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蕴旗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幽默在广泛地运用并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教学幽默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多一分轻松、平添一分愉悦,可以让学生在笑声中扎实而高效率地学习。课堂教学中很好地运用幽默,便能进一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 幽默 意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幽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开启学生智慧,消除课堂上的尴尬。但同时要注意,幽默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注意不要尖刻,不要低俗。如果说生活是波浪,那幽默便是这生活波浪中的救生圈,如果说生活是一碟菜,那幽默便是这平凡生活的调味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幽默真可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前苏联著名大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经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教学幽默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多一份轻松,平添一份愉悦。可以让学生在笑声中自觉地、扎实地学习。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学幽默,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幽默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教学幽默可以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记忆
幽默往往是通过让人发笑而使人领悟某个观点、某种道理。从教学实践看,学生们常常是靠了一个幽默而印象深刻地领悟并记住了一个观点、一种道理。这是教学幽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作用。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我让他们哈哈大笑,在他们张开嘴巴的时候,我丢进去一些东西让他们咀嚼。”
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材料,对学生进行幽默语言的思维训练。有位教师讲《拿来主义》,他结合改革开放的现实,给学生出了一道趣味题:我国有位作家随团访问欧洲,在宴会上,有位西方记者一边大嚼牛排一边问这位作家:“中国改革开放,向西方学习,难道不怕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吗?”请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境用幽默的话来回答对方。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教师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给出答案。作家说:“这正像先生吃牛排而不怕变成牛一样。”然后,教师让学生找出自己答案的不足,并简要地讲讲幽默的有关知识,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作家幽默语言的妙处。教师巧妙用幽默语言,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有一箭双雕之效。
2.能调节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
任何学科的教学本身原本就是单纯的认知活动,并在认知的同时交织着情感。情感是师生间的纽带、桥梁,而幽默正是将知识渡到对岸的一种形式、手段,它可以消除师生间过于严肃的紧张状况,寻找师生间的共同契合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自己怕老师,其实并不是说老师总是在打学生、骂学生,而是师生间普遍存在的心理距离。
有一位大学教师到中学去上示范课,走进课堂,初中的小同学见新老师,一个个怯怯的,顺着眼,似乎连大气都不敢出。这位教师看到这样的情形,灵机一动,指着教室墙上贴着的名言警句幽默道:“唔,这墙上的名言警句很好啊!这个‘闻鸡起舞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一听到有鸡吃就高兴地跳舞啊?”初一的同学们一下子都被逗得咧开嘴笑了。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小同学们一个个都很振奋,课上得十分理想。课后,小同学们在写给教师的“听课印象”中说:“刚开始上课,我们都有一些紧张。听到老师开闻鸡起舞的玩笑,我就觉得你挺好玩的”,“您一上课就很幽默,让我们感觉您很随和”……
3.教学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有人说:“幽默是智力的剩余。”幽默确实需要智慧,幽默总是和睿智紧密相连的。健康的教学幽默,闪现着机智的灵气。这对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幽默感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道:“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哲学使人思辨,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同学们刚刚上了化学课,于是问:“老师,化学会使人怎么样?”老师随即幽默道:“化学会使人善变。”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化学使人怎么样,培根没有说。但这位老师思维敏捷,反应神速,既道出了化学的特点,又不乏风趣、机智。这样的幽默,对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幽默感显然有着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幽默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善于幽默的人必定热爱生活。要学会幽默,就必须关心社会,观察社会,不只是举止谈吐,还要对影视、体育、轶闻乃至心理学、哲学等都应广泛涉猎。除此之外,还应熟悉、掌握一些幽默的寓言故事、传说、典故。这些形式本身不一定具有幽默的成分,但当与一定的内容、一定的环境、一定的对象联系起来,就会产生乐不可支的幽默效果。下面介绍两种供借鉴。
1.谐音双关
胡适先生曾在某大学讲学,一开头就分别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论断并在黑板上板书:“孔说”、“孟说”、“孙说”,当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反身又写下“胡说”二字。学生一看“胡说”立刻联想到“胡说八道”,不禁哈哈大笑,幽默形成了。双关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一词多义、多词多音或形象相似等有关条件,体现出“言在此而义在彼”的特点,达到耐人寻味的意蕴。
2.情境联想
枯燥的东西加上恰当的联想,会使学生顿悟,从而印象深刻,甚至永远不忘。如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将“狼藉”一词写成“狼籍”。我这样解释:请看两个字的声旁,一个是“草”,一个是“竹”,狼不去睡软棉棉的草窝,而去睡硬邦邦的竹板,难道不怕将自己的小腰垫坏?
其它还可以采用比喻、夸张、逗引、顶真、插说、曲解、歇后,等等。当然,语文教学幽默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变呆板、枯燥的分析解说为风趣、诙谐的启迪智慧。所以,切忌油腔滑调、庸俗无聊,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其实,汉语是十分丰富的,其本身就蕴含着很多可以幽默的因素。萧伯纳说,真正的笑话,就是我并非说笑话。林语堂说,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三、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偏颇认识
幽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显然有着很好的作用。但有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件很认真的事情,不能搞什么幽默;也有人认为,课堂的幽默会给人以轻浮、油里油气、不踏实的感觉;还有的人对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把“幽默”作为“严谨”的相对概念……这样一些认识显然有一些偏见。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它确实应该是一件很认真的事,也并不意味着教学不可以有笑声。大量的课堂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的幽默,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正如生活中的幽默与轻浮、油滑不能划等号一样,课堂教学中的幽默与“轻浮、油里油气”也根本不是一回事。幽默是高品位高素质的反映,是睿智、灵气的表现,一般的轻浮、油滑与其根本不可相提并论。“所谓不踏实”与幽默也绝没有必然联系。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既幽默风趣又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大有人在。
至于把“幽默”与“严谨”作为教学风格来加以分类,更是没有道理的。幽默更偏于形式,严谨更偏于内容,怎么可以放在一块而加以比较?如果硬要给幽默的教学风格找一个相对的东西,那只能是“严肃”或“不苟言笑”。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幽默与严谨完全可以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已经被好多著名的学者及一大批优秀的语文教师所证明。