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镜秋
摘 要:目前,我国金融结构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对此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提出建议,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金融机构;和谐社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155-02
判断某国的金融结构是否合理,金融体系是否有效的主要标准,不是其与发达国家的金融结构有什么样的差距,而是与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相应得实体经济结构是否相适应。因此,我国应建立适应于经济发展阶段的最优金融结构,以协调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方面的矛盾。
1 我国目前金融结构中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因素探讨
1.1 失衡融资结构——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
我国金融结构处于严重失衡的境地,整个社会90%以上的融资都通过银行贷款方式完成,从而使得分散的企业经营风险过度集中到银行体系。而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所占比重小,导致直接融资比例低。资本市场不发达,不仅表现为它们的规模小,更表现为股票市场不规范、问题多多;债券市场不被重视,债券种类少。
由于信贷市场“发达”,大中型企业容易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而无需向债券市场发行债券;中小企业向银行取得贷款难,更进不了债券市场,形成融资矛盾,结果不利金融市场结构和融资结构的协调。
1.2 金融产业之间关联度不够强,存在技术断层和产业断层
金融结构合理化的最根本表现是金融产业之间关联度较强,产业聚合质量极高。但我国金融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够强,甚至较弱,存在明显的技术断层和产业断层。第一,“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经营管理体制,促成金融各业“各自为政”,横向联系少,尤其是当前国有银行上市,保险资金进驻银行的情况下;第二,各金融产业发展不平衡,规模大小悬殊,难以“平等”交往、相互支撑;第三,金融产业中的基础产业、主导产业、新生产业(潜力产业)发展不明显,“梯队”不合理,有断层。从而导致我国金融产业结构存在较为严重的不平衡性,聚合质量较低。
1.3 信用制度
信用制度涉及的是如何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制度安排。信用制度在社会资本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而资本形成对经济发展是“第一推动”。改革开放后,中国居民储蓄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在储蓄倾向既定的情况下,两个因素影响到经济增长:(1)储蓄能否顺利转化投资;(2)储蓄的分配是否是有效率的。在这两个方面,现有的金融结构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储蓄转化率下降。受传统意识以及在变革时期对未来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大额支出预期的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居民储蓄额处于高速增长通道。
第二,储蓄分配效率受损。在现有的金融结构下,国有经济、大型企业是储蓄分配重点考虑的对象,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获得的储蓄分配十分有限,突出表现为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储蓄转化率降低和储蓄分配效率受损,两个因素合在一起是不利于有效投资形成的。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现有的金融结构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1.4 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不协调,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不利于“安定有序”的目标
作为发展中国家,不仅要有种类齐全的正规金融机构,还应有管理有序的非正规金融机构。然而,我国却存在严重缺陷。一是国家重视正规金融机构建设,忽视甚至限制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致使大量非正规金融机构成为“地下金融组织”,有的地方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活动相当活跃。二是在正规金融机构中,农村现代金融机构缺乏,相当地方只有农村信用社,现代发达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金融便利广大农村利用不上;三是对非正规金融实行限制、打击,甚至要求取缔,不能合理地引导其发展,隐含巨大风险。
1.5 金融产权国有化比重大,所有制结构相对单一
在提到所有制问题时,人们往往强调“国有商业银行”比重大,而忽视其他金融机构国有化问题,其实我国不仅商业银行中国有比重绝对大,政策性银行更是100%国有;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甚至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国有的成分也很大,这样就形成了较为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这种结构既不利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不利于经济结构之间的协调,也是导致金融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今年末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
2 我国金融结构的调整空间
2.1 我国金融结构调整具备帕累托改进的空间
从两方面考察中国金融结构调整可获得的增量空间。
(1)实体经济增长促生了大量金融服务需求。
1978年-2006年间,中国GDP的平均年增长率高达9.4%,为同期全球最高水平。今后,中国将长期9%左右的高速增长,这是一个共识。实体经济的增长促生的金融服务需求将拉动金融业在规模上的膨胀,这为金融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最重要的增量空间。
(2)对金融相关比率的重新估计。
随着金融的发展,金融相关比率上升,但金融相关比率不会无止境地上升,大多数发达国家稳定在1.5倍左右。不少学者认为我国金融相关比率从90年代中期以后即已上升到1.5倍左右。事实上,大多数学者在计算金融相关比率时,分母采用了GDP或GNP这两个流量指标,从而夸大了中国的金融相关比率。樊纲、姚枝仲提供了2000年底我国国内资本总额的估计值,该值为38.5万亿元。如果他们的估计正确,则我国的金融相关比率实际上大致在0.5-0.6之间。从金融结构调整所需要的增量空间看,0.5-0.6的金融相关比率意味着即使中国不存在经济增长,金融相关比率上升到150%就可以为金融发展提供几乎一倍的增长空间。
2.2 各金融部门共同的主题:提升向国民经济渗透的能力
中国金融发展的空间是十分广阔的,金融结构调整有足够的空间以负面影响较小的帕累托改进方式展开。无论是从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关系,还是从银行业内部结构,以及直接金融的内部结构看,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都会受惠于中国经济增长与中国经济货币化、金融化带来的好处,获得绝对规模拓展的空间。但是,各金融部门之间的竞争替代仍然存在。关键的问题是各金融部门是否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有效的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以及其他制度创新来吸引和发掘潜在的金融服务需求,提升向国民经济渗透的能力。
3 建立和谐金融结构的对策建议
(1)加大银行业改革力度,强化银行业主导优势。
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加强对银行业改革,协调银行业发展,是调整和优化金融产业结构的关键。首先,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培育市场性寡头银行组织。其次,大力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建设一批精品银行。第三,加快民营银行建设步伐,积极发展中小银行。以发挥其信息充分优势和低交易成本优势。第四,进一步规范政策性银行,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功能。
(2)加强证券业和保险业建设,提升其在金融产业中的地位。
就我国目前来说,证券业和保险业是潜力产业,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发展潜力,应下大力气开发,提高其产业地位。第一,重新确定证券业发展目标,规范证券业经营行为。第二,进一步加快保险业发展,扩大保险业服务领域。3.大力发展信托业、租赁业和基金业,增加金融产业种类与保险业和证券业相比,在我国信托业、租赁业和基金业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亟须发展。首先,重新定位信托业,明确其“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职责,在整顿清理的基础上,创新信托产品,增加业务种类,提高经营水平。其次,广泛应用租赁融资方式,增加租赁需求,促进租赁业发展。第三,发展基金业,起好步、开好头,从开始抓规范,保证基金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茂生,李光荣.新世纪初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优化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1,(11):17-24.
[2]@林毅夫.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以制造业为例[J].世界经济,2003,(1):3-21.
[3]@彭兴韵.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与金融自由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李成.区域金融:现实检讨与政策处方[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1):17-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