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靳
“努力实现库区移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着落、致富有盼头的宏伟目标!”一张标语,昭示了万州区百安坝街道社区干部们的共同愿望。为了让每一位移民都有工作,社区推出了就业系统工程——
■ 搭台子:社保平台促服务
走进百安坝社区居委会门口的过道,就能看见“一图”——社区就业再就业示意图。百安坝社区党委书记程克俭随机指着“17号楼”揭开“家底”:这栋楼有48户居民共144人,最近刚有1人失业。这个人是谁?在“就业再就业情况登记表”上查到:她叫兰帮英,今年38岁,在当地一家玩具厂刚失业。
“我们又要帮她联系岗位了!”程克俭说,居民的就业情况他们随时都在监控并掌握,并根据相应的条件与附近的玩具厂、百货超市等企业取得联系,这些企业也很乐意帮助并接受周围的居民。最近,44岁的孙博万下岗后就是通过他们牵线,到当地一家超市当上了保安。同时,社区还有一个很大的农贸市场,如果居民自己想卖瓜果蔬菜,市场的门路也比较多。
社区居委会门口还有“一栏”——宣传栏,这个宣传栏1月14日的就业信息是本地一家电器有限公司招营业员、经销员等,岗位多达40多个。“这些用工信息随时在换!”程克俭介绍说,信息来源主要是万州区就业网,有市场招聘的岗位,还有企业直接发布的用工信息。
走进居委会,就是社区社保服务大厅,当地10多名居民正在那里办事。这是2007年社区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筹资40万元建起来的。这个“一站式”社保服务大厅,开设有失业登记、求职申请、低保申报、医疗救助、慈善救济以及农民工服务等系列服务项目。
对社区的各类失业人员,居委会明确承诺:只要不挑不拣工作岗位,保证其在72小时内重新就业。目前,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5%,实现了充分就业。
■ 指路子:破解移民就业难题
“我们这个社区,多数都是移民,有从奉节县、云阳县迁移过来的,也有从本城原来最繁华地带迁移过来的。”程克俭介绍说,这些移民多数没有职业,也没有一技之长,有的原来是靠出租门面过日子,现在搬迁了,就业也成了难题。
2001年从奉节移民到百安坝社区的熊本英,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自己也没有什么技能。社区在了解到她的情况后,立即与她一道想办法,随后建议她去学一门手艺。在社区就业服务站的不断引导和推荐下,她来到一家厨师学校参加了制作面条的培训,随后便在辖区的安庆路开了一家面馆,不仅自己就了业,还聘用了当地两名移民失业人员。目前,熊本英的面馆生意很红火,全家生活基本有了保障。
为了给社区失业人员铺一条就业路,社区先后引进文华福利院等一批服务型企业到社区安家落户,既活跃了经济又给辖区增加了就业岗位;社区还利用辖区背街小巷设立了20个擦皮鞋的摊位;在富民花园小区设置20个小吃摊点;与沪万农贸市场共同开发了100个卖菜摊点,让社区200多名移民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同时,社区还围绕辖区的沪万农贸市场发展了26户以家庭为作坊的加工业,依托工业园区让76人找到了岗位……
■ 结对子:扶贫帮扶见实效
由于社区居民的构成复杂,对困难群体的“一对一”帮助就显得犹为重要。当年,社区内有6名寡妇,他们都是由奉节外迁到百安坝社区居住的移民,每家均有两三个小孩。由于家庭不幸,丈夫去世,家庭失去了劳动力,仅靠低保过日子。
社区在了解她们的情况后,居委会主任张先群主动请缨,与她们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张先群为了让这些没有一技之长的人能找到事做,决定联系培训班,让她们学一门技能。通过张先群牵线搭桥,6名寡妇在接受技能培训后,有的从事了家政服务,有的在小区摆起了小摊,有的在社区打扫卫生……这6户困难家庭从此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社区内刑满释放人员黎光华,刚释放的那阵子整天无所事事,生活也没有着落。为了帮扶他重新走向新的生活,程克俭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在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为他申请了廉租房和低保金,并把他安置在小区内清运垃圾,让他过上了平静而充实的生活。
程克俭自豪地说,百安坝社区通过各种措施促进社区失业人员就业,截至去年底,社区新增就业人员380人,有劳动力和有就业愿望的居民就业率高达98%,实现了充分就业,为社区夯实了和谐稳定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