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辩F-35优与劣

2009-04-01 06:38傅前哨
航空知识 2009年4期
关键词:空战美国空军战斗机

傅前哨

最近一段时间,号称“世界战斗机”的F-35“闪电”||受到了一些美国航空专家和媒体的猛烈批评,有人说它得病了,有人说它“基因”不好,还有人说它名不符实,斗不过苏-27和苏-30等现役战斗机。就连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也认为,美制F-35联合攻击战斗机,性能不及中国和俄罗斯装备的战斗机。为澄清“谣言”,美国空军公布了F-35的一些性能数据,以期为该机辩白。“世界战斗机”的神话真的破灭了吗?它是否像美国空军讲的那样出类拔萃?带着这些疑惑和问题,让我们来看一看,针对F-35的优与劣,各方是如何评说的?

遭遇井喷式批评

从2008年下半年起,F-35连续遭到媒体和业内人士的指责,受到了井喷式的批评,甚至可以说成了众矢之的。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人质疑F-35的能力了。只不过,最近这段时间,表达不同看法的文章相对集中而已,这让人感到攻击“闪电”||的火力相当猛烈。其实,这种情况在美国很正常,许多现役的机型,如B-2、F-22、C-17等等,在进入部队服役前后,都曾经历过类似的遭遇,受到国会议员、新闻媒体的指责和非议,许多航空界人士也发表过不同的意见。

在所有的反对者中,皮埃尔·斯普利可能是最具权威性的一位。他在2008年9月10日出版的《简氏防务周刊》上专门撰文痛批F-35。这位被称作F-16“概念之父”的航空界元老,在文章中指出了F-35的一些严重问题,比如:机体超重,动力不足;有效载荷较小。对地攻击时的速度太高,容易导致错过目标;缺乏为地面部队提供持久性的掩护能力等等。他最后得出结论:“F-35只是一条狗”。这个比喻的意思似乎是说,该机在空中显得十分笨拙,远没有“战隼”(F-16)那么灵活。

综合起来看,F-35具有第四代战斗机必备的隐身能力、信息战能力和优良的作战能力,但该机最引以为傲的,还是它的三军通用性,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高性价比。美国和英国军方计划让该机逐步取代F-16、F/A-18C/D、F-117、A-10、AV-8B、“鹞”式、“海鹞”式等飞机,成为未来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主战机型。

然而,自该项目启动以来,就不断有人质疑其实际效费比。它的某些设计与性能也为人所诟病。有观点认为,F-35无法与其潜在的对手——俄罗斯的先进战机相匹敌,它的某些性能甚至还比不上将要被它“取代”的现役战斗机。

此前有报道称,F-35在2008年8月举行的一次军事演习中“被俄式战机轻松击败”。据了解,在“空战”中击败了F-35的是俄制苏-30战斗机,但它们不是真打,而是假打,甚至不是实机对实机的模拟对抗(因为到目前为止,F-35尚未正式装备部队),不过是在电脑里作了一番虚拟较量。尽管此类模拟空战不一定完全客观、公正,但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对F-35的批评不仅来自于媒体和个人,就连重要的权威机构也开始发难。2008年11月19日,美国广播公司(ABC)援引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的报告说,澳大利亚准备购买的美国制造的F-35“闪电”||的性能不如俄罗斯的苏-27“侧卫”。支持这一论点的依据是:根据相关数据对F-35和苏-27进行了模拟对抗,结果发现F-35的加速性、爬升率、转弯性能以及最大速度均比不上俄罗斯和中国装备的战斗机。若双方进行真的空战,F-35将明显处于下风。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竞争对手波音公司的专家,给F-35罗织出一堆“罪状”,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条:

一是机体超重。据报道,该机的结构重量严重超标,结果导致全机推重比下降,使飞机的综合性能大打折扣。

二是动力明显不足。这个问题实际上与机体超重密切相关。

三是机动性差。该机的机翼面积偏小,再加上机体超重,导致机动过载增大、全机推重比降低,从而影响到空战时的敏捷性、灵活性。有人甚至认为它的机动能力还比不上越战中的F-105战斗轰炸机,更不要说现役的苏-27和新开发的苏-35战斗机了。

四是载弹量小。其炸弹舱的有效载荷太小,甚至比美国越战时期的战斗机还差,使之无法成为一流的攻击机。

五是隐身性能存在问题。如果在翼下装挂武器,它将立即失去隐身能力。

六是发现和瞄准地面目标困难。作为协助地面部队作战的“近距空中支援”攻击机,F-35不能说是成功的。该机在低空的飞行速度过快,很难发现战术目标并对其进行精确瞄准和攻击。

七是防护差。它的装甲防护能力不足,难以承受地面火力的打击。

八是持久力差,不如A-10攻击机。它缺少长时间在己方地面部队上空进行有效支援所需的载荷和持久力。就完成这一任务而言,现役的A-10“雷电”攻击机要强得多。

九是效费比降低。在性能没有提高的情况下,飞机的造价却一路攀升。

这一大堆“罪名”和批评,已经使F-35项目“受伤”不轻,并正向最终为其埋单的用户波及。目前反应比较激烈的是参与了该项目的澳大利亚。2008年9月26日,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报道了F-35联合攻击战斗机遭遇信任危机的消息后,该国的反对党立即要求政府有关部门暂停实施购买F-35的计划。一些澳大利亚议员也对该机的性能产生了怀疑,建议废止合同或缩减购置数量。

五角大楼的辩驳

针对上述尖刻的言论,美国国防部与洛马公司进行了反击。早在2008年7月,F-35项目办公室负责人查理斯·戴维斯将军就对波音公司公开散布有关F-35的流言提出控告。他认为,波音公司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F/A一18ELF战斗机的国际销量。

戴维斯表示:“一些零散的、公开的‘不真实报道已对F-35构成了显著的商业威胁。这些抨击的频率、时机和‘完全错误的内容使我怀疑它的公正性。”

戴维斯还特别指出,近期有关俄罗斯战斗机在夏威夷基地的模拟演习中击败F-35的报道,完全是虚假的和误导性的,没有任何事实根据。他说:“媒体所报道的2008年8月的‘太平洋展望演习没有涉及空对空作战。F-35被要求能够有效地击败当前与未来的空对空威胁。在高度保密的前提下,所有公开的信息均表明F-35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些巨大的挑战。”

为澄清“谣言”,平息新一波的批评浪潮,美国空军也匆忙发表相关数据,以证明F-35的作战性能全球第一。美国空军称,采用“标准空对空作战效能分析模型”进行的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闪电”||的作战损失交换比明显地高于当前与未来的战斗机,包括苏-27系列飞机。其空对空作战性能比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机还高出4倍。

美国空军强调指出:与现役最好的战

斗机相比,F-35具有以下几大优势:一是这种单发飞机的推力很大(发动机加力推力超过19000千克,推重比可达10左右),超过了“台风”、“阵风”、F/A-18等双发先进战斗机;二是它的隐身能力很强,不易被敌方雷达发现,可以像F-117那样以隐蔽的方式突防;三是该机的武器不必挂载在翼下,从而使之能更加灵活地与敌机进行空中格斗;四是它的机载设备和信息化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可以对视距外的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再加上良好的隐身能力,使之具备了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优势,这对掌握未来战场的主动权极为重要。

客观看待优与劣

尽管双方对F-35的评价,依据的都是所谓的模拟空战的结果,但他们强调的重点不一样。例如,反对者指出了该机在近距格斗方面的不足,而五角大楼则强调了它在隐身和超视距空战中的优势;反对者认为F-35的推力明显不足,而美国军方却认为该机使用的F135涡扇发动机的加力推力无与伦比。

客观地讲,超重的问题几乎在所有的新机设计和试飞阶段都存在,均需下大力气攻关,只不过F-35的问题显得更严重一些,解决起来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该机动力不足的问题,实际上与机体超重密切相关,光强调发动机的推力大没有用。应对的摧施主要有两条:要么想办法给飞机减重,要么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推力,以达到原先确定的全机推重比指标。然而,解决起来实际上都不太容易。有关载弹量与隐身之间的矛盾,并非F-35所独有,F-22也照样存在这一问题:内装弹药,能实现低可探测性的要求,外挂武器,则隐身效果便基本丧失。就看战时怎么使用了。

F-35的外形设计是综合平衡的结果,它的隐身能力明显要比苏-27好,中距空战能力也可能占优,但近距缠斗时的机动性肯定不如苏-27。

其实,根本没必要对F-35的格斗能力提出苛求,因为美军给它确定的指标也仅仅是达到F-16、F/A-18的水平就行了,并没有要求它超过“阵风”、“台风”,“侧卫”等高机动的战斗机。因此,“闪电”||在这一点上比不上苏-27和苏-35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从“联合攻击战斗机”的名称中不难看出,在主要用途方面,该机的对地攻击能力优先于空战能力,而执行空战任务时,又把对超视距空战的要求放在了近距格斗的前面。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堪称目前世界上最牛的战斗机F-22也遭到过猛烈的批评,也有人认为它过时了,但美国空军照样买,照样用。这主要看军方的态度。某些反对者只是拿F-35的不足之处与现役飞机的优点进行比较,而对该机所具有的长处却视而不见或不愿提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就不够公正了。在指出“闪电”||的问题与不足时。我们也应看到,F-35B将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进入部队服役的超声速垂直起降战斗/攻击机,此项功能暂时还无人可及;F-35A的隐身能力很强,在空军战斗机中目前至少可以排在亚军的位置上,而在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舰载机中,F-35B、F-35C都理所当然地位居首席。

至于战场防护能力,作为一种多功能战斗机,有无必要像A-10“雷电”等专用的对地攻击机那样安装厚厚的装甲,则是见仁见智的事。

再说,在美国国内有人拥“猛禽”而贬“闪电”,也有人反过来批前者而捧后者。2008年12月21日,《国际先驱论坛报》刊载文章,就军队改革问题向五角大楼献策。文章直截了当地提出应“停止生产F-22战斗机,因为F-22是为了确保在与俄制战斗机的空中缠斗中取胜而设计的。空军应该依赖高性能的新型F-35联合攻击战斗机。该型机像F-22一样,也采用了隐身技术,可以躲避敌人的雷达。F-35将使美国空军拥有更大的空中优势,而且每年可以节省约30亿美元。”这位作者的见解很独特,他似乎认为F-22强调高机动性的思想已经过时,而F-35的设计理念才符合潮流。

不过,对于F-35长期标榜的“低成本,高性能”的招牌,倒的确是令人怀疑。因为它很可能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先比较一下F-22与F-35这两种飞机单价的变化情况:

高档的F-22属于产量减少,单价上升的情况。预定的装备数量由700多架逐步降至180来架。预计的售价则由5060万美元(1990年币值),激增至1.88亿美元(2001年)。而2005年底,首批进入部队服役的“猛禽”,其订购金额已高达3.546亿美元。

低档的F-35属于产量不变、单价上升的典型。预订的产量为2456~4000架,至今无大的变化。但其设计制造费用却一再突破底线:A、B、C三型飞机的平均单价由原定的3500万美元(1993年),上涨到7900万美元(2001年),如今已飚升至1.22亿美元(2007年)。

F-22原先的价格是F-35的3.4倍,现在已降为2.9倍。由此可见,F-35涨价的速度超过了F-22,未达到控制价格的目标。它已经不是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战斗机了。

决策权与话语权

对于“闪电”||的前途,与“猛禽”一样,其最终的结果不会取决于舆论的好恶,政府、国会和军方的意见才是决定性的,真正的角力往往发生在这三者之间。

无论办什么事都讲求效益,发展军用飞机需耗费巨额资金,因此,更要考虑其综合的性能和效费比。性能好、造价低,始终是军方追求的目标。但这谈何容易!现代军用飞机几乎是用高新技术“堆砌”起来的,研制周期长不说,所需的资金也明显地呈几何级数增加,动辄要“吃掉”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美元,单机价格高达几千万甚至几亿美元。因此,现代军机的开发,不是个人行为,也不是集团行为,而是国家行为。对于F-35命运的决策权和话语权,恐怕也捏在美国政府、国会和军方的手里。

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的研制与装备,牵涉到国家的军事战略大局。军用飞机属于极其昂贵的特殊商品,最终都是要由政府埋单的,需要国家的最高领导层审慎地做出决策。以美国的B-1战略轰炸机为倒:

1962年,美国空军提出了“先进有人驾驶战略飞机”(AMSA)计划,要求研制一种低空高速突防轰炸机来取代B-52。没想到。官场争斗起伏跌宕,错综复杂,致使AMSA计划的命运极为坎坷,前后牵涉到6位总统,上上下下几经周折。

该计划一提出,政界和军界中赞成和反对的意见就争论不休,直到1969年尼克松就任总统后才决定加速实施AMSA计划。

1974年12月23日,B-1原型机开始进行试飞。1976年年中,美国空军认为B-1的技术性能已满足设计指标,希望购买244架。1976年底,福特总统批准该机投产。但是,这一决策并未得到执行。

1977年6月,上台不久的卡特总统否定了其前任的决定,宣布B-1停止生产。理由是:与新型的巡航导弹相比,这种飞机的造价太昂贵,而作战效能也没有巡航导弹好,加之老式的B-52飞机仍可继续使用,因此不必急于投产。

1981年10月,B-1飞机重见天日,在里根手里获得新生。这位新总统宣布:为空军采购100架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又经过几年的改进和试飞,1986年6月,首架B-1B飞机正式加入了美国空军的行列。AMSA计划前后耗时24年,浪费了大量的金钱,才最终告成。由此可见,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在军用飞机的装备数量方面,军队是用户,当然有发言权。举个例子,2001年12月10日,一位政府官员向记者透露: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已提出了一项恢复生产B-2飞机的建议。该公司主张,重开生产线,在今后10年内再制造40架这种隐身轰炸机。此建议立即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支持者是部分国会议员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周围的一些政策顾问。他们认为,B-2是可以为美国的作战方式带来变革的先进武器。而强烈反对该项建议的一方,则令人惊讶,恰恰是B-2飞机的使用者——美国空军。空军的高级领导层否定恢复生产该型机的理由很简单:它太昂贵,既买不起,也用不起。其实,他们坚决反对订购更多的B-2的深层次原因是,担心投向B-2的巨额开支会影响到空军购买其它武器(特别是F-22)的经费。由于美国空军坚决反对,恢复生产B-2的动议被否决。

在权重方面,不买或少买也许军方说了算,而要想多买,则军方的权重并不够,得听政府(包括文官主政的五角大楼)和国会的,因为钱在他们的“口袋里”。

以F-22为例,美国空军一向对其青睐有加,希望大量购置。然而,这种战斗机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过于复杂,研制费用和造价极为昂贵(仅设计、试制、修改就需耗资400亿美元左右,批生产的预算大约为800亿美元),飞机单价高达3.5亿美元以上。这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美国国会和五角大楼也不得不将其总采购量一步一步地减少,从750架降至400来架,后又进一步削减至180架左右。尽管美国空军拼命反对压缩数量,但也无济于事。

总之,笔者认为,尽管对“闪电”||的批评意见很多,且研制成本一涨再涨,但美国政府也很难下决心放弃“联合攻击战斗机”这一重大项目。理由如下:

一是与B-1、B-2、F-22等国内研制的机型不一样,JSF战斗机计划是国际合作项目,牵扯到十多个国家,主导国要是决定退出,那么你从别人手里套来的巨额资金,怎么赔?

二是JSF战斗机项目涉及到美国的三个军兵种,若将其腰斩,三军主战飞机新陈代谢的计划便会泡汤,怎么办?

三是砍掉F-35,就没有与F-22配套使用的第四代低档战斗机了,仅靠100多架(若停产,将只剩几十架)“猛禽”打天下,怎么成?

四是如果重打鼓另开张,重新研制一种(或三种)第四代轻型战斗机,从发展趋势看,将来花费的金钱肯定会更多,怎么行?

骑虎难下,不如不下,干脆继续骑下去。从总体情况分析,F-35联合攻击战斗机计划的日子也许会比F-22好过一些。当然,由于造价翻番,其最终的产量很可能没有预测的那么高,但也不会像“猛禽”战斗机那样,数量压缩至几分之一。

笔者对F-35的基本看法是:该型战斗机的信息化水平国际一流;“三军通用”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世界首创;采用的垂直/短距起降技术举世无双;雷达隐身能力全球第二;机动性能位居中游,抗毁能力差强人意;价格指标没有达到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机的性价比可能会持续降低,但目前仍处于可忍受的范围内。从趋势来看,这种多功能飞机有可能在未来战斗机家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责任编辑:思空

猜你喜欢
空战美国空军战斗机
最强空战王
苏-35S战斗机
美国空军“哨兵你好18”演习中的战略和战术
美国空军
空战之城
歼-5战斗机
蚋式战斗机
“85:0”的叙以空战
审讯美国空军上校爱文斯的回忆
美国空军的历史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