化这个内在的链条,凝聚人的智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丰富的经验,不断地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那么现实工作中,如果安全管理者和设备的管理者每天不走进现场贴近设备,只对设备“指点江山”,对存在的缺陷不分析、对细节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对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缺陷、重复缺陷、习惯性违章抱着不足挂齿、微不足道的态度,长时间忽视细节,“千里之堤”必将“毁于蚁穴”。“责任重于泰山”。而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以人为本”体现在,安全就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就是员工最大的福利,安全生产管理就要尊重科学按规程制度办事,就是要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

我们知道电力生产中许多的责任事故,究其根源都是由于个别员工平时不注重细节,不把某些细小环节当回事,称之为“习惯性违章”。例如:不戴安全帽、不验电、不穿绝缘鞋、不戴绝缘手套,甚至操作前不检查安全用具是否合格等等。有些细小的违章行为从表面看微不足道,但实质上却蕴藏着巨大的危机。当错误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这个错误在自己的心目中就变成了正确,长此以往必将酿成大祸。安全生产无小事。一丝的马虎、一丝的大意都可能造成我们永久的遗憾。以历史事故为教材,认真学习总结教训,在安全管理监督控制的周围查找类似现象,逐步消除存在的麻痹心理、侥幸心理、习惯心理,久而久之提高自觉抵制各种习惯性违章意识,彻底杜绝各种人为的责任事故成为安全管理者的天职。贴近设备、贴近现场,不能在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身上成为一种形式,而是要及时掌握人员安全行为动态;分析设备的状态,了解缺陷处理的进度结果,检查环境方面不安全因素,进了现场会发现、能发现问题,能及时地制止违章蛮干和习惯性违章,安全是员工最大的福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促使每一个安全管理者带着对员工负责的感情去抓、去管,尽自己的职责,为员工的安全负责。

四、结语

古代荀况就说过“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预防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工作未动,安全先行,只要安全日常管理工作提前策划分析到位,真正把管安全上升为要安全,使安全工作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的发生,这就是安全管理者的天职。

参考文献

[1]陈其祥.电力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J].水利电力劳动保护,1995,(1).

[2]李彦斌,魏蓬.强化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探讨[J].陕西电力,2008,(3).

[3]凌华,吴庆华.电力安全管理的四个误区[J].农电管理,2006,(5).

[4]潘涛.农村电力安全管理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5]袁中祥.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新思路探索[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6]杨星.电力安全管理中始终要突出“严”字[J].水利电力劳动保护,1996,(1).

作者简介:肖晓军(1976- ),男,广西柳州人,供职于广西电网公司柳州供电局,研究方向:电力调度。

猜你喜欢
电力企业
基于Canopy-Kmeans算法的电力企业流量数据分析研究
党员在电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推进作用
新时期做好电力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
基于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电力企业基层员工激励机制的思考
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全过程审计浅析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
对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